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李巖
一個多月前,朱日和沙場閲兵,除了地面裝備,我軍各型戰機同樣列隊受閲劃過長空。
在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看來,一款首次公開亮相的“三代半”戰機的風頭甚至蓋過了我國目前最先進的殲-20戰機。
亮相一個多月後,近日有媒體披露,該型戰機已經列裝我軍東部沿海某空軍旅,駐地距離東海防控識別區僅800公里,屬於一線要衝。結合幾天前剛剛履新的空軍新任司令丁來杭的話:“隨着我們國力上升、裝備進步,要逐步實現遠海實戰訓練常態化”,該型戰機翱翔域外的英姿浮現腦海。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是:殲-16。
△朱日和沙場閲兵,殲-16滑出跑道△朱日和沙場閲兵,殲-16滑出跑道
誠然,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也知道,“殲-16”的大名早在兩三年前就已經充斥各大軍事論壇。
但7月底的沙場閲兵,卻是在官方場合首次公開亮相。“以前數次披露都是流傳於網絡的‘諜照’,至於型號到底是什麼甚至信息真假我們還無法斷定。”空軍專家宋心之在電視節目中這樣闡述。
和許多讀者一樣,政知君這個“半吊子”軍迷對新型裝備首先關心的就是其顏值。
△殲-11B
熟悉我國空軍裝備的讀者不難看出:“這和殲-11B不是一樣麼?”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綜合多方的數據,殲-16的氣動佈局、機體大小確實和殲-11B差別不大:
機長:約21米
機高:5-6米
翼展:約14米
人員:雙座
其實圖片上看不出實際大小,給大家一個參照物,我們居住的普通住宅,一般室內層高也就兩米八九(這還算是良心開發商了)。顯然,不論殲-16還是殲-11B,都算是個“大傢伙”。
△掛彈後的殲-16
除了個頭大,其載彈量和武器掛載點的數量同樣驚人。網傳其最大載彈量約為12噸,而宋心之在介紹中稱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轟-6K遠程轟炸機。
因此,殲-16的定位為重型多用途戰機,或者,戰鬥轟炸機。
説回殲-16和殲-11B長得像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受到國力、外交等因素,我國只能從前蘇聯、俄羅斯手中進口相對先進的設備、學習相對領先的技術。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國走上了進口、仿製而後改良俄製戰機的道路。
上世紀90年代,我軍獲得俄方批准,開始自己生產國產版的俄明星戰機蘇-27。在改良了航電、火控系統並配備了國產武器後,這款“學習而來”的產品成為我國自主設計生產的戰機,即殲-11以及其改進型殲-11B。目前仍然是我空軍掌握制空權的中堅力量。
而提起蘇-27,印刻在軍迷腦子裏的已經不單單是這款外軍綽號為“側衞”的重型戰鬥機,在其基礎上目前已經發展出了蘇-30、蘇-33、蘇-34、蘇-35等一系列“家族式”戰機。這個家族中,一個顯而易見的血脈傳承是,它們長得都很像。
△蘇-34
其實,殲-16的藍本和俄羅斯在蘇-27的基礎上研製蘇-30類似。不過,宋心之否定了“殲-16是山寨版蘇-30”的説法,他認為殲-16是我軍在國產殲-11B基礎上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重型戰鬥轟炸機,用以對目前現役的殲轟-7實行全面更新換代。
既然脱胎於殲-11,顏值也沒有太大差異,那麼為何不像蘋果公司一樣,叫殲-11S?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認為,兩款戰機的定位不同、遂行任務不同,更重要的是戰力有了質的提升。
上文介紹中,這個家族的“始作俑者”俄羅斯同樣在蘇-27基礎上改進出了蘇-30多用途戰機。當時,俄國人對標的範本就是美軍F-15E多用途戰機。要知道,在F-22沒有服役之前,F-15E“戰鬥鷹”可以説是這個星球空域中的最強武器:載彈量大、作戰半徑大、雷達先進、機動性好,這些特質讓其擁有遂行制空攔截、對地對海轟炸等多種類任務的能力。
所謂的“多用途”戰機也就是這個意思。
△F-15
那麼殲-16的技戰術指標如何?
沙場閲兵時,央視採訪了殲-16的飛行員,小夥子透露殲-16裝載了我軍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掛載我軍最先進的遠程空對空導彈,用他的話來講就是“視力更好,看的見;拳頭更長,打的到”,實現超視距作戰。
媒體報道中稱,我軍一個空軍旅一般列裝32-40架戰機,這個數量級的殲-16戰力已經十分強悍。全旅編隊出動,一次可以投下400噸炸彈以及200枚空對地導彈。對海攻擊時,可一次性發射240枚鷹擊系列反艦導彈,足夠對2個航母羣實行飽和式打擊。
在《軍情解碼》電視欄目中,專家總結其戰力認為,與美軍F-15E旗鼓相當。也有評論稱,日本配備有F-15J,印度購買了蘇-30MKI,僅靠殲-11B與其抗衡實際上是處於下風的,而殲-16扭轉了這樣的態勢。
長期以來,我空軍的戰略都是建設國土防禦型空軍。這樣的裝備發展機制極大限制了我國空軍作戰能力。
拿現役主戰裝備來説,蘇-27/殲-11、殲-10均更偏重空戰,對地則基本只能用自由落體炸彈和激光制導炸彈。而殲轟-7A一旦攜帶遠程空地武器,幾乎沒有任何機動和自衞能力。轟-6K則更為尷尬,因其體積龐大、雷達橫截面積大,戰場生存能力更差。
因此,要進行對地、對海攻擊,一個典型的場景就像《敦刻爾克》中的經典橋段,德軍轟炸機需要多架戰鬥機護航保護。而這,顯然耗費更多資源、造成掣肘。
△《敦刻爾克》劇照
指導過海灣戰爭的美國著名空軍上校約翰·沃頓曾經在其名著《空軍戰役》裏斷言道,根據已有空軍戰史的經驗,沒有一次空軍戰役是由防守打贏的:空軍這種高機動性、高毀傷性兵種,一旦在防守中被分散在各個方向,就很容易被對手集中兵力各個擊破,而空防體系一旦一點被擊破則全盤瓦解。美軍同樣基於這樣的理念,率先發展出了F-15E這種對空對地均可攻擊的多面手。
在技術、裝備不斷進步的今天,殲-16的出現可以看出我軍理念也發生了巨大轉變,向攻防兼備轉變的步伐“蹄疾步穩”。
最後,一個好消息是,以往我軍戰機的最大軟肋——“心臟”,在殲-16上得到了解決,媒體稱其裝載的是完全國產的渦扇-10系列發動機。
來源|BTV《軍情解碼》 重慶時報網 環球網
校對|李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劍仙奇俠玉玲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