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閲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隨着工業化程度日益提高,世界各國對石油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石油資源因此也成為許多大國眼中的戰略資源,為掌控石油貿易,美國當年更是悍然發動“海灣戰爭”。在大多數人看來,石油就是燃料和化工原料而已,事實上,石油的用途遠不止這些,還可以用於衣服染料、瀝青公路、醫藥、化肥、服裝纖維、洗滌劑、橡膠合成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因此,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相對來説,一個擁有大量石油資源的國家,往往都能憑此掙得盆滿缽滿。
從這一角度而言,石油堪稱是令世界各國眼紅的資源,因此假如某地發現大量石油資源存在,有機會分一杯羹的國家必然馬上介入。然而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卻是例外,這一區域的面積超過1390萬平方公里,不存在常住人口,石油資源卻異常豐富。據初步勘探估計,石油總儲量超過1000億桶。對於這樣的寶地,就常理而言,應該有許多國家會迫不及待地派遣人員進行考察、開採,然而到目前為止,卻沒有任何國家敢去開發,就連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也望而卻步。
這個地方就是“七大洲”之一的南極洲,處於地球的最南方,大小相當於1.5箇中國,長年被冰雪所覆蓋。南極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人類文明的區域,保留着最原始的“基因”,當地煤、鐵和石油的儲藏量位居世界第一,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此外還有鉑、鈾、錳、銅、鎳等金屬資源。同時,南極周邊海域盛產魚蝦,每年捕獲量超過10億噸,可以充分滿足人類對水產品的需求,因此南極洲也被譽為“世界未來的食品庫”。至於其他利用資源,南極還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有待發掘,而且各國對南極的科考勘探結果也有所保留,許多資源只有在未來才能知道。
對於大多數有實力的國家而言,南極州無疑是一塊充滿誘惑的寶地。然而南極洲的惡劣氣候,卻令人難以前往和在當地定居生活。南極洲的年平均氣温在零下25℃左右,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此外,南極也是世界上風力最強的地方,平均每年有300天存在8級以上大風。這樣劇烈的風暴加上冰冷刺骨的寒氣,和長達半年的極晝極夜,確實不適合人類生存,各國想組織移民都做不到。然而,人的慾望畢竟不會被大自然的惡劣氣候影響,面對如此豐富的資源,許多國家都動起小心思,妄想將之作為自家後院,為此英國、挪威、德國、南非、澳大利亞、法國等數國都曾宣佈擁有南極地區的主權。
就這樣,各國圍繞南極歸屬問題而紛爭不斷。可是這樣搶來搶去畢竟不是辦法,任何國家都沒有能力獨自經營一片大陸,況且其他國家也絕對不會允許。最終在1961年,各國在聯合國大會上簽訂《國際南極條約》,該條約規定“南極大陸不屬於任何國家,而是歸全人類共同所有。”這項條約的簽訂,為世界訂立了關於南極洲的開發規則,原則上任何上國家都可以開發南極資源,當然前提是要有與之匹配的科技水平與經濟實力,沒能力的國家只能乾瞪眼。
幾十年過去,世界上已經有二十多個國家在南極建立考察基地,負責南極洲物種和資源的研究探測工作。中國在1984年首次組建考察隊展開南極探測之旅,次年建立第一個考察基地——長城站,長城是中華文明的象徵,此舉就是向世界宣示中國南極之旅的成功。此後,我國陸續建立了中山站(紀念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崑崙站和泰山站,如今已經開始建立第五個羅斯海新站。
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在南極共建立150多個站點,一方面考察南極環境,另一方面就是做科學研究。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有《國際南極條約》約束各國,但是依舊有各種破壞環境的情況發生。如果某一天,連這塊最後的淨土都被人類破壞,冰川融化和氣候劇變之下,人類的未來或將無法預料。
參考資料:
《南極洲·從英雄時代到科學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