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2017諾貝爾醫學獎: 華人科學家的遺憾與期望
中國僑網10月4日電 據歐洲時報網報道,伴隨着10月2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揭曉,2017年諾貝爾開獎周正式啓幕。遺憾的是,此前媒體預測的生理醫學獎的熱門人選——張遠夫婦並沒有獲得本年度的諾貝爾獎。
不過,當地時間10月3日11時45分(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45分),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將對外宣佈。該獎項是諾貝爾各獎項中頒發次數最多的,也是華人科學家獲獎最多的諾貝爾獎項。今年的物理學獎又將花落誰家呢?
華人錯失生理醫學獎 但貢獻令人矚目
在10月2日上午11時30分,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佈,將2017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授予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裏·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揚,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
而作為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熱門人選,張遠夫婦很遺憾並沒有獲得本年度的諾貝爾獎,然而他們所作出的貢獻依舊令人矚目!
據歐洲時報德國版微信公眾號報道,張遠於1958年出生於中國台灣,幼年時期移民美國並於斯坦福大學畢業。在2012年她和丈夫帕特里克·摩爾同時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除了因發現卡波濟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摘取諾貝獎外,2008年,夫婦倆還鑑定了另外一種導致皮膚腫瘤的默克爾肉瘤病毒。在科學史上,目前總共發現了大概7個導致人類腫瘤的病毒,其中張遠夫婦就佔了兩個。
從歷史來看,卡波濟氏肉瘤被認為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並不像惡性腫瘤發展的那樣迅速。而到了1994年,張遠和丈夫摩爾教授在這一肉瘤當中鑑定到了新的皰疹病毒DNA序列,從而推翻了過去的錯誤認知,證實這一病毒與艾滋病毒不同,是人類皰疹病毒8型,也被稱為卡波濟肉瘤相關的皰疹病毒(KSHV)。
雖説這一皰疹病毒與艾滋病毒不同,但其感染和傳播的途徑卻相似,均為通過性傳播和密切的生活接觸等。如果在免疫功能正常的羣體中,感染這一病毒後並不會像一般的惡性腫瘤一樣迅速惡化,大部分人甚至能維持正常的生活。然而,在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羣中,由於自身免疫力低下的緣故,卡波濟氏肉瘤病毒將迅速蔓延,帶來致命的傷害。
諾貝爾物理學獎 華人收穫頗豐
今天,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將揭曉,據諾貝爾獎官網統計,1901年至2016年間,諾貝爾獎各類獎項共計頒發了579次,其中物理學獎頒發次數最多,為110次。該獎項共頒發給了204人次。而在其中,華人所獲得的成就令人矚目。
中新網報道,近年來,中國作家莫言和藥學家屠呦呦先後摘得諾貝爾文學獎和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桂冠,這讓中國人對諾獎有了更多的關注和期待。不過,除了以上兩大獎項,物理學獎在全球華人諾獎成績單裏也佔據重要位置。
據統計,自諾貝爾獎1901年首次頒獎以來,物理學獎是華人拿獎最多的獎項,共有6位華人科學家獲此殊榮。
1956年,31歲的李政道和35歲的楊振寧提出“李-楊假説”,成功挑戰愛因斯坦理論,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重大突破,於1957年同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6年,美籍華裔科學家丁肇中與美國物理學獎伯頓·里克特因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7年,美籍華裔朱棣文與克勞德·科恩-坦諾奇、威廉姆·菲利普斯三人因“發展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美籍華人崔琦與兩位美國物理學家因發現了“分數量子霍爾現象”,使人們對量子現象的認識更進一步,獲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9年,英國華裔科學家高琨因在光學通訊上取得的開創性成就,獲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此外,除了已經公佈的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及即將公佈的物理學獎,其他各獎項也會在接下來的幾天中陸續揭曉。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信息,化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4日11時45分(北京時間10月4日17時45分);和平獎揭曉時間最早為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6日11時(北京時間10月6日17時);經濟學獎的揭曉時間最早為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9日11時45分(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45分)。
那麼,會不會有華人科學家再次奪得諾貝爾獎桂冠呢?我們拭目以待。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Spain in piese”:我們為什麼要執着於一個外國人的獎項?某種程度上,這些獎項只是外國人的工具。
網友“寒昕丶”:這隻能算是華裔吧,除了血統以外和中國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很多媒體總是拿華裔來説事?
2017年諾貝爾獎將於10月2日起陸續揭曉,先一起看看2017搞笑諾貝爾獎吧
2017-09-21
中國病毒學論壇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7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將於10月2日起陸續舉行。
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具體揭曉時間如下:
1、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早於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30分公佈(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2日11時30分);
2、物理學獎:最早於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45分公佈(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3日11時45分);
3、化學獎:最早於北京時間10月4日17時45分公佈(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4日11時45分);
4、和平獎:北京時間10月6日17時公佈(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6日11時);
5、經濟學獎:最早於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45分公佈(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9日11時45分)。
至於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其揭曉時間尚未最終確定。按照往年規律,文學獎當會在化學獎公佈的次日揭曉。在獎金數量方面,由於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從2012年起,諾獎獎金由1000萬瑞典克朗縮水至800萬瑞典克朗(約合656萬人民幣),今年獎金的具體數目尚未公佈。
不過,另一個“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已搶先頒發,向好奇心致敬的醫學健康研究
“腦洞大開”的獲獎研究
北京時間上週五早6點(9月15日),“2017年度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院舉行,今年“搞笑諾貝爾獎”的主題是“不確定性”,跟以往一樣,依然評選出了包括物理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解剖學獎、生物學獎、營養學獎、醫學獎、認知學獎、產科學獎、流體力學獎等10個獎項,首先來具體看看跟生物醫學有關係的獲獎課題(排名不分先後)。
醫學獎
獲獎課題:通過腦部掃描技術評估人對某種芝士的厭惡程度。有些人到底有多討厭芝士?來自英國、法國的科學家們招募了332個人,調查了他們對各種食物的喜好,最終篩選出來15名“芝士粉”和15名“芝士黑”。科學家們發現了幾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對於“芝士黑”來説,芝士可能並不存在於“食材”範圍內。同時,芝士黑的大腦,可能正在享受對芝士厭惡的感覺。此外,芝士黑們在聞到芝士味兒的時候,自動減少了呼吸的氣體量。
生物學獎
獲獎課題:來自日本、瑞士等國家的研究團隊從人氣動畫電影《你的名字》中獲得靈感,研究昆蟲是否也能像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一樣交換性別。該研究團隊在巴西的洞穴裏發現了一種新品種昆蟲,雌蟲也具有類似雄性的生殖器官,並利用其與雄性進行交配。至於為何會出現這種性別逆轉的現象,研究人員認為是因為這種昆蟲交配時,除精子外,雄蟲還會輸送一部分養分給雌蟲,而雌蟲為了獲得養分,逐漸進化得可控制交配行為。
產科學獎
獲獎課題:胎教時音樂的影響及播放位置選取。據Institut Marques團隊與巴塞羅那大學醫學系的解剖學和人體胚胎學教授Alberto Prats的一項研究:寶寶在媽媽肚子裏16周大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聽到音樂了,甚至還會對音樂做出反應,不過前提是,這音樂得從陰道里放,據瞭解,這項研究目前已經衍生出了一款新產品:陰箱。
營養學獎
獲獎課題:吸血蝙蝠食譜中的人血研究。原本蝙蝠只喜歡吸鳥血,但巴西伯南布哥州聯邦大學的研究者們分析了15份蝙蝠的糞便樣本發現,在3份中發現了人血的DNA蹤跡,而且在大多數樣本中都含有雞血,在以前,挑剔的蝙蝠可是不吸這兩種生物的。研究團隊表示,蝙蝠的大部分獵物,都因人類的亂砍濫伐與捕獵而消失,再加上人類的活動區域不斷侵入蝙蝠的棲息地,絕望的蝙蝠不得不開始啃人類養的雞,在當下嚴峻的生存環境下,它們也不得不把人類加入自己的食譜。
解剖學獎
獲獎課題:年齡與耳朵的關係。解剖學獎頒給了一項探尋人的耳朵大小跟年齡關係的研究,一位英國醫生詹姆斯·希思科特通過細心的觀察,用一組嚴謹的數據證明:人越老,耳朵越大。準確的説,男性30歲後,每10年耳朵長約2公釐,女性耳朵也會隨着年齡而增長,但因女性耳朵“初始值”小,頭髮也長,使男性們的大耳朵更惹眼。
和平獎
獲獎課題:輕度打鼾治療方案。據瑞士研究者們發現,他們發現練習吹迪吉里杜管4個月能幫助改善較輕度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以及相關的打鼾症狀,科學家們對此表示,這可能是因為吹奏這隻樂器能鍛鍊舌頭的肌肉並且減少咽喉部的“脂肪墊”,從而緩解打鼾。其中一位研究人員已經用這種方法治療了2500名打鼾患者。
諾貝爾獎的“另類模仿”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是對諾貝爾獎的有趣模仿,其名稱來自Ignoble(不名譽的)和Nobel Prize(諾貝爾獎)的結合,由美國人馬克·亞伯拉罕斯創辦,此人創辦了一份名為《不可能的研究紀錄》的科學幽默雜誌,從1991年開始,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頒獎一次,獎項既包括生物、醫學、物理、和平、經濟、文學等固定獎項,也包括公共衞生、考古、營養學等隨機獎項,頒獎地點為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到今年,已是第27屆。
入選“搞笑”版諾貝爾獎的科學成果必須不同尋常,能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且這些科學成果都曾在《科學》《自然》等著名學術雜誌上發表,同時,為獲獎者頒獎的也是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主。然而,與其他學術獎不同,搞笑諾貝爾獎得主只能拿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任何獎金(獎金為10萬億津巴布韋幣,摺合成人民幣大約為0.18元),獲獎者自費到場領獎,獎品是由廉價材料製成的手工藝品,4個星期內就會“土崩瓦解”。此外,與諾獎正裝出席,並向瑞典王室敬禮不同,搞笑諾貝爾獎需在頒獎典禮中,向瑞典傳統肉丸子敬禮,並可以穿上五花八門的服裝參加。
按照傳統,觀眾會在搞笑諾貝爾頒獎典禮上向講台拋紙飛機,11年來,典禮結束後現場都由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羅伊·格勞伯負責打掃,儘管羅伊·格勞伯2005年獲得真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可他仍然堅守職責。
並不僅僅是為了搞笑
搞笑諾貝爾獎創辦的初衷,並不僅僅是為了搞笑,其當初創辦的目的就是要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要知道,入選的研究課題,必須同時滿足兩個要求:其一是讓人開懷大笑,其二是要引發人思考。
2014年,“搞笑諾貝爾”的物理學獎頒給了“踩到香蕉皮時鞋底與香蕉皮間的摩擦力”,這一課題被應用於人類活動關節的研究中。結果發現,香蕉皮中的有機黏液在人體關節中也存在。這一研究結果將能幫助人們設計出更好、更潤滑的人工關節。
因此,儘管搞笑諾貝爾獎看似充滿“無厘頭”,但卻是實實在在的科學,讓科學卸下冷峻外表,與輕鬆、幽默融合,使科學的温暖吸引更多普通人的關注,激發人們對科學的興趣,並從中得到啓發思考,就像“搞笑諾貝爾獎”的創辦者亞伯拉罕斯所説的那樣,舉辦這一活動的意義是在於能夠引起公眾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並能夠帶給人們大量的歡樂。
本文整理自生物谷;
本期編輯:蒲公英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21)
民間有句俗語:“孩子出過疹和痘,才算解了閻王扣。”這裏的痘指的就是天花,而疹指的就是麻疹。不過這句俗語,相信已經隨着“疫苗”的廣泛使用逐漸被人遺忘,由此可見疫苗是人類對抗疾病的利器。
疫苗是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動物血清、細胞等原料製成的供診斷、預防和治療的生物製品。疫苗在保護人類健康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在降低死亡率和提高人均預期壽命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9月6日,“拉斯克臨牀醫學研究獎”授予了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兩名教授,其獲獎理由為“為預防宮頸癌和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的其他腫瘤,開發HPV疫苗而帶來的技術進步”。HPV病毒是女性宮頸癌主要誘因之一,宮頸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排名第四位的常見癌症,HPV疫苗因此被稱為宮頸癌疫苗。而拉斯克獎又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所以下個月即將到來的諾貝爾醫學獎也極有可能會授予這兩位教授呢,也因此使得疫苗行業再次受到大家的關注。
下面小編就和蘿蔔投研團隊,結合AI算法,為大家呈上今天這篇圖文並茂的疫苗行業大數據報告。
1 全球疫苗行業
從生產廠家來看,全球疫苗市場以默沙東、輝瑞、GSK和賽諾菲四大巨頭為主導,疫苗產品的研發週期長、壁壘高。圖1展示了2016年全球各大疫苗生產商的市佔率分佈,四大巨頭壟斷了全球85%的市場份額。從產品來看,重磅產品多,表1列出了2016年前十大疫苗品種名稱、所屬公司及其適用症狀。2016年前十大疫苗品種銷售額超過166億美元,單品銷售額均超過6億美元,如圖2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1、2016年全球疫苗市場格局。來源:公司年報,醫藥魔方,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SHAPE \* MERGEFORMAT
表1、2016年前十大疫苗品種名稱、所屬公司和適用症狀,來源:公司年報,醫藥魔方,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SHAPE \* MERGEFORMAT
圖2、2016年前十大疫苗銷售額。來源:公司年報,醫藥魔方,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2 中國疫苗行業
2.1 疫苗分類和流通渠道
中國的疫苗分為一類和二類兩種。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針對兒童使用的一類疫苗有11種,分別是:乙肝疫苗、卡介疫苗、骨灰疫苗、百白破、白破、麻風、麻腮風、乙腦、流腦A、流腦A+C和甲肝滅活;針對成人和重點人羣的一類疫苗有3種,分別是: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和鈎體疫苗。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以深圳市為例,政府推薦使用的第二類疫苗有9種,分別是:風疹減毒活疫苗、甲型肝炎疫苗、A羣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麻腮風三聯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受“3.18行業疫苗事件”影響,2016年4月國家公佈了《國務院關於修改〈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決定》,對國內疫苗,尤其是二類疫苗的流通做了相關的條例修改,不再允許批發企業經營疫苗,並強化了疫苗全程冷鏈儲存、運輸管理制度。政策變動後的疫苗流通渠道如圖3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3.政策變動後的疫苗流通渠道。資料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2.2 行業發展趨勢
一類疫苗由政府承擔費用,實行政府招標採購的模式。一類疫苗之前一直由發改委實施最高限價,價格長期以來均偏低,導致整體毛利率水平較低,一直處於壟斷競爭的微利狀態。但自2015年6月1日起,政府定價被取消。一類苗是強制性接種,由國家財政撥款購買,下游需求較穩定,因此整體受行業週期影響較小。一類苗的生產被國企控制:一類苗由省疾控中心統一公開招標,集中採購。一類苗市場集中度較高,生產企業主要被國有企業控制,目前我國一類苗的主要生產廠商包括中生集團旗下的6個研究所(北京所、長春所、成都所、蘭州所、上海所和武漢所)以及中國醫學科學研究院生物學研究所(昆明所)。根據中檢所的數據統計,一類苗有超過80%由國有企業生產,14%左右為民營企業生產,4.5%由外資企業生產,一類苗的生產主要被國有疫苗企業控制。
二類疫苗是自願接種,費用由接種者承擔,渠道壟斷被打破,疫苗企業自主定價空間提高。因此二類苗毛利率水平較高,市場化程度也較高,是典型的創新和品類驅動行業。相比一類苗市場,二類苗市場較為開放,國內企業眾多,集中度遠如一類苗市場。在二類苗市場中,民營企業佔據了接近50%的市場份額,國有企業佔據了28%左右的市場份額,而外資企業的市場份額也超過20%。二類苗市場中,民營企業力量雄厚,競爭激烈,而外企也加速進入國內市場,但主要是在高端疫苗市場領域,外企擁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加大路國內疫苗市場的競爭。
需求方面,二類疫苗是整個疫苗市場增長主要驅動力。我國兒童主要一類苗的接種率處於較高水平,二類疫苗接種率較低。近幾年隨着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和預防保健意識的普遍增強,二類疫苗接種率快速增長,2014年二類疫苗銷售超過一類疫苗佔據了疫苗市場總額的59%。二類疫苗是整個疫苗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到2020年,我國二類疫苗市場規模最大將達到455億元左右。圖4對比了2010至2016年的全國新生人口數量和疫苗銷售額,兩者具有較為顯著的正相關性。2016年隨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今後5年我國將迎來第四次嬰兒潮,未來每年新生兒的數量有望提升到1900萬,對疫苗的需求提升很可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圖4. 新生人口數量與疫苗銷售額呈現正相關性。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事件方面,“疫苗事件”的影響逐漸消除。行業整改完成,民眾對二類疫苗監管的信心恢復。2017年1-3月,疫苗總批籤量為9497萬支/瓶/粒,總體同比2016 年的9373萬支/瓶/粒略有提高,表明去年一季度後的“疫苗事件”的影響正逐漸消除,疫苗市場逐漸回暖。
政策方面,2017年2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工作的意見》,意見中提出推動行業發展與解決行業目前問題的多項措施,行業迎來政策春風。圖5和圖6分別為疫苗板塊上市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增長率,説明疫苗企業經營已經恢復正常,疫苗產品銷售順利。
SHAPE \* MERGEFORMAT
圖5.疫苗板塊上市公司營收同比增長率。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SHAPE \* MERGEFORMAT
圖6. 疫苗板塊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率。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2.3 從疫苗批籤量角度看行業競爭格局
疫苗新政實施以後,廠家不能通過經銷商壓貨,而疾控機構的冷庫空間有限,廠家需要根據接種點的採購需求控制批簽發進度,因此疫苗批籤量能較好的反映實際終端需求。我們利用疫苗批籤量來分析疫苗行業競爭格局。根據中檢所的數據,2017年1-6月疫苗總批籤量為2.23億支/瓶/粒,較2016年同期下降5.38%,同比下降35.80%。2017年上半年總體批籤量略低於2016年同期。
2.3.1 公司和產品維度
結合中檢所發佈數據,國內幾家主要疫苗上市企業2017年上半年的批簽發情況:批籤量最高的是康泰生物(包括民海生物),近3000萬支,其中超過80%為乙肝疫苗,屬於一類疫苗;排名第二是長生生物,超1900萬支/瓶,是二類苗中批籤量最多的上市企業;其後依次為遼寧成大、天壇生物、沃森生物、智飛生物等,如圖7所示。分品種來看,2017年1-6月批籤量最大的疫苗為乙肝疫苗(約3732.01萬瓶),遠超其他品種;其後依次為狂苗、百/白/破疫苗、流腦疫苗和麻/風/腮疫苗,其中狂苗是批籤量最大的二類疫苗,如圖8所示。
圖7. 2017上半年主要上市公司批簽發量。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圖8. 2017上半年主要疫苗產品批簽發量。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2.3.2 重點疫苗產品維度
o乙肝疫苗:2017年上半年,進行乙肝疫苗批簽發的生產廠家主要有康泰生物、華北製藥、大連漢信,總批簽發數量約為3732萬瓶(相當於2016年乙肝總批籤量的47%),其中康泰生物佔比64%,排名第一,具有絕對優勢,如圖9a所示。
o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的主要生產廠家有長生生物、寧波榮安、遼寧成大、廣州諾誠等。2017年上半年總批籤量661.38萬人份(相當於2016全年狂苗總批籤量的55.53%),其中長生生物狂苗批簽發數量達234萬人份(相當於公司2016全年狂苗批籤量的133%),市佔比達36%,領先成大生物約48萬人份,如圖9b所示。
o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破傷風、白喉+破傷風、無細胞百白破,屬於一類疫苗,主要生產廠家有武漢所、長生生物、賽諾菲、歐林生物,2017年上半年總批籤量為2618萬瓶,其中武漢所2221萬瓶排名第一,長生生物323萬瓶排名第二,佔比12%,如圖9c所示。
o流腦疫苗:目前國內上市的流腦疫苗主要有ACYW腦膜多糖疫苗(二類)、A羣C羣腦膜多糖疫苗(一類)和結合疫苗(二類)、A羣腦膜多糖疫苗(一類)四種,2017年上半年總批籤量為2592萬瓶(相當於2016全年流腦疫苗總批籤量的73%),其中國有企業中生集團旗下的蘭州所和武漢所合計佔比達65%,民營企業中沃森生物佔比最高,約佔20%,如圖9d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9 數據來源:中檢所,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2.3.3 研發支出對比
強大的研發能力保障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圖10列出了智飛生物和長生生物兩家上市公司的研發收入佔比營收對比。智飛生物的研發支出佔比,遠高於長生生物。
SHAPE \* MERGEFORMAT
圖10.疫苗板塊主要上市公司研發收入佔比營收對比,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2.3.4 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對比
2.3.5 盈利預測
在研究行業投研邏輯的基礎上,依託於機器學習相關算法,我們研發了基於宏觀經濟週期、行業生命週期和個股行業地位等基本面信息的動態多因子預測模型,實現了財務指標的智能預測。圖11對比了智飛生物和長生生物的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的通聯智能預測和一致預期結果。
圖11a.智飛生物和長生生物的通聯智能預測營業收入和一致預期對比。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圖11b.智飛生物和長生生物的通聯智能預測歸母淨利潤和一致預期對比。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華蘭生物(SZ002007)$$雙鷺藥業(SZ002038)$$達安基因(SZ002030)$
@今日話題
================================
蘿蔔投研由通聯數據出品,是市場上唯一一款基於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的智能投研平台。蘿蔔投研不僅擁有豐富的金融數據庫,同時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滿足用户在研究過程中高效獲取及處理信息、快速挖掘投資線索的迫切需求,為投資決策提供重要支持。
(2017-09-21)
2017諾貝爾醫學獎花落誰家?
2017-09-22
小張聊科研
什麼?2017諾貝爾生理獎或醫學獎候選名單出來了?當然不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引文桂冠獎”已然出爐,諾貝爾獎的候選名單只是民間的預測罷了,因為官方的候選名單要等到50年後才能揭曉。。。
小編迫不及待地YY起了今年可能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研究方向和重要人物了。
每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在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醫學院授予,今年頒佈的時間是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30分。
2016年是發現細胞自噬現象和機制的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
那2017年會頒給誰呢?一起來回(Y)顧(Y)一下小編精選的幾個方向和人物。
1)表觀遺傳學
DNA甲基化,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熟悉吧,奠基人分別是誰呢?
埃利斯(Charles David Allis)奠定了組蛋白修飾的研究領域,生命科學熱門領域之一,每年貢獻海量的論文和研究成果。
塞達(Howard Cedar)和拉辛(Aharon Razin)則是DNA甲基化研究的鼻祖。
2)TOR蛋白及其在代謝調控中的作用
Michael N.Hall教授,其重要成果是“發現TOR蛋白及其在細胞生長代謝調控中的關鍵作用”。
同時其已在2017年9月6日,榮獲了“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
拿了這多獎,就差諾貝爾完成全滿貫了,人生贏家也不過如此啊。
3)免疫哨卡抑制劑
免疫檢查點療法(immune chenkpoint therapy)是一類通過調節T細胞活性來提高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治療方法。
上個世紀,法國科學家發現人T細胞表面有一種叫做CTLA-4的分子,這個分子利於腫瘤細胞的轉移,因為它會阻止T細胞全力攻擊“入侵者”。
詹姆斯·艾利森教授利用小鼠實驗第一次證實了這一結論,於是他開發了Yervoy,Yervoy是第一個免疫哨卡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該藥於2011年經FDA批准用於治療黑色素瘤。
近兩年比較火的PD-1抗體療法,都是阻止該類分子發揮作用,也是基於免疫檢查點。
早在幾年前,其就斬獲了拉斯克獎,今年CTLA-4、PD-1療法能否獲獎呢?拭目以待
詹姆斯·艾利森
PD-1抗體的發現者日本科學家Honjo
4)miRNA
維克托·安博斯Victor Ambros、加里·魯弗肯Gary Ruvkun:microRNA的發現者。
MicroRNA 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吧,是一類由內源基因編碼的長度約為22 個核苷酸的非編碼RNA 分子,參與轉錄後基因表達調控。到目前為止,在動植物以及病毒中已經發現有28645 個miRNA 分子。
MicroRNA毫無疑問打開了非編碼RNA研究的大門,將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領域,別的不説,讓多少人拿到了夢寐以求的畢業文憑啊。
5)PI-3激酶信號通路
劉易斯·C·坎特利(Lewis C. Cantley),將近70的高齡了,他的主要貢獻是PI-3激酶的發現和研究,對了解癌症和糖尿病十分重要。他是哈佛醫學院系統生物學和醫學部教授,並在波士頓貝斯·以色列醫療中心癌症研究主任。
2013年獲生命科學突破獎。2015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今年已經獲得了湯森路透的“引文桂冠獎”,能否獲得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呢?十分有可能
6)CRISPR-Cas9
CRISPR-Cas9技術自不必多説,從13年一直火到現在,無論細胞基因編輯,還是動物、植物、原核生物等,都發揮着非常重要的科研價值和作用,加快了科學發現的速度和步伐,其中華裔科學家張鋒毫無疑問獲獎呼聲很大。
但估計該技術受檢驗的時間還不夠,畢竟CRISPR-Cas9技術才進入到第四個年頭。
張鋒同志這幾年很火嘛
各位小夥伴,留言你們的觀點
關注後獲取《科研修煉手冊》1、2、3、4、5,基金篇精華合集。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22)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2日中午,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揭曉。獲獎的3位科學家分別是傑弗裏·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邁克爾·揚,均來自美國。本次諾貝爾醫學獎有眾多頂尖科學家競爭,最終研究生物鐘的三位科學家獲獎,多少有點出人意料。
邁克爾·揚博士研究晝夜節律(24小時)鍾,這是大多數生物鐘觀察到的,反覆出現的日常活動內源性機制。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及其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在單個細胞上產生分子振盪。這些細胞鍾在大多數動物組織中活躍,並在生理和行為上建立明顯的晝夜節律。 他的研究結果對睡眠和情緒障礙及視覺功能、運動、新陳代謝、免疫、學習和記憶等基因活動時間有關的功能障礙很有價值。
傑弗裏·霍爾博士(Jeffrey C.hall)等三人一起研究生物節律和週期基因的克隆,獲得重大進展。對晝夜節律分子基礎的研究始於上世紀80年代早期洛克菲勒實驗室。
邁克爾·羅斯巴什和傑弗裏一起,在布蘭迪斯大學的實驗室進行了長時間的相關研究。他們共同就基因對於生物節律、生物鐘的影響展開研究,1984年成功克隆出第一個果蠅的生物鐘基因,1999年提出轉錄轉換負反饋循環模型作為生物鐘的基礎。
其他熱門人選還有劉易斯•C•坎特利(Lewis C. Cantley),美國桑德拉和愛德華•梅耶癌症中心梅耶中心主任、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癌症生物醫學教授,2013年獲生命科學突破獎。他發現了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信號通路並闡明其在腫瘤生長中的作用,對了解癌症和糖尿病十分重要。
卡爾•J•弗理斯頓(Karl J. Friston),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維康基金會神經影像中心教授,維康基金會首席研究員。獲獎原因:通過統計參數圖和基於體素的形態學分析對腦成像數據分析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華人張峯的CRISPR旋“峯”:基因工程技術的跨時代突破。源於酸奶工藝的細菌免疫相關技術,80後華人科學家張峯證實,它能夠在人類細胞中高效率進行基因剪裁,被稱為“可能是自 20 世紀 70 年代生物技術時代開啓以來發現的最重要的基因工程技術。”這就使得從基因層面治療疾病和改造人類成為可能。
諾貝爾醫學獎熱門人選還有夫妻檔腫瘤病毒專家張遠 & 摩爾。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特聘教授張遠和他的丈夫帕崔克 •摩爾一起發現了卡波西肉瘤皰疹病毒,又名人類皰疹病毒(HHV8)。他們的研究找到了艾滋病人常見的卡波西肉瘤的真兇,並解釋了高度惡性的皮膚腫瘤(梅克爾多元癌細胞病毒)是如何在體內潛伏几十年才再度出現引起癌症的。他們是歷史上第五對一同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夫婦。
熱門人選遠藤章,高膽固醇血脂患者的福音:他汀類藥物之父。該藥物是目前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的一線用藥,他在三共製藥公司(現第一三共)擔任研究員時曾對 6,000 種黴菌和蘑菇進行調查,於 1973 年從青黴菌培養液中發現了能夠降低膽固醇活性的物質美伐他汀。他的發明具有類似青黴素的作用,使無法治癒的疾病成為可控。他還獲得了被譽為諾貝爾風向標的拉斯克獎,被稱為“加拿大諾貝爾獎”的蓋爾德納國際獎。
諾貝爾獎官網公佈了三位獲獎科學家的基本信息: 1.傑弗瑞·霍爾194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現供職於美國緬因大學。 2.邁克爾·羅斯巴什1944年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城,現供職於美國布蘭迪斯大學。 3.邁克爾·楊1949年出生於美國邁阿密,現供職於美國洛克菲勒大學。 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40萬元)的獎金。
(2017-10-02)
第四屆諾貝爾醫學獎論壇創業大賽貴陽落幕,新鋭人蔘品牌漢熙莊獲肯定
9月16日,第四屆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峯會在貴陽圓滿落幕,與峯會同期舉辦的創業大賽,最具投資價值獎花落廣州市漢熙莊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多年的堅持、持續創新與不斷探索,漢熙莊開始逐步走向舞台中央,向世界展現中國人蔘企業的澎湃力量。
緣起諾獎 穩步向前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峯會是一個國際醫學與健康的巔峯舞台。本屆會更是陣容華麗,五位諾獎得主、十餘位中美院士、千餘位權威專家並國內外生物醫藥產業新鋭領袖、資深投資機構齊聚“林城”貴陽,圍繞“科學:事實與虛構的博弈(Science-Fact and Fiction)”這一主題共商我國醫學科技創新大計,也得到了西南兩省四川、貴州黨政領導幾乎出席或以不同的規格表達對峯會的支持。
能夠在這樣的舞台上,作為我國人蔘企業代表,向世界頂尖專家推介中國人蔘與人蔘大數據創業項目,這本身就已是莫大的榮耀。作為一家傳統行業的年輕企業,在此之前,漢熙莊多次遙望這個舞台。
2014年的9月,漢熙莊首次接觸諾獎峯會。
2015年的5月,漢熙莊開始果敢的參與,甚至成功的預測了中國將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人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第二年屠呦呦石破天驚捧來了諾貝爾醫學獎)
2016年秋天,漢熙莊開始走近諾貝爾醫學獲得者論壇,以好學之態度,勇敢走到國際頂尖生物與醫學人羣中,去探討一些生命的話題和合作方向…
這三年,也是漢熙莊在2008年迎着金融風暴創業,歷經摸索、絕望和重生,開始漸露光芒的三年。
諾獎啓迪 立志宏願
在與世界一流醫學科學家接觸的過程中,面對健康,有一個問題在漢熙莊創始人胸中升騰:就是如何運用當代醫學成果,去表達中國語言、中國智慧、中國方法。
作為創始人,漢熙莊董事長匡獻平雖然不是醫學科班出身。但是在跨學科交流和深入學習後,他意外的找到了另一扇門,他在參加第二次諾貝爾獎峯會時,發現以表彰西醫大家為主旨的諾獎峯會,卻邀請了不少中醫名家到場。在中西醫優勢互補和融合發展分論壇上,雖然諾貝爾獎得主們毫不諱言西方主流醫學對中醫效果的懷疑,但也坦承西方主流醫學也對中醫治療患者的方式有濃厚的興趣,對中醫能夠全面治療、減輕患者壓力給與積極評價。
諾獎得主、中醫名家、宗教領袖及東方哲學專家,針對現代醫學與東方哲學,醫學與人的心靈健康,科學發展對倫理道德的影響等問題的深深詮釋,令匡獻平豁然開朗——實際上,雖循證醫學理論和當代醫學的表達佔據了人類健康的絕對位置,但科學的認識和真理,僅僅佔據人類認知的極少一部份。西藥往往是化學合成藥物,需要設計、驗證、中試和表達,當然需要長時間的驗證。但是中醫是中國古老的智慧,中醫和中藥的有效性經過了長時間的人類驗證,顯然不需要對其有效性作出驗證。
而人蔘是中國中醫的精華,自馬可•波羅將人蔘介紹到西方後,目前已有6500名科學家對人蔘作出了研究,可以説在中藥中沒有哪一個品種能像人蔘一樣受到西方醫學的深切關注,它理應在維護人類健康,預防疾病方便起到更科學、積極的作用。可現實中遺憾的是,人們對人蔘的認知有着明顯的兩極分化的現象:一種傾向是神化人蔘,認為人蔘無所不能,另一種是鄙視人蔘,認為它和蘿蔔沒有什麼差異。極少數人才能真正理解到人蔘的藥食同源的真實意義。
為糾正人蔘產業許多以訛傳訛的誤區,匡獻平不斷學習、交流、實踐,對人蔘、對人類健康認知的火花開始被運用到人蔘產業的運作。漢熙莊也隨之形成不同的生命哲學、健康研究哲學和人蔘經營思路,同時將這些思路和方法形成不同的商業模式和運作模式,並取得了各方的高度評價與消費者的認可。
諾獎引領 鋭意進取
當漢熙莊決定以人蔘為方向,造福人類健康後,漢熙莊開始沿着中國傳統的典籍前行,不斷建立人蔘與疾病、人蔘與藥物、食品的組合數據,並創新性提出人蔘與和各種疾病的組合關係和解決方案。這些博大方案,既符合市場,更響應了自我價值願景。
但是,這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工程。如果要對每個市場機會進行排除和驗證,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投入,也沒有任何機構會去作這種嘗試。中國思維,全球智慧,無疑是最好的解決之道,即以中醫、驗方為方向,根據市場容量和消費者接受來確定方向,同時以當代醫學,包括分析化學、藥代動力學、生物化學、臨牀醫學、營養醫學作表達,他發現中國人蔘的道路變得精彩紛呈,這構成了漢熙莊“人蔘+”的商業模式的內在哲學基礎,這種基礎,為建立人蔘大健康數據解決之道奠定了堅實的邏輯支持。
權威數據預測,人蔘面對的市場是百萬億的市場。有如匡獻平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前海股權交易所預言,未來人蔘產業至少有2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這些預言和數據,都會引來懷疑和質問,在懷疑和質問中,總有人離開和遠去,但在這種懷疑和質問中,艱難前行的漢熙莊往往煥然一新,匡獻平在描繪的前景居然一次又一次變成現實。
諾獎為榜樣 為人蔘正名
2017年中國養老科學研究院在向中央的報告中,首次對百萬億的養老市場作出權威界定,關於市場容量的懷疑和質問才戛然而止。
作為一個夢想家,他在全球金融風暴後創辦漢熙莊時,他就説要引領中國人蔘產業新高度。
作為一個創始人,一個致力成為全球人蔘領導品牌夢想的佈道者,漢熙莊一年要完成近百場路演,從未放過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刻向世界説出創始人堅定夢想的機會。
作為一個企業家,成就中國人蔘的世界高度,這是他的堅定夢想,因為他堅信他的夢想,那決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堅實的事實、數據和邏輯而形成的產業信仰。
從全球金融風暴開始成立,在經歷8年後,漢熙莊不斷得到了呼應,贏得了人們的支持。 他的產業理想、他的產業信仰,感動了親友、學生、同學、發小,感動了領導和許多素不相識的人,他們有前星巴克高管、前西門子高管,有的甚至於早餐見個面,晚上就成為了他的股東。他們在開始一起為他、為漢熙莊的偉大理想加油,漢熙莊開始有了產品、有了市場運作、有了數據中心規劃,漢熙莊的夢想漸漸的生動起來。
騰程萬里 時機正好
現在的漢熙莊,在夢想的道路上,正在一步一步呈現它的特質和成色。他在等待、他在尋找突破時機、他在渴望另一場鳳凰高飛。如同參加諾獎創業大賽的資深評委所言:漢熙莊可能在選擇模式上付出了很高的代價,這是中國人蔘產業突破的必然代價,但是這種代價是值得的。因為隨着產業認知成熟,一旦突破,便會迎來爆炸性的增長時機。
漢熙莊在解決人類健康的中國智慧和當代醫學表達,無疑增添了它商業模式的獨特性和魅力。中關村產業投資集團一位資深投資總裁從另外一面評價了這次大賽的成果,8個項目中,有7個都是關於藥品開發的,其實藥品開發投資週期長,風險極大,我們的健康產業投資不要朝一個模式、不要朝一個方向走。
中國人蔘需要中國風範、中國智慧和全球表達,這正是漢熙莊提供給投資者獨特的思考。
能夠站在諾貝爾醫學論壇的舞台中央,當然是一次對漢熙莊探索的肯定,也是漢熙莊的一次國際背景的特殊加持。當匡董從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獲得者、哈佛金融學教授羅伯特•默頓手中接過最具投資價值獎的獎牌時,這家創業8年,堅持以服務人類健康為宗旨的企業,終獲得與其企業精神相應的肯定。
在這個時刻,他是否同時感到這個獎牌的份量,是否感到了中國和世界更多人的期待?
然而這樣的時刻,又僅僅是漢熙莊發展的一個台階,他和他的漢熙莊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他還需要他的孫正義,他太需要他的蔡崇信,他更需要他的張小龍。
我思,故我成。貴陽,這是500年王陽明龍場悟道之地,漢熙莊在這個龍場悟道之地,朝着理想再上一城。這正是漢熙莊一貫的追求:壁立千仞,志在登攀。
天下大道,聚而同行:
這是13億中國人在人蔘產業的渴望:
佔全球70%人蔘產量的中國,要永遠看朝鮮半島某一個品牌的臉色嗎?!
100萬中國人蔘產業的從業者,的確需要一個扛旗的人。
這將不僅僅是漢熙莊的夢想!
中國人蔘,是該雄起的時候了!
資訊鏈接:
關於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峯會
2017第四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峯會於9月14-16日在貴州省貴陽市隆重舉辦。
“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峯會”是“諾貝爾獎得主國際科學交流協會”在中國舉辦的年度國際醫學峯會。諾貝爾獎得主國際科學交流協會,由1993年諾貝爾獎醫學生理學獎得主理查•羅伯茨(Richard J. Roberts)爵士與2009年諾貝爾獎醫學生理學獎得主傑克•紹斯塔克(Jack W. Szostak)教授共同發起。
該活動旨在彙集各國諾獎得主、中外科學院院士、知名大學教授、學者,搭建世界頂尖人才與各國科學家的學術交流平台,發現並推薦科技創新發明,激發青年科學家科學研究的激情與使命,促進我國醫學科學技術創新和健康產業發展,將國際前沿的科學理論和科學發現轉化為技術與生產力,造福全人類。
關於頒獎人哈佛金融學教授羅伯特•默頓先生
羅伯特•C•默頓 RobertC.Merton 1944年生於美國紐約,由於他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因而獲得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2005年4月他的名著《連續時間金融》正式推出,使得國內的讀者再一次把關注和探究的目光投向這位被保羅•薩繆爾森稱為“站在一羣巨人肩膀上”的人物身上。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清風請早”:可以申請諾貝爾獎醫學獎了
網友“用户88xxxx878”:這不該獲諾貝爾獎嗎?應該得諾貝爾獎醫學獎。
(2017-09-27)
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丨2017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2017-10-02
BioArt
2017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在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揭曉,美國遺傳學家、布蘭迪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 )教授Jeffrey C. Hall和Michael Rosbash以及洛克菲勒大學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們發現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
Michael W. Young
事實上早在2013年,上述3位科學家就一同獲得了邵逸夫生命科學獎。據當年的《大公報》報道,第十屆邵逸夫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獲得者傑弗理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殊(Michael Rosbash)及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沿着已故西摩本澤(Seymour Benzer)的研究,用三十年時間探索生物鐘奧秘,終於揭開其神秘面紗,找到了操控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在他們之前,西摩本澤曾在果蠅身上發現一個基因,它經過變異,可以將果蠅的生物鐘調快、調慢,甚至關閉。雖然這未解釋生物鐘如何運作,但踏出關鍵一步。在西摩啓發下,本屆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三位獲獎者利用基因變異果蠅,做了一些開創性實驗。
他們的研究在1984年取得第一個突破:他們發現若改變果蠅體內一組特定基因,其晝夜節律就會被改變,這組基因被命名為週期基因(period gene,簡稱“the per”)。這個發現向人們揭示出天然生物鐘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
在此基礎之上,霍爾和羅斯巴殊有了第二個突破。他們發現果蠅腦內週期基因的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水平呈晝夜節律性變動它們在早晨濃度較低,而夜晚濃度升高。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陳文樂解釋稱,週期基因的高濃度核糖核酸及蛋白讓人產生睡意,因此人們晚上想睡覺。
之後,三位科學家進一步深入研究,發現更多與生物鐘有關的基因(9至12組),並研究出他們的產生、運作機制,瞭解這些基因的mRNA及蛋白是怎樣控制晝夜節律的。令人欣喜的是,這些控制果蠅晝夜節律的機制,也適用於其他生物,包括人類。
陳文樂表示,三位獲獎者的研究,利用簡單的生物(果蠅)為模型,取得重大發現,對生物學家來説幾具革新意義。另外,他們的成果為生物及遺傳研究開拓出一片廣闊新領域,“生物鐘及生理控制機制研究在八十年代前完全無人問津,沒人嘗試過。”
霍爾激動地表示,有些人曾經對基因研究嗤之以鼻。他説,過去有些哺乳動物學家試圖找出哺乳動物生物鐘運作機制,但一無所獲。“九十年代之前的二十多年裏,沒人嘗試從基因變異角度研究哺乳動物生物節律,他們甚至在公開會議上拿它開玩笑!他們覺得從基因角度出發是愚蠢的,不會有任何發現。”
事實證明,基因對生物行為影響巨大。羅斯巴殊表示,雖然目前他們的研究尚不能解決人們睡眠節奏遺傳病或需倒時差等問題,“但相信建立在現有基礎上,這些問題都將解決,或許不是現在,不是我們,但相信將來會有突破。”
果蠅這次立了大功勞
特別緻敬:Seymour Benzer(1921-2007),現代神經生物學之父,為今天三位獲獎者鋪了很好的路,運用果蠅做了大量的遺傳突變篩選。
Seymour Benzer(1921-2007)
開獎前,現場傳來的照片花絮。
感謝付煒博士現場傳來的部分照片!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10-02)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2日中午,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揭曉。獲獎的3位科學家分別是傑弗裏·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邁克爾·揚,均來自美國。本次諾貝爾醫學獎有眾多頂尖科學家競爭,最終研究生物鐘的三位科學家獲獎,多少有點出人意料。
邁克爾·揚博士研究晝夜節律(24小時)鍾,這是大多數生物鐘觀察到的,反覆出現的日常活動內源性機制。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及其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在單個細胞上產生分子振盪。這些細胞鍾在大多數動物組織中活躍,並在生理和行為上建立明顯的晝夜節律。他的研究結果對睡眠和情緒障礙及視覺功能、運動、新陳代謝、免疫、學習和記憶等基因活動時間有關的功能障礙很有價值。
傑弗裏·霍爾博士(Jeffrey C.hall)等三人一起研究生物節律和週期基因的克隆,獲得重大進展。對晝夜節律分子基礎的研究始於上世紀80年代早期洛克菲勒實驗室。
邁克爾·羅斯巴什和傑弗裏一起,在布蘭迪斯大學的實驗室進行了長時間的相關研究。他們共同就基因對於生物節律、生物鐘的影響展開研究,1984年成功克隆出第一個果蠅的生物鐘基因,1999年提出轉錄轉換負反饋循環模型作為生物鐘的基礎。
其他熱門人選還有劉易斯•C•坎特利(Lewis C. Cantley),美國桑德拉和愛德華•梅耶癌症中心梅耶中心主任、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癌症生物醫學教授,2013年獲生命科學突破獎。他發現了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信號通路並闡明其在腫瘤生長中的作用,對了解癌症和糖尿病十分重要。
卡爾•J•弗理斯頓(Karl J. Friston),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維康基金會神經影像中心教授,維康基金會首席研究員。獲獎原因:通過統計參數圖和基於體素的形態學分析對腦成像數據分析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華人張峯的CRISPR旋“峯”:基因工程技術的跨時代突破。源於酸奶工藝的細菌免疫相關技術,80後華人科學家張峯證實,它能夠在人類細胞中高效率進行基因剪裁,被稱為“可能是自 20世紀 70年代生物技術時代開啓以來發現的最重要的基因工程技術。”這就使得從基因層面治療疾病和改造人類成為可能。
諾貝爾醫學獎熱門人選還有夫妻檔腫瘤病毒專家張遠 &摩爾。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特聘教授張遠和他的丈夫帕崔克 •摩爾一起發現了卡波西肉瘤皰疹病毒,又名人類皰疹病毒(HHV8)。他們的研究找到了艾滋病人常見的卡波西肉瘤的真兇,並解釋了高度惡性的皮膚腫瘤(梅克爾多元癌細胞病毒)是如何在體內潛伏几十年才再度出現引起癌症的。他們是歷史上第五對一同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夫婦。
熱門人選遠藤章,高膽固醇血脂患者的福音:他汀類藥物之父。該藥物是目前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的一線用藥,他在三共製藥公司(現第一三共)擔任研究員時曾對 6,000種黴菌和蘑菇進行調查,於 1973年從青黴菌培養液中發現了能夠降低膽固醇活性的物質美伐他汀。他的發明具有類似青黴素的作用,使無法治癒的疾病成為可控。他還獲得了被譽為諾貝爾風向標的拉斯克獎,被稱為“加拿大諾貝爾獎”的蓋爾德納國際獎。
諾貝爾獎官網公佈了三位獲獎科學家的基本信息: 1.傑弗瑞·霍爾194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現供職於美國緬因大學。 2.邁克爾·羅斯巴什1944年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城,現供職於美國布蘭迪斯大學。 3.邁克爾·楊1949年出生於美國邁阿密,現供職於美國洛克菲勒大學。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40萬元)的獎金。
□
主編
飛鳥
編輯
布朗
cony
﹡暹羅飛鳥(
siambird
)出品,轉載需署名和獲取授權二維碼。
(2017-10-03)
每週六
《走進諾貝爾醫學獎》
會如約同您見面每週我們會向您介紹一位諾貝爾醫學獎獲獎者
展現獲獎者的傑出貢獻和波瀾起伏的人生
在不知不覺、不緊不慢中
品味醫學的進步和博大精深的醫學史!
田穎醫生
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聯合創始人
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
192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卡爾·蘭德施泰納
卡爾·蘭德施泰納(1868年6月14日-1943年6月26日)
獲獎年份:1930年
國籍:奧地利
獲獎理由:
發現了人類的ABO血型系統
個人履歷:
尼柯爾出生於法國魯昂,他的父親是當地醫院的一位醫師,因此他很早便開始學習生物學知識。
1885年,通過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入院考試。
1889年,從天主教轉變為猶太教。
189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1891-1896年,在蘇黎世、維爾茨堡、慕尼黑的實驗室工作。
1896年,回到維也納,成為衞生研究所助手。
1898-1908年,在維也納大學研究病理解剖。
1900年,發現甲者的血清有時會與乙者的紅血凝結的現象。
1901年,發現了血型。
1908-1919年,在維也納的威廉米納醫院任院長。
1909年,分辨出A、B、AB、O四種主要的血型。
1930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他在1916年結婚,擁有一個小孩。
在他的晚年蘭德施泰納主要研究腫瘤學,原因是他的夫人患甲狀腺腫瘤。但在這方面他沒有多少成果,他的夫人在他逝世後數月內也去世了。
(2017-09-30)
諾貝爾獎風向標:2017年拉斯克獎公佈
2017-09-07
中國病毒學論壇
2017年9月6日,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公佈。今年該獎項分別授予在雷帕黴素靶蛋白(TOR)激酶信號通路、HPV疫苗開發,以及在婦女生殖保健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或機構。
在2017年拉斯克獎的評審委員會中,可以看到我們熟悉的身影——雙料院士,華裔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
拉斯克獎在生命科學、醫學領域享有盛譽,在該獎項的所有獲得者中,有86人也獲得了諾貝爾獎,華人科學家只有很少人獲得該獎項,第一位是1962年生物化學家李卓皓,最近一位是中國科學家屠呦呦。2011年,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得“拉斯克臨牀醫學研究獎”,4年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2017年阿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
授予巴塞爾大學生物中心的Michael N. Hall教授。
其獲獎理由是“發現TOR蛋白及其在細胞生長代謝調控中的關鍵作用”。
2017 拉斯克·德貝基臨牀醫學研究獎
(2017 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授予美國國立癌症研究研究所的Douglas R. Lowy教授和John T. Schiller教授。
其獲獎理由“為預防宮頸癌和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的其他腫瘤,開發HPV疫苗而帶來的技術進步”。
2017拉斯克-彭博公共服務獎
(2017 Lasker~Bloomberg Public Service Award)
授予美國計劃生育聯合會(Planned Parenthood, PPFA)。
以獎勵他們“在過去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裏為數百萬婦女提供必需的健康服務與生殖保健服務”。
拉斯克獎簡介
拉斯克獎由美國廣告經理人、慈善家阿爾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瑪麗·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於1946年共同創立,以表彰在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該獎項之前共設置有三個獎項:基礎醫學研究獎、臨牀醫學研究獎和公共服務獎,後又增設特殊貢獻獎。
每個獎項的獲獎者將會獲得25萬美元的資助,該獎項由美國和國際的專業團體提名候選人,候選人需準備翔實的證明材料予以專業委員會進行評定,專業委員會里面的專家也是來自相關領域的權威學者。中國科學家屠呦呦2011年獲得該獎項,從而使得國內外對其研究工作有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本文編輯:蒲公英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