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屯10月25日電(李正虎 陳洋) “喂,老婆,從縣上回來的時候別忘記買兩把新鋸子,家裏這把又壞了。”25日,居住在中蒙邊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三團獨立營三連的職工首漢新修樹回來,給去購買物品的媳婦打電話。自他栽下第一棵樹起,已記不清換了多少把鐵鍬和鋸條了。
據記載,20世紀90年代,第十師一八三團獨立營三連土地瘠薄、風沙肆虐、條件艱苦,沒有人願意到此地居住。1990年,年僅23歲的首漢新帶着一家老小毅然來到此地,成為該連隊的第一户人家,至今已有27年。期間,他在距離邊境線不到500米的布爾根河邊上,種下了一排排的防護林,為祖國的邊境線披上“綠衣”。
圖為首漢新在修剪楊樹。(資料圖) 陳洋 攝
“當年,我們一家搬來時,沒有住的、沒有水、沒有地、沒有電等等,最基本的生活條件都沒有。”首漢新和父親先搭了一頂帆布帳篷,挖了一間簡陋的地窩子(一種在沙漠化地區較簡陋的居住方式);借錢買來小四輪拖拉機,在滿是石頭的戈壁灘上開墾出了20畝地;沒水的時候,柴油機抽河水,或者用扁擔挑水;晚上,全家人點着煤油燈,聽收音機打發時間。
首漢新説:“當年為改變居住環境,我決定先種樹,只有樹種好了,環境變好了,才會有人來。”“説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太難了。我開始種樹的頭幾年,沒樹苗、沒水源,想要種活一棵樹簡直比登天還難。”
“起初那幾年,只要有了錢,我不是引水源,就是買樹苗,把每一棵樹都當孩子一樣照料。”首漢新指着那一排排像士兵站哨一樣挺立在布爾根河邊的白楊樹感慨萬分,27年來,首漢新種下楊樹、沙棘、沙棗等樹種,共計數萬棵。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首漢新當年栽種的第一批小樹苗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而連隊的居民人數也增長到了現在的18户人家。曾經的一窪水、一羣羊、一户人家的邊境連隊,如今變成了綠樹成蔭、牛羊滿圈、沙棘成片的文明生態連隊。首漢新説:“我們老一代來到新疆兵團,在戈壁灘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幹起來的,我相信,隨着當地環境越來越好,我們這裏的職工也會越來越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