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增鵬,1990年出生。2015年7月,我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回到家鄉江西省萍鄉市,開始經營這家多肉植物園,一年時間,我的銷售額已超過了四十萬。攝影/戴繼民
不少人問我大學學的是不是農業,我經常要向他們解釋我本科學的數學、研究生學金融,現在種起多肉植物,很多人都會驚歎:跨度真大。
種植多肉植物,算是一種機緣。2012年備戰考研期間,我在市場上買了一些多肉放在陽台上。肉肉的外表讓我產生了興趣,便在網上查閲了大量的資料,學習多肉植物的品質和種植方法,也開始嘗試着自己種植培養。
2012年寒假,我有了養多肉創業的想法,家人並不支持,放着金融碩士的大好前景不要來種多肉,在他們看來是不務正業。寒假結束回到北京時,我發現宿舍裏的多肉越長越漂亮,我便萌生了從市場進貨,在網上銷售的想法。50多天,我賺回了本科四年的學費。
隨着學業的繁忙,我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宿舍的多肉植物和網上的生意,便把這些小東西帶回老家讓姐姐照顧,在家裏搭了一個10平方米的陽光房,這是我多肉植物園的開始。
2013年,我返回北京讀研後,想着在北京種植和銷售多肉植物,剛好一個北京的朋友在郊區有塊地,也有合作意願,我們便幹了一年。因為對北京環境不熟悉和人脈的緊缺,項目開展了一年,便終止了。在北京開展的同時,我在老家蓋起了第一座多肉種植大棚。
在我研究生畢業之前,大棚主要由姐姐打理,多肉植物也主要靠網上銷售。但是網上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我不得不思考多肉植物園的發展方向。
2015年畢業返鄉,我開始擴大種植規模,種類增加到一千多種,大棚擴展到了6個,並分成了育苗、培養和展示三大塊。把原有的線上銷售轉到線下觀光體驗為主,通過自媒體宣傳,開發和培養萍鄉本地及周邊市場。
為了給客人更好的觀賞體驗,大學天天和數字打交道的我,和姐姐一起把大棚的裏裏外外都改造了一遍,種上了花花草草,圍起了白色的柵欄。
我經常就地取材,自己學着把多肉植物和花藝結合,設計出一些新穎的產品。園子裏的石槽是自家老房子裏廢棄不用的,樹根是在親戚家發現後帶回來的、陶器是老媽用剩下的……
其實我的園子交通並不便利,離最近的省道也有一段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顧客,到大棚裏欣賞可愛的多肉,選購自己喜愛的植物,我也會在一旁跟他們聊一些多肉植物的基本常識和種植方法。
種植多肉植物的土壤需要疏鬆透氣、排水好、顆粒較大,萍鄉本地沒有合適的土壤,我需要從外地購買,並通過自己配比來調製。自從回家搞了這個植物園,從種植到送貨,都得自己親力親為。
多肉植物喜陽,需要一定的光照。南方冬天的陰冷潮濕,對多肉植物的生長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需要我和姐姐小心翼翼地去呵護它們,每天,我們都要把很多枯萎的枝葉除掉。
多肉植物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用心培養的一些造型美觀或者種類稀少的肉肉,每當客户看中了來諮詢價格,我都捨不得賣。
短短一年時間內,我將多肉園植物園的模式複製到了另外兩個種植基地,每個基地都由兩個人負責,雖然經營時間不長,但都上了軌道。未來,我希望能夠設計出更多的創意多肉作品,豐富多肉種植園的經營模式,讓更多人體會到種植多肉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