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將至,感冒發燒也越來越常見。除了去醫院之外,更多的人選擇在家裏“捂被子”解決問題。作為人類社會最常見的病症,許多人都相信,自己在與發燒的持久鬥爭中,已經掌握了可靠的經驗——發汗。
發燒不是病
人體的正常體温不是一個絕對值,不同時間、不同部位略有差異,這種差異通常在1℃以內。當發燒的時候,則可以大幅突破這一區間。雖然此時體温已經“不正常”,但發燒實際上仍是體温常規調節機制的一部分。
不同於因中暑這樣的被動性體温升高,發燒是人體主動做出的體温調節。
在國內多數病理學教材上,都將我們通常所説的“發燒”定義為“發熱”:“發熱是指在發熱激活物的作用下,產內生致熱原細胞產生和釋放內生致熱原,由內生致熱原作用於下丘腦體温調節中樞,在中樞發熱介質的介導下使體温調定點上移,進而引起機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最終引起體温升高超過正常值0.5℃以上的一種病理過程。”
這段話很拗口,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温調定點。簡單點説,它就是人體對自身“正常體温”的定義。當病毒、細菌入侵或者體內產生炎症的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把“正常體温”的標準定高一些,這樣一來,為了達到這個新的“正常體温”,你的體温就會升高,也就“發燒”了。
在通常情況下,36℃—37℃是人體內多數化學反應的理想温度。但是,這同時也是多數細菌和病毒生長、繁殖的適宜温度。但在產生了病毒、細菌入侵等事件的情況下,主動升高體温能抑制細菌、病毒的活力,加速白細胞的增殖和運動,提升免疫系統的戰鬥能力。這就是人體主動上調體温調定點的原因。
發燒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而且多數情況下是有益的。
汗不是捂出來的
而由於體温調定點的上移,人體會判定自身目前的體温過低,為了快速升高體温,人體會出現一系列反應:表皮血管收縮、汗腺抑制以減少散熱,肌肉顫慄以增加產熱(打寒戰),這正是大多數人在發燒早期的症狀:冷。
當體温上升到新的體温調定點之後,就進入了發熱的第二個階段:高温持續期。人體的產熱與散熱在高水平上達到相對平衡,體温在高水平上波動。此時人會體驗到持續的酷熱感,皮膚和口唇乾燥,是整個發燒過程中最難受的階段。此時白細胞快速增值,免疫系統火力全開。
導致發熱的致熱原被解決掉以後,體温調節中樞將重新設定體温調定點,返回到日常水平,此時就進入了發熱過程中的退熱期。此時人體往往會大量出汗,以求快速降低體温。體温降到新的體温調定點後,發熱過程也就基本結束了。
以上是一個典型的“發燒-退燒”過程的描述。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出汗是退熱的結果,而非原因,所謂“捂汗”退燒完全是倒果為因。如果致熱源(病毒、細菌)沒有被解決掉,怎麼捂人也不會出汗。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將退燒歸功於捂汗,甚至認為捂得越嚴實、效果越好,則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比如“嬰兒捂熱綜合症”。
這種病主要因為給孩子過度保暖或捂悶過久而引起。據發表於《長治醫學院報》的臨牀研究報告,在128例該類患兒中,發生多臟器功能損害59例,發生率為46.09%,其中1個系統損害者25例(42.37%),2個系統損害者31例(52.54%),3個系統損害者3例(5.09%),55例完全治癒,留有不同程度後遺症(如智力低下,腦癱、癲癇等)者3例,1例死亡。
捂汗的真正意義
在發燒的早期(寒戰期),人會經歷體温的上升,此時,捂被子有利於壓制體表散熱,讓升温的進程稍快一些。
但這不是中國人堅持捂汗的根本原因。
在發燒早期,典型的症狀是畏寒,在正常的室温下,也會發抖、打戰。即使沒有老中醫的指導,正常人此時的反應也是加強保暖。捂被子確實能有效緩解發燒初期的畏寒症狀,這才是它獲得認可的根源。
除了捂汗之外,應對發燒的傳統辦法還有喝薑湯、熱水,它們在我們在瑟瑟發抖的時候,帶來了一些温暖的慰藉。如前文所述,發燒並不是疾病本身,只是一種症狀,多數情況下,即使不進行任何治療,發熱症狀也會在一定時間後消失。發燒的人不一定有病,通常只是難受而已。一切退燒手段的實際意義,都是讓人感覺更舒服一些。如果捂被子確實能讓你感覺好一點,那就捂吧。
但是,捂汗僅限於發燒的早期。當發燒進入高温持續期以後,人體會感到持續的酷熱,口乾舌燥。這時要做的是趕快進行物理降温,不僅被子不能蓋,衣服也要少穿,必要時還可以採取局部冰敷等降温手段。高燒還繼續捂汗,是一種自虐行為。
警惕高燒不退
如前文所述,發熱實際上有利於提升免疫系統的戰鬥力,那是不是説,發燒是一種不需要干預的症狀呢?
在多數中低温度的發燒中,人是可以自愈的。但是在發熱的各個階段都會給人帶來不適:寒戰期的惡寒、高峯期的酷熱,頭痛、退熱期的脱水……即使是38、9℃的高燒,也不會對器官造成實際損害。單純發燒引起的最嚇人的後果,可能是神經系統紊亂引起的驚厥、抽搐。
根據美國國家神經疾病與中風研究所的數據,4%的新生兒都會遇到這種問題,雖然大多數都會自然消失,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但是家長會嚇得夠嗆。人工干預發燒,主要是為了緩解發燒者的不適,或者是安撫照料者。
但是,持續的發燒不退仍是一種需要注意的信號。如前所述,發熱只是一種症狀。在英文中,發熱稱為fever,許多病症都可以導致發熱:黃熱病(yellow fever)、傷寒(typhoid fever)、猩紅熱(scarlet fever)……
長期發熱的病因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區有所不同,但主要的有感染、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病三大類,大約佔長期發熱病因的90%。而幾乎所有引起感染的疾病都可引起反覆發熱,常見的有瘧疾、迴歸熱、黑熱病、布氏桿菌病、泌尿道感染、淋巴瘤等。
長時間的發燒不退,表明免疫系統對致熱原已經無能為力,需要及時就醫,查明致熱原,對症治療。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怎麼捂被子都是無汗可出的,只會讓高熱持續不退,耽誤對病情的及時處理,也就是許多人口中的“發燒轉成了肺炎/腦炎”。
秋冬季節,孩子發燒也越來越普遍。有的家長經常用厚厚的衣物把孩子包裹起來,其實這樣很容易把孩子“捂”出問題,甚至威脅生命。有的孩子在發燒時手腳冰涼,這種現象其實是發熱情況比較嚴重的表現,在中醫裏稱之為“熱深厥亦深”。一些家長誤以為孩子是由於受寒怕冷,而用棉被或厚衣服把孩子緊緊包裹起來,再讓孩子捂出一身汗,殊不知這樣反而會加重孩子的症狀。孩子發燒時手腳冰涼主要是因為兒童特別是嬰幼兒四肢血量少於內臟,由於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較成年人容易發涼。
此外,小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植物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此時,家長把孩子緊緊裹起來的做法不僅會使孩子的體温得不到及時的散發而越升越高,甚至還會導致抽搐、引起驚厥等症狀。正確的做法應是除了採用醫療措施外,還應少穿些衣服,或者穿寬鬆的衣服。
(2017-10-11)
寶寶發燒時,媽媽們常用的方法就是給他捂汗。大家往往認為只要把汗悟出來,就能讓寶寶退燒。但是發熱捂汗真的能退燒嗎?
捂汗並不能退燒
民間應對發燒常用的方法就是捂汗,但是這種方法並不科學。出汗是退熱的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所以捂汗並不能退燒。
發燒其實是人體在進行“大掃除”。當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進入人體後,會刺激人體生成一種名叫內生致熱源的物質。它能刺激下丘腦,把體温調定點升高,從而讓體温上升,導致人體發燒。發燒時,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免疫系統會生成很多炎症因子、巨噬細胞、白細胞等,把細菌、病毒等“入侵者”給消滅掉。
當免疫系統把“入侵者”全部消滅後,身體各項機能開始恢復常態,這時下丘腦的體温調節中樞發出“指示”,通過發汗把熱量帶走,使體温恢復正常。這也就是説,當人體戰勝了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後,才會通過發汗讓體温恢復正常值。
因此,出汗是退燒的結果而不是原因,當免疫系統在跟病魔作戰時,無論怎麼捂都不會出汗的。出汗是退燒時的自我散熱,跟捂汗沒有關係。
盲目捂汗,當心寶寶患上捂熱綜合徵
對孩子來説,盲目捂汗可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引起“捂熱綜合徵”。在中國,每年都有一些寶寶因為此症不幸失去寶貴的生命,有些孩子雖然搶救過來了,但卻落下腦損傷的後遺症,造成終身殘疾。
要知道,寶寶的體温調節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對外界氣温的適應能力較弱。再加上他們產熱量較多,而出汗散熱很慢,產熱和散熱不能達到平衡狀態,容易引起高燒。
寶寶發燒時往往會有身體發抖的表現,一些媽媽會錯誤的認為是寶寶很冷,其實這是體温升高引起的痙攣。假如這時給寶寶蓋很多被子,或是捂熱過久,會使其機體散熱受到影響,造成體温快速升高,進而引起機體代謝亢進,耗氧量增多。而同時,捂熱還會使新陳代謝速度加快,耗氧量增大,引起寶寶呼吸不暢和缺氧。
若寶寶還小,自己不能從“捂熱”環境掙脱出來,可致機體功能出現衰竭,身體代謝發生紊亂。這就是“捂熱綜合徵”。當寶寶發生“捂熱綜合徵”時,會引起昏迷、抽風,甚至休克、死亡等嚴重後果。
寶寶發燒,媽媽究竟該怎麼辦?
寶寶發燒不能捂汗,那媽媽該怎麼做呢?達媽教大家幾個好方法。
1. 温水擦拭身體
把寶寶的衣物脱去,用37度左右的温水沾濕毛巾後給寶寶擦拭身體。這樣可以讓刺激皮膚下血管擴張,促進散熱。
2. 讓寶寶多喝水
多喝水不僅能補充身體喪失的水分,有利於排出毒素,還能加快散熱,促使體温降低。所以媽媽要想辦法讓寶寶多喝水哦~
3. 及時增減衣服
寶寶發燒需要散熱,要把多餘的衣物脱掉。當散熱完畢後要馬上穿上衣物,並把打濕的內衣換掉。
4. 保持空氣流通
寶寶的房間要注意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要知道,呼吸新鮮的空氣對退燒很有幫助。
5. 讓寶寶吃退燒藥
寶寶發燒時,身體很不舒服,容易發生哭鬧。雖然物理降温能緩解病情,但若寶寶發燒比較嚴重需在醫囑下服用退燒藥。
(2017-09-29)
這幾天氣温變化加劇,患感冒的人也是越來越多。昨天下午突然接到幼兒園電話説我家孩子好像發燒了,我馬上請假從公司去到幼兒園接孩子回家,一到幼兒園,就看到孩子懨懨的,看起來很沒有精神,一摸額頭,滾燙!趕緊量了量體温果真是發高燒。孩子一感冒發高燒,朋友就推薦我用兒康堂的五行體質膏加上小兒推拿,一開始我也不太相信,但是朋友一直堅持要我試一試,説真的很好用,我諮詢了兒康堂中醫育兒的小兒健康管理顧問後半信半疑的就給孩子用上了,沒想到搭配着五行體質膏給孩子當晚推拿完,第二天早上起牀燒就退了。
也是在這個時候我才知道,孩子發燒千萬不能捂汗,差點釀成了一個巨大的後果。兒康堂中醫育兒的老師告訴我:
在我還沒接觸到兒康堂中醫育兒之前孩子發燒我都是給孩子捂得嚴嚴實實的,都説孩子感冒讓孩子出了汗就好了,相信大部分的寶媽之前都有這樣的誤區。直到後來我在兒康堂中醫育兒裏知道:
發燒時,千萬不能通過捂汗來退燒,如果給孩子捂熱退燒,孩子很可能會患上捂熱綜合徵,而嚴重的捂熱綜合徵會對孩子的中樞神經造成永久性傷害,甚至會遺留繼發性癲癇、腦癱、失明、失語、智力低下等後遺症。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非常好用的小妙招:以前孩子每次發燒,我就火急火燎的跑醫院,現在才知道,孩子發燒時不超過37.5度時,且精神狀態好,能吃能喝能玩能睡,可以採用物理退燒方式在家降温:
1. 喝温開水:温水可以平衡寶寶的體温,還能促進發汗
2. 用温水擦拭:水温和洗澡温水一樣,擦拭只能擦大督脈走過的地方,比如頸部淋巴、腋下、腹股溝,不可以擦前胸後背後腦勺;寶寶發冷時不要立即去洗澡和用水擦,要等到平衡後再去做,不然容易引起驚厥
3. 洗温水澡:用低於寶寶發燒温度的1~2度的水,時間控制在15~30分鐘,洗完喝些温水
4. 搓熱寶寶手腳:手腳冰涼時,是温度快速上升的過程,不能用熱水泡腳,可用手將寶寶的手腳搓熱,保持體温平衡
兒康堂不僅有這些好用的育兒知識,不懂的還可以諮詢兒康堂的小兒健康管理顧問。有了這些以後,孩子生病再也不怕了,實在不敢相信兒康堂五行體質膏加上兒康堂小兒推拿,讓我家孩子昨天晚上還在發的燒,今天早上起來就完全好了,還笑嘻嘻的要我送他去幼兒園!
(2017-09-25)
發燒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最常見的疾病,雖然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但是發燒的時候寶寶興致低落,食慾不振,次數多了也會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
作為爸媽既心疼又着急,擔心發燒會燒壞腦子,於是想方設法給孩子降温。但不科學的處理方式,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
需警惕的5大誤區
1、體温不高,代表身體沒事
有時孩子體温不太高,在38℃左右,爸媽可能會認為,燒得不高應該沒事。但如果孩子此時的精神狀態非常差,可能體內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細菌感染。
因此,不能僅僅以體温高低來判斷病情的輕重,除了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燒藥,還要積極測量體温,細心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發現異常時及時看醫生。
2、“捂汗”能退熱
這是大人常有的觀念,自己生病的時候也是蓋得厚點睡一覺出出汗就好了。
但是孩子的體質與大人不同,寶寶的體温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發燒的時候身體產生的熱量大於散熱量,加衣服、捂被子的做法,不但不利於降温,還有可能使體温升高,誘發高熱驚厥。
3、酒精擦浴能降温
首先,酒精擦身子能降温的原理在於,它能通過皮膚血管擴張,增強皮膚血管散熱能力,使體温下降,緩解症狀。
然而,這種做法對寶寶並不好。寶寶發燒後,酒精蒸發確實能使皮膚涼下來,但酒精揮發太快,容易對寶寶產生負作用。此外,酒精也會通過皮膚和呼吸被吸入寶寶體內,引起酒精中毒,嚴重者危及生命。
因此用酒精給孩子降温的行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禁止。
4、温水擦浴降温效果好
這是家長們愛用的另一種退熱方式。
實際上寶寶發燒的時候能否進行温水擦浴,國內外的醫生觀點不一,目前仍然沒有一種比較主流統一的説法:有醫生認為這樣能讓孩子更舒服,但是不能退燒;甚至也有醫生認為,這樣既不能退燒,也不能讓孩子更舒服。
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孩子發燒的時候,温水擦浴不是首選的方式。如果用温水給孩子擦浴,孩子覺得這樣舒服,這樣做未嘗不可。但是當孩子出現反抗或寒顫的時候,應馬上停止這種行為。
5、高燒一定要看醫生後再處理
孩子高燒,體温39℃以上了,但部分家長對用藥非常謹慎,認為一定要看醫生後再處理,擔心用藥會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
實際上,吃退燒藥一般不影響醫生對孩子疾病的判斷。 對於已經高燒的寶寶,如果長時間高燒不處理的話,容易造成孩子高熱驚厥。因此,在未見到醫生之前也一定要積極給孩子降温。
如何用藥,需根據醫生的具體要求,也可以根據説明書使用非處方的退燒藥。目前,兒童發燒常用的退熱藥是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但需要提醒的是,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一旦發燒還是儘早就醫,不能隨便給孩子亂用藥,過程中可先物理降温。
6、輸液退熱快
不知大家是否有感觸,每個醫院的輸液大廳都是人滿為患,兒童輸液廳更是如此,而且,哭聲連片。
可能大家都覺得輸液好的比較快,其實那只是一種假象而已。輸液把藥液直接輸到血管裏,直接被人體吸收,所以感覺上痊癒得比較快,並不會縮短病程。而且很容易感染並降低孩子的抵抗力。
所以,生病時,我們應遵循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給藥的原則。
7、燒退代表病癒
在生活中誤以為燒退了病就好了的家長大有人在,往往導致孩子再次發燒或原有疾病加重而延誤治療。
發燒只是某種疾病表現出來的一個單一症狀,燒退只表明機體產熱與散熱的調節機制恢復正常,並不等於疾病痊癒。只有祛除病因,從根本上糾正疾病的發病基礎,才意味着疾病治癒。
因此,就算孩子退燒了,仍需遵醫囑,該服藥就服藥,該複診就複診。
寶寶發燒了,爸媽應該怎麼做
1、體温多少度稱為發熱呢?
耳温>38℃為發熱;
口温>37.5℃為發熱;
腋温>37℃為發熱;
肛温>38℃為發熱。
2、發熱到多少度需要吃退熱藥?
常説的發熱超過38.5℃需要服用退熱藥物,通常指的是腋温。
一般常説的“體温”通常指的都是體表温度,醫學上一般也是指腋温。
注意:並不是説只要體温超過38.5℃就必須用藥,建議結合寶寶的精神狀態、食慾等情況綜合判定。
3、退熱藥如何選擇?
3個月及以上的孩子出現發熱時,可以吃對應劑量的乙酰氨基酚。
6個月以上的孩子出現發熱,可以吃對應劑量的布洛芬。
國內常見的寶寶退熱藥物“美林”,主要成分就是布洛芬。
4、寶寶發熱時什麼情況下需要儘快就醫?
不滿3個月的寶寶出現發熱時;
3-6個月的寶寶,肛温≥38.3℃;
6-12個月的寶寶,肛温≥39.4℃;
孩子發熱持續72小時以上時。
孩子體温超過40℃時;
孩子出現持續嘔吐或腹瀉;
孩子不配合喝水、尿少、哭時淚少、口乾等脱水症狀;
孩子出現驚厥、無休止哭鬧、疲軟無力、皮疹、嘴唇發紫、呼吸困難等異常情況;
孩子劇烈頭痛、前囟門突出、脖子發硬等跡象;
總之,孩子發熱後出現上述任意一種情況時,穩妥起見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做仔細檢查。
——————————————————————————————————————
就醫不難 健康有道,微醫(掛號網 www.guahao.com http://wy.guhao.com )是中國領先的移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平台,藉助互聯網技術,微醫為中國上億用户提供可信賴的預約掛號、在線問診、遠程會診、電子處方、藥品配送等互聯網醫療和會員服務。
(201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