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程9日全面完成預期目標,第一口井的試開採產氣和現場測試研究取得圓滿成功,並實施關井作業。這標誌着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首次試開採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兼試採現場指揮部指揮長葉建良説,自5月10日試氣點火以來,本次試採已持續60天,累計產氣超過30萬立方米,取得了持續產氣時間最長、產氣總量最大、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又稱可燃冰的天然氣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温情況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具有燃燒值高、污染孝儲量大等特點,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其試採成功對促進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有重要意義。
本次試開採作業區位於珠海市東南320千米的神狐海域。3月28日第一口試開採井開鑽,5月10日14時52分點火成功,從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米至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採出天然氣。截至7月9日14時52分,本次試採平均日產5000立方米以上,最高產量達3.5萬立方米/天,甲烷含量最高達99.5%。獲取科學試驗數據647萬組,為後續的科學研究積累了大量數據資料。
這次試開採成功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此次試採的成果表明,我國天然氣水合物開採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都在世界範圍內具有領跑優勢,且優勢仍在擴大。”葉建良説。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協調領導小組副組長李金髮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力度,為產業化提供資源基礎;同時加大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研究力度,為產業化提供技術準備,並依靠科技進步保護海洋生態,為產業化提供綠色開發基礎,同時研究勘探開發管理規範性文件和產業政策,為產業化提供相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