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視覺:美麗時代:安哥彩色照片裏的八九十年代 2016.4.13日

  1 / 24我曾經是“祖國的花朵”、“黑六類”和 “紅五類”,我們這代人永遠在死死地咬住生活,搏文憑帶孩子努力上進,還拍照片,拍出我們與命運搏鬥、搶回青春、搶回愛情、搶回生的權利、搶回知的權利的那種陽剛之氣。圖文:安哥 展覽時間:4月16日—6月12日 地點:廣州扉藝廊。

  2 / 24我曾經在雲南西雙版納農場當了七年知青。1971年我回北京探親的時候,鄰居大哥送給我兩卷保定廠出的彩色電影膠片。回到西雙版納的一個星期天,我約上一幫知青朋友去曼飛龍塔拍照。當年是文革期間,這裏雜草叢生,我們是踩平了一人多高的雜草才爬上去的。圖文|安哥

  3 / 24 1973年,雲南西雙版納,過橋的傣族婦女。那年頭,外地人最覺新奇的是傣族人每天早晨或傍晚,不論男女都赤身裸體在河裏洗澡和方便。我曾經很後悔,在西雙版納的知青生活中沒有多拍些照片。現在回想起來,最值得拍的是我們,是我們那認認真真卻有如鬧劇般的政治運動。圖文|安哥

  4 / 24 1984年,廣東普寧英歌隊。普寧英歌隊姑娘們個個戴上了時髦的進口貨——塑膠太陽鏡。鏡片上還貼着商標,神情十分自得。這行頭與小夥子們的大花臉形成了時尚與傳統的強烈對比。英歌隊的男舞者都裝扮成梁山泊好漢、雙手各持一短棍,邊舞、邊吼、邊敲擊,陽剛氣十足。圖文|安哥


  5 / 24 1985年,廣東珠海,每天清晨都乘船去澳門賣花的女花農。珠海是從中山分出來的,1980年中央批准建立特區之前,這裏只是一個大漁村。特區政策的實施使珠海周邊的漁民生活改善很多。當年大陸普通人是不能去澳門和香港的,在珠海大概只有這樣一幫人可以天天去澳門。

  6 / 24 1989年,河北白洋淀,戲水的小姑娘。那幾年,由於各種原因,原先深達九米的白洋淀成了一個幹澱。1988年老天開恩,連續下了幾天幾夜大雨,白洋淀才恢復了湖光波影的舊貌。男女老少有空就喜歡下湖嬉水。尤其是傍晚時分,村邊的湖面上可熱鬧了。

  7 / 24 1990年,福建廈門鼓浪嶼上,遊客用軍用望遠鏡看台灣的小金門島。隨着1987年大批台灣老兵回大陸探親,以及開放台灣遊客經香港進大陸旅遊,兩岸關係緩和了許多。福建廈門的旅遊公司也開闢了隔海望金門的旅遊項目。

  8 / 24 1990年,廣東陽江,兩位本地老太太帶着小孫女坐在閘坡海灘上,看花錢來大海游泳的城裏人


  9 / 24 1990年,香港,結伴在户外補拍婚紗照。那時候,香港經濟藉助大陸的開放改革,市面上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許多香港人主動向大陸人學説普通話。我們公司的一些職員還在教授普通話的學校學習,並考取了證書。據他們説,有了這個證書,找工作會方便些。

  10 / 24 1991年,湖北洪湖,獨自划船去上學的水上人家孩子。洪湖水上人家很多都是文盲,但現在那裏已開始有了水上小學。一所水上小學就設在一條大水泥船上,小孩清早都要划着船去上學

  11 / 24 1991年,湖北洪湖為水上人家子弟辦的水上學校。這所小學有前後兩個課室,前倉是一、二、三年級教室,後倉是四、五、六年級教室,老師就住在尾倉。陰雨天,老師們洗過的衣服就掛在課室的周圍。船上有近百 個學生,朗朗書聲在湖面上飄得很遠

  12 / 24 1991年,湖北秭歸,長江三峽,收運柑橘的碼頭。當時,我乘“屈原一號”船去秭歸縣。我從五等艙跨過滿地的行李貨物,以及活的雞鴨和豬,擠上駕駛樓,請求船長讓我進去看風景拍照。他不但答應了,還給我講長江縴夫的往事。


  13 / 24 1991年,湖北秭歸,長江三峽,秭歸老縣城裏坐滑竿的人。“屈原一號”船是屬於秭歸縣的,所以進入秭歸縣境內以後它在沿岸幾乎每一個村莊都靠岸。我們一直到晚上九點多鐘才到達秭歸縣城。第二天天剛麻麻亮,我就被旅店外街市上挑夫們節奏鏗鏘的號子聲吵醒了。

  14 / 24 1999年,湖北秭歸,長江三峽西陵峽段,在卜莊河鎮居住的老人

  15 / 24 1991年,四川巫山,長江三峽巫峽段的青石信號台。在參觀了這個信號台之後,我們繼續下行到巫峽深處的碚石村。碚石村裏人喧豬叫好熱鬧。村民正把汽車運來的活豬趕下河灘,又趕上船,原來碚石村是水路和陸路運輸的轉運站

  16 / 24 1992年,黑龍江五大連池,用礦泉泡頭治病的老漢。五大連池最有名的是那裏的礦泉水。這裏的冷礦泉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和放射元素,前來養身治病的外地人(還有俄羅斯人)特別多。前來治療的人互不相識,但都一見如故,互相關心,互相介紹經驗,人情味十分濃厚。


  17 / 24 1992年,內蒙古呼倫貝爾,參加那達慕大會的鄂温克族婦女。

  18 / 24 1992年,浙江紹興,茶館裏海吹神聊的老茶客。河汊縱橫、煙雨斜陽是浙江水鄉的共同景色。在這一帶,茶館是極其重要的鄉鎮社交場所和信息交流中心,上年紀的男子都喜歡聚集於此,坐在長凳上,花一二角錢泡一壺熱茶, 國事家事、市場物價,一一扯開

  19 / 24 1993年,河南登封,少林寺的年輕武僧。自從電影《少林寺》熱播以後,少林寺也熱鬧起來了。這裏每日遊人如織,周圍還建起了好多座武術學校。在山林間也可偶然遇見那些習武僧人。當地人鄭重地告訴我,真正的武林高手其實並不在少林寺周圍,而是在這荒野山村間。

  20 / 24 1995年,廣東廣州,搬屋工人在宿舍看電視。


  21 / 24 1998年,廣東廣州,農林下路的時尚青年。城市生活不斷翻新,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生活內容在翻新,各種生活方式、審美習慣也在翻新。傳統與現代調和、城市與鄉村難分,有時連白天黑夜都顛倒了。集體婚禮又捲土重來,老夫老妻為趕時髦帶着兒女去補拍婚紗照。

  22 / 24 1998年,廣東,客家圍屋裏的小學生。據我所知,梅縣人傳統上十分注重教育,這方面的投入一直佔着很大的比例。梅州人發財致富後,大多不會忘記家鄉的教育,有人會出資建學校。

  23 / 24 1999年,廣東廣州,72歲健身女教練楊慧儀和她的弟子們。楊慧儀是譚氏健身所創辦人譚文彪的遺孀,她腰板挺直精神矍鑠。她説:最見不得男孩子長得跟豆芽菜似的。我説想給她拍張泳裝照,她婉言謝絕了,於是我把她和她的眾多學生召集在一起,拍了一張健美大合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7 字。

轉載請註明: 有温度的視覺:美麗時代:安哥彩色照片裏的八九十年代 2016.4.13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