秋瑾行刑前留下3則遺言,監斬官滿口答應,卻在百日後羞愧自盡

引言

中國的近代史可謂是一部屈辱史,列強入侵,國家混亂不堪,人民困苦。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百姓生活潦倒。因此,一時間國內的能人志士紛紛自發展開了許多次自救運動,比如説,洋務運動,戊戌運動。

在這其中,要説影響最深遠的自救運動,當屬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專制統治,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革命的成功離不開革命前輩的拋頭顱灑熱血,既有英雄男兒,還有巾幗女俠。其中比如我們今天的故事主人公——秋瑾。

秋瑾行刑前留下3則遺言,監斬官滿口答應,卻在百日後羞愧自盡

▲秋瑾墓前紀念碑

01

秋瑾,字璇卿,號旦吾,出生於福建閩縣,家庭為官宦世家。家庭殷實的她從小便接受了先進思想的引導,21歲的秋瑾與王廷均結髮為妻。秋瑾喜歡同革命人以及女權運動者所結識交往,她在王廷均家的時候,就經常與葛劍豪,唐羣英等人來往關係密切,她們也被時人稱為“瀟湘三女傑”。秋瑾的《滿江紅·小住京華》中寫道:“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可見秋瑾心中豪情,希望同男子一樣為國奉獻。

1904年,秋瑾與丈夫在日本留學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秋瑾不顧丈夫的反對,決定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本,秋瑾的先進的民主思想得到了薰陶昇華,秋瑾在這裏,系統地學習到了女權思想以及推翻君主專制的民主思想。不僅僅是這樣,秋瑾還結交了一羣志同道合的革命夥伴。

秋瑾行刑前留下3則遺言,監斬官滿口答應,卻在百日後羞愧自盡

▲秋瑾舊照

隨後秋瑾秘密編制了光復軍制,並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同徐錫麟呼應。原定1907年7月6日起義,後改為19日。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其弟徐偉的供詞中牽連秋瑾,事情泄露。

1907年7月10日,秋瑾已知徐失敗的消息,但拒絕了要她離開紹興的一切勸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她遣散眾人,毅然留守大通學堂。13日,清軍包圍大通學堂,秋瑾被捕。她堅不吐供。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時年僅32歲。

▲清軍審訊秋瑾劇照

02

明知前面是虎口龍潭,可是秋瑾卻依然視死如歸。她認為革命正是需要犧牲,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所以秋瑾才會寧願做流血的第一人,給世人以血淋淋的教訓、經驗,以喚醒民智、民心。先烈為什麼稱之為先烈?就是身為先驅,衝鋒陷陣,永遠在革命事業中處於第一線奮鬥,犧牲。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7月13日,清政府官員貴福在府衙向李鍾嶽發出警告,並威脅説若不將大通學堂的師生全部處死,他就會向上申告李鍾嶽和這所學校師生一起謀逆。李忠嶽也別無他法,只能逮捕秋瑾。李鍾嶽向秋瑾表明了自己的難處,秋瑾也表示理解,願意伏法。

秋瑾行刑前留下3則遺言,監斬官滿口答應,卻在百日後羞愧自盡

▲秋瑾行刑劇照

03

秋瑾向李鍾嶽表明自己臨終前的三則遺言,分別是寫一封家書,不要梟去頭受,死後不要剝衣服。李鍾嶽誓死爭取秋瑾的三則遺言,可是貴福只答應了後面兩個請求。為了折磨李鍾嶽,貴福還特意要求李鍾嶽監斬。後秋瑾英勇就義。秋瑾死後,李鍾嶽就因“包庇女犯罪”被朝廷革除職位,隨後他決定前往杭州。在離開紹興時,數百名紳民都來送別他,但李忠嶽覺得愧對秋瑾,對大夥表示“去留何足計,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

後來李鍾嶽客居杭州,李鍾嶽每天都要面對自己內心的譴責,為什麼最後沒有幫秋瑾一把,為什麼最後連秋瑾的三則遺言自己都不能幫秋瑾實現?

秋瑾行刑前留下3則遺言,監斬官滿口答應,卻在百日後羞愧自盡

▲李鍾嶽劇照

由此,李鍾嶽數次曾經想自殺,但都被救了下來,妻子甚至因此對他寸步不離。然而,秋瑾逝世百日後,李鍾嶽最終沒能過得了心裏的那道坎,以自殺了卻了自己的一生。李鍾嶽去世後,浙江紳民無不扼腕痛惜,前來弔唁的人三天都沒有斷過。民國成立後,“秋案”昭雪,李鍾嶽的神位入祀秋瑾祠,秋李兩家遂成至交。

結語

終其一生,秋瑾都在為伸張女權而奮鬥,在為革命建國而努力,她把婦女運動與排滿的革命運動結合在一起,因而成為近代中國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幟。而李鍾嶽也是十分忠直,他用自己的方式證明了何謂“義氣”。

參考資料:

《秋瑾傳》

《秋瑾: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0 字。

轉載請註明: 秋瑾行刑前留下3則遺言,監斬官滿口答應,卻在百日後羞愧自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