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燭之武為何能憑一己之力讓秦國退兵?“説服人”的3個策略太重要了
古語云:“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從歷史中學習,從歷史中借鑑,讓自己成長,讓我們不再犯歷史上有過的錯誤。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左傳—周卷》中的《燭之武退秦師》。
公元前630年,秦國和晉國聯合起兵攻打鄭國,鄭國勢單力薄,不足以抵抗兩國大軍。正當鄭國國君為此憂心腫腫的時候,有人向他推薦了善於口舌的燭之武。
於是鄭國國君鄭文公就找到了燭之武,讓他去遊説秦國國君秦穆公,希望可以讓秦穆公退兵阻止這一場戰爭。
燭之武知道這次去秦營非同以往,是決定自己國家存亡與否的一次重要遊説,於是燭之武精心準備了説辭以後來到秦軍大營。
等見到了秦穆公,燭之武説:“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知道自己無力抵抗,只能束手就擒。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的話,那麼請您直接出手滅掉鄭國,也不用我冒着生命危險來這和您談話了。
但是您作為一代明君應該也知道,隔着別的國家而把遠方的土地作為自己的領土,這是既困難又危險的,不但不能完全很好的掌控這片土地,反而還會給中間的國家擴張的機會。
現在打下了鄭國,最受益的反而是晉國,因為它與鄭國交界可以慢慢擴大自己的領土和勢力,而您與鄭國之間還隔着一個晉國,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它擴張變強而無能為力。
滅掉遠方的鄭國而給晉國增加土地,這是您不想看到的,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
但是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那麼鄭國會對您感激不盡。當秦國出使其他國家的人員來來往往的時候,鄭國會成為您在東方道路上招待使者的一個休息所,鄭國可以隨時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東西,這對您並沒有害處,反而您有了一個可以休息落腳的地方。
而且我還聽説您曾經給予了晉國的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説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在那裏築城防禦防着您,這是您親身經歷的。
現在攻打下鄭國,鄭國就會被納入晉國的領土而成為它東方的邊境,等到晉國完全吸收了鄭國的勢力,更強一分的時候,他就會向西擴大邊界了。而晉國的西邊就是秦國,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又到哪裏去奪取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得利,請您仔細斟酌!”
聽完這話,秦穆公也明白了,如今攻打鄭國,不但自己得不到什麼好處,反而會被晉國趁虛而入,兩相比較,於是下令撤兵,鄭國也得以保全。
大家看完這個故事,肯定也深深的被燭之武的遊説能力所折服,以一人之力,就使得鄭國避免了一場生靈塗炭的戰爭。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這種説話方法,不説像燭之武這樣談話間就消除了一場戰爭,至少也可以讓我們在與人交談時佔據主動,佔據上風。
燭之武遊説秦穆公,使用了三個步驟,而每一步都是對人心滿滿的計算,也充滿了令人信服的理由,最後讓秦穆公完全聽從燭之武的説法而撤兵。
第一步:先説壞處,讓對方對此感到擔憂
燭之武一見到秦穆公,就提出了攻打鄭國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結果就是晉國會因此擴大土地和勢力,而秦國因為隔着晉國才能接壤鄭國,所以只能看着晉國崛起,秦國卻變得式微,這種結局秦穆公是無法接受的。
古語有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沒有人願意損害自己的利益而去做一件事,都是為了得到好處才會去做。
同樣的,如果因為攻打鄭國,導致將來秦國反被人攻打欺負,損害了秦國的利益,秦穆公是不願意看到的。一想到這裏秦穆公心裏難免不會擔憂害怕起來。而一旦人開始有了恐懼的情緒,他的心理防線就會逐步被瓦解。
但是這還無法足以消除秦穆公內心的疑慮,燭之武為了讓秦穆公對他説的話再認同一分,所以燭之武又走出了下一步。
第二步:再説好處,讓對方無法拒絕
古代著名謀略家鬼谷子曾説:“善其用福,惡其用患。”意思是説人們都希望遇到有利於自己的事,而不希望碰上禍患和欺騙。
同樣的,秦穆公也是趨利避害的。在聽完燭之武説過攻打鄭國的壞處後,秦穆公肯定會想,那我不攻打你了又有什麼好處呢?這裏燭之武就及時的表示不攻打鄭國,不但可以讓鄭國作為自己在遠方的補給站,還不會讓晉國得到擴張的機會。
好處和壞處的兩相比較,燭之武知道秦穆公心裏已經隱隱有了選擇,但是要讓其就此退兵,還差最後的臨門一腳,於是燭之武使出了第三步。
第三步:找出對方最薄弱的點,完成最後一擊
俗話説:“打蛇打七寸,挖樹先挖根。”燭之武知道,這次秦國和晉國聯合起兵攻打鄭國,他們之間的七寸就是彼此信任,一旦其中一方有了懷疑的種子,那麼雙方的合作最終也會不歡而散。
因為秦國處於最西邊,晉國處於中間,而鄭國處於最東邊,如果秦國獨自攻打鄭國的話,就要路過晉國,晉國可以在中間切斷秦國的補給線甚至直接半路攻打秦軍;而晉國獨自攻打鄭國的話,秦國則可以趁機攻打晉國,讓晉國處於兩面夾擊的不利境地,疲於奔命。所以秦國晉國任何一方的不信任都會導致攻打鄭國失敗。
圍繞着這個最重要的問題,燭之武拋出了最後一根稻草——晉國國君本答應送給秦國兩座城池,最後卻出爾反爾,甚至還加固了城防,防止秦國攻打自己。這件事秦穆公是知道的,但是並沒有放在心上,這下聽燭之武一提起,這不信任的種子就發芽了。
接着,燭之武再把晉國攻打下鄭國之後,會對秦國造成的損害又敍説了一遍。通過這樣三步走的對話方法,秦穆公權衡利弊,也知道了攻打鄭國是很不明智的行為,於是下令退兵,鄭國也因此避免了一場兵災人禍。
卷尾語
孫子兵法記載道:“上兵伐謀,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燭之武把秦穆公的心思揣摩的透徹無疑,然後通過自己三步走的談話策略——先言其害處,再説其好處,最後找到最重要的點完成致命一擊,慢慢地讓秦穆公淪陷進來,以不通過一兵一卒的方式達到了保全鄭國的目的。
這種三步走談話的方法,如果我們能夠學以致用,特別是對客户的銷售策略,將大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