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呼喚“雄安精神”
中國新聞週刊評論員/閆肖鋒
人們對雄安的期待是什麼?是一座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還是又一次炒房炒地的發財機會?舉國資源打造的“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一定要有更為高遠的立意。正如公眾所期待的那樣,雄安要成為改革高地。而成為改革高地,則首先要成為人才窪地,因為成事的關鍵在於人。
雄安新區白洋淀葦綠荷紅迎來“最美季節”。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無疑,雄安新區將成為創新驅動發展、改革開放的高地,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大部門制和負面清單管理,探索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對外合作促進貿易便利化,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城市管理規則和體系。與此同時,雄安也要進行用人體制、户籍改革、醫療改革、公共服務改革等配套改革,因為人是推進各項改革的決定因素。
為此,雄安推出人才引進新政:一、“一人一策、特事特辦”,提供個性化、人性化服務,積極吸引各類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把新區打造成創新成果轉化的沃土、科技人才幹事創業的樂土。二、優化人才子女入學政策,為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提供便利。三、設立出入境服務站,為外籍人才提供全面的出入境和居留便利服務。四、大力搭建人才載體平台,凡來新區創新創業的,加大服務保障力度,實現人才拎包創業。五、對在雄安新區工作的外省市專業技術人才的職稱將直接認定。六、支持雄安新區企事業單位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共建中國雄安新區留學人員創業園。
還有專家提出,可對雄安人才制定特殊個税減免政策,其贍養人口費用、教育支出及醫療費用可以税前扣除,讓其輕裝上陣。另一方面,創新利用已有的技術股權税收激勵政策,使人力資本通過技術獲得最大的税後回報。
9月,《人民日報》用了一個整版刊登了雄安新區第一次“英雄帖”,一時激起了社會關注。這表明雄安急需各類人才,包括科教文衞人才、社會管理人才,還包括通曉國際經濟金融運行規則、熟悉法律的複合型智庫型人才。而其實,雄安最缺乏的還是創新創業人才。據報道,雄安新區將設立中關村科技園,建立協同創新機制,爭取中關村人才特區政策向雄安延伸,加快促進中關村科技成果在雄安轉化,以成果轉化帶動人才流動。
雄安需要一系列激發人們雄心抱負的獎勵政策,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一個新時代的“深圳速度”、“浦東效應”。
1984年1月26日,鄧小平視察蛇口工業區,並欣然題詞“海上世界”。蛇口成為引領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蛇口提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著名口號,豎起了“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巨幅標語。“蛇口精神”成了深圳改革開放的旗幟和象徵。在“蛇口精神”的基礎上,隨着深圳全面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化,又形成了以“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的“深圳精神”。
那麼,在新的歷史階段中,扛起改革大旗的雄安,它的核心精神將是什麼?
在雄安做事業,要有特別堅定的理想信念。雄安初創期間,條件艱苦,對於創業者和開拓者而言,這裏應該是能夠實現理想信念和人生價值的地方,要把雄安作為畢生事業來追求。
要有務實的工作作風。必須腳踏實地、真抓實幹,解決問題,創造實績;必須使出鉚釘的勁頭,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始終紮實苦幹。
要具備特別開放的思維模式。必須具備戰略眼光、全局視野和創新思維,能夠打破常規,跨前一步,先行先試,“既要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更要想國家之所未想,急國家之所未急”,集全球智慧,為新一輪改革開放探索新路子,積累新經驗,創造新模式。
要有敢闖的精神。雄安的事業可謂前無古人,沒有現成的做法、經驗可以遵循和借鑑,需要人們從零起步,先行探索;一定要“敢”字當頭,敢於擔當,敢於先試,敢為人先。
要有拼搏的創業幹勁。雄安開發初期,必然面臨時間緊、任務重,長期處在人少、事多、面廣、量大的情況下,超負荷運作,“白加黑”“5加2”是工作常態;創業時期就是需要這種特別拼搏的幹勁。
而這些精神和幹勁,需要制度加以保障。
偉大的城市是計劃不出來的,是靠人們的雄心抱負和一雙雙勤勞的雙手幹出來的。只有雄心抱負才能讓一座白紙一樣的城市煥發活力。
期待雄安成為中國改革的樣板,時代呼喚“雄安精神”。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週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