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中國江河之源牧民的生態實踐

  中新社青海玉樹9月26日電 題:中國江河之源牧民的生態實踐

  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來這之前,我以為三江源只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現在才覺得牧民們強烈的生態保護意識才是一個驚喜的發現。”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野外工作站研修生李雨晗告訴記者。

通訊:中國江河之源牧民的生態實踐

  圖為青海玉樹州博物館的三江源自然生態陳展。 張添福 攝

  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自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區,“三江”流經中國20多個省(市、區),維繫着中國乃至亞洲的水生態安全命脈。

  中新社記者近日實地探訪三江源,瞭解牧民的生態實踐。

  紅外相機定格“全球記錄

  三江源堪稱“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昂賽管護站管轄的年都村,牧民雲塔是村裏42名生態監測員之一,他們接受北京大學科研團隊培訓,網格化佈設紅外相機,監測生物多樣性,每隔三個月提取一次照片,交由科研人員分析。

  據昂賽管護站站長扎西東周介紹,這項實踐收穫頗豐,他們在全球首次記錄到雪豹交配影像,首次證明金錢豹實現種羣的本地繁衍,證明瀾滄江源園區是中國頂級食肉動物羣落最豐富的區域之一。

通訊:中國江河之源牧民的生態實踐

  圖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區紀念碑。(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鍾欣 攝

  “亦敵亦友”的人與動物

  雪豹、棕熊、狼、豺等食肉動物羣落豐富,但對於牧民卻並不見得完全是好事,瀾滄江源園區一户牧民家曾有23頭犛牛被獵食,損失慘重。據扎西東周介紹,為避免報復性獵殺,當地試點由政府、民間組織、牧民設立保險基金,為野生動物“闖禍”買單。

  豐富的動物羣落讓科研人員心嚮往之。牧民南賽文毛的家是年都村15個生態體驗點之一,目前,她已接待了兩撥中國和英國的科研人員,提供餐飯、住宿,擔任嚮導,而且每次都有不錯的報酬。

  去年,瀾滄江源園區牧民次丁和巴丁救護受傷雪豹的事情一直被津津樂道。“我們發現它受傷後跑不動,快死掉了,不會咬我們,”次丁説,“我們用衣服裹住雪豹的頭,帶到鄉上去包紮,二十天後它就好了。在我們這裏,看見野生動物,是常事。”

通訊:中國江河之源牧民的生態實踐

  資料圖為曲麻萊縣城。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上萬名牧民持證上崗

  從小生活在黃河源頭“姊妹湖”扎陵湖、鄂陵湖湖畔的索索見證了生態變遷。“十幾年前,我們這裏風沙大,不下雨,黃河斷流,踩在乾枯的牧草上,沙沙地響,”索索説,現在生態好轉,“牧草長得好,湖面寬了,垃圾不見了。”

  索索是三江源國家公園10057名生態管護員中的一員,當地的山、水、林、草、湖都在他們管護的範圍,每月會獲得1800元人民幣的報酬。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任正德表示,作為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提出突出並有效保護修復生態、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模式、有序擴大社會參與等改革任務,要把三江源建成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5 字。

轉載請註明: 通訊:中國江河之源牧民的生態實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