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鼎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三位主公,若説誰的本事最大,那一定是曹操,若説誰最得人心,那一定是劉備,若説誰最活得久,那就是孫權。雖然曹操曾經評價孫權的時候曾經説過“生子當如孫仲謀”,但孫權的個人能力,確實有待商榷。在曹操和劉備相繼去世後,孫權也隨大流,自己稱王。可他作為和前兩人同時代的主公,一直據守江東,不但沒能一統天下,反而一直據守江東,地盤都擴張不了,主要原因有四個。
孫權脾性多疑
一是因為孫權此人在識人用人方面差了曹操和孫權一大截。和諸葛亮齊名的龐統,最開始去的地方並非劉備那,而是東吳,因為他跟周瑜關係好,就想着跟朋友一起做事。誰知道孫權面試了人家,覺得龐統此人確實有水平,但是長得又黑又醜,他拒絕了龐統。作為一個主公,他這種水平實在是不夠。
二是因為孫權和曹操一樣多疑。曹操的多疑表現在試探後直接殺掉,不會成天打壓懷疑,整體來説是個不錯的老闆。但孫權則不行,他哥哥孫策臨死前跟他説“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孫權上位以後,不聽他哥的,導致每次打仗就問張昭,得到一個早點投降的答案。呂蒙,陸遜這些名將,呂蒙被賜毒酒死,陸遜被他逼死,孫策原來的部下都被他打壓,本就缺少人才的東吳,怎能與蜀漢、曹魏對敵?孫權的疑心病,讓他自毀長城。
三是因為孫權晚年昏庸,活的時間長了,成天擔心會有兒子謀害自己。他在立繼承人上反覆折騰,不僅將自己那些成年的兒子殺害、囚禁,而且大臣也被牽連就去,沒有好下場,到最後,他定下的繼承人是年齡最小的兒子孫亮。因為年紀過小,孫亮反而被臣子廢了,孫權的這種行為讓東吳長時間都在內耗中。
四是因為孫權在三位主公里,因為性格反覆,名聲最不好,有才能的人提起來都不屑。孫權首先答應了劉備結盟,還嫁了個妹妹給他,等襄樊一戰後,他又和曹魏結盟,殺害關於,等到諸葛亮北伐時,東吳又和蜀漢結盟。這樣性格反覆的主公,在東漢末年只有呂布、馬超能和他比,即便曹魏和蜀漢不攻打他,兩者對他的仇恨值也不低。東吳最後的結果,只能説成也孫權,敗也孫權,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