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發生多起中國留學生被威脅和毆打事件。當地時間23日,兩名中國高中留學生在堪培拉沃登區(Woden)被當地青少年圍攻毆打,還被罵“滾回中國”,導致其中一名男生眉骨開裂,一隻眼睛暫時失明。隨後幾天,又有多名中國留學生被圍堵。
被毆打學生眼眶淤青(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大堪村”)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當地時間23日,兩名中國留學生在堪培拉沃登區的巴士轉換站等車時,幾名當地青少年向他們借煙。當被拒絕後,青少年對兩名留學生進行了毆打。
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第一時間與當事學生取得聯繫,並提供領事協助,並連續兩日在官網刊登相關信息,提醒在澳中國留學生切實加強安全與防範。澳大利亞警方表示對此事件高度重視,已加緊事件調查,並加強相關地區安全警戒。堪培拉教育局正對涉事學生提供協助。
留學生被堪培拉社會團伙圍毆 被罵“滾回中國”
據海外網援引“今日悉尼”報道,近日,一羣由30多人組成的當地社會團伙,連續3天對中國在澳留學生進行堵截、謾罵,並對部分中國留學生進行羣毆。
報道稱,據當事人小E回憶,10月23日晚上8點20分左右,他接到了一個求助電話,電話稱同在澳大利亞留學的小A和小B被人羣毆,進了醫院!小E趕到醫院急診後看到,小A滿臉是血,眉梢的傷口已被包紮,眼睛根本無法睜開……
經過詢問,小E得知,原來小A和小B遭到了當地團伙的羣毆。23日晚上7時40分左右,小A和小B在堪培拉woden的車站等車回家,這時有4個人向他們走來,詢問有沒有煙。得知他們沒有帶煙後,這夥人開始破口大罵,污言穢語不堪入耳。中國留學生忍無可忍回了一句,結果團伙中的一名青年朝着小B的右眼眶打了一拳,直接將小B打到在地。小A看到自己的朋友被打,立馬朝着打人青少年的後腦勺打了一拳。
這時,公交車站旁停了一輛公交車,衝下來十多個人。兩個人抱住小B,兩個人按着小A的胳膊,2個人按住小A的腿,把他“釘”在牆上,剩下的人則輪着打他,朝着臉就是一頓猛揍。幸好,有路人看到報了警,叫了救護車。當時事發車站距離警局走路僅需1分鐘,但警察6、7分鐘後才趕到現場,等警察趕到時,打人的一羣青少年早就跑了。隨後,救護車將小A和小B帶到附近的醫院。
被毆打學生(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大堪村”)
被打留學生講述,還有一名女留學生被踢膝蓋、掐脖子(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大堪村”)
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當晚,警察帶着小B和另一位朋友前往警局錄口供。兩人離開警局,在車站等車時,再一次碰到了那夥人,兩人趕緊打電話求助。
小E回憶道,當他趕到現場時,那一夥人罵得很兇,不停地説“你朋友的血還在我的袖子上,有本事過來!Go Back to China(滾回中國)!”
很快,警察來到車站附近詢問情況。隨後,小E一行6人再一次來到警局錄口供。然而,當他們結束離開後,得知剛剛被抓一名女生也已經被警方釋放。
10月24日,也就是小A被打的第二天,當天下午5點多放學時,又有同學在車站附近碰到了當地團伙中的幾名成員。小E説:“我們學校就在那個車站附近,車站是上下學換乘車的必經之地。”
據小E的朋友小Z回憶,當他們一行6人從健身房出來後,發現那一夥人突然增加到十幾個人,“看到我們出來,他們就追着我們跑,一邊追一邊罵,我們沒辦法就躲進了一家中國餐館。”
令人不解的是,在餐館時有學生打了電話報警,但等了將近1小時,警察都沒有到現場。最後,還是這間中餐館的保安出面,把當地的羣夥趕走後,學生們才平安脱險。
10月25日,小Z的兩個朋友去圖書館寫作業時又一次被這羣團伙發現。團伙成員對他們圍追堵截,好在兩名中國留學生有車,他們才得以及時脱險。
據小E介紹,這羣團伙基本都是16-20歲的當地人,大約有30多人。“他們幾乎每天都在woden附近遊蕩,應該是那種無業遊民。警察説,他們當中還有人吸毒……”小Z説,他們最近還對一名中國女留學生做出踢膝蓋、掐脖子等惡劣行為。不僅如此,有網友爆料,26日早上,又有一位女學生被那個團伙的人圍堵。
部分打人團伙成員照片(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大堪村”)
據微信公眾號“大堪村”援引受害者描述,在被他們堵截的過程中,兩次報警求助,但都被警察以“有重要案件處理”“對teenager(青少年)無能為力”等理由拒絕了。
當地留學生表示,澳大利亞的中國留學生真的沒有安全感,得不到保障。“我們這些高中留學生現在沒人來保護,力量太薄弱,聲音小微小。”更多地學生表示:“太可怕了,以後都不敢去Woden了。”
還有的家長也表示着自己的擔憂:“送孩子去澳大利亞留學,就是衝着氣候宜人、空氣清新、環境安全,但現在連人身安全都保證不了!”
目前,當事學生經治療後已出院。澳警方已逮捕兩名涉事青少年,並在首都領地兒童法院出庭。
駐澳使館:要求澳方高度重視並採取措施
據瞭解,該事件引起中國大使館、澳大利亞多元文化部長等多方關注。26日下午,堪培拉當地教育局也召集所有陪讀家長開會。對於該事件,AHL律師沈寒冰律師表示,華人應該團結起來,向社會發聲。要求首都領地的警察局做出回覆,給被打的中國留學生一個交代。同時,受傷留學生可以申請政府賠償。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官網連續兩日刊發相關信息。26日,駐澳使館表示,高度重視發生在堪培拉Woden區的中國留學生被圍攻毆打事件,第一時間與當事學生取得聯繫,並提供領事協助。受傷學生經治療已出院。
駐澳使館同時即向堪培拉政府有關方面表達關切,並敦促其及時調查、公正處理,採取一切措施保護在澳中國留學生安全和合法權益。澳方表示對此事件高度重視,警方已迅速做出反應,加緊事件調查,並加強相關地區安全警戒,堪培拉教育局正對涉事學生提供協助。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將繼續密切關注案件進展。
27日,駐澳使館指出,對23日發生的中國留學生被圍攻毆打事件嚴重關切並譴責暴力行為,已向澳政府有關部門提出交涉,要求澳方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措施維護在澳中國留學生的安全。駐澳使館一向關注並重視留學生安全和權益保護,將一如既往提供領事保護與協助。在此提醒在澳中國留學生加強防範,前往有關地區注意安全,如遇安全威脅或暴力襲擊等突發緊急情況,請及時聯繫當地警方,向相關政府部門申訴,及時與中國駐澳使領館保持聯繫。
最近英國的小夥伴説很尷,10月美滋滋畢業典禮後回國,尼瑪秋招已經過去了一半!
眼看別人手握一把面試,講真11月畢業的土澳小夥伴、12月畢業的美帝小夥伴也一樣,回國的時候別人都拿Offer了...只能在春招裏大海撈針。
今天Uni醬應廣大留學汪的號召,總結一波英、美、澳留學生畢業求職時間表。
英國
英國無論是本科還是讀研,一般都是9月入學,9月畢業。每年9月畢業的英國海歸們要如何規劃自己的求職之戰呢?
(畢業前一年)
8月底:自我定位 + Networking
對去英國讀碩士的同學,從踏進學校的第一天開始,就得為以後回國做準備了。而對於英國本科同學,還有一年畢業,也該開始思考明年秋天的求職。因此每年的8月,無論本碩,都需要開始為明年的求職做打算了。
建議 :明確出國目的,為什麼要學這個專業,未來求職目標?參加迎新宣講,多與校友接觸。
9月:簡歷 + 嘗試海投
在求職目標清晰情況下開始着手準備簡歷,並思考如何豐富簡歷。可以嘗試海投,積累經驗。
建議:開始計劃申請校內助教/學聯工作,並選擇與職業發展相關的課程。同時可以找專業人士/校友尋求職業發展建議(如工作、課程選擇等)。
10-11月:網申+ 內推
可以開始嘗試投簡歷,並尋找內推機會。
建議開始求職路上第一波網申,積累經驗為主。
12月:電話面試/視頻面試
此時應集中準備電話/視頻面試,如果你通過了線上面試,那就把正式面試時間儘量預約在你寒假放假的時間,這樣寒假可以安排回國面試。
建議 :同樣以積累經驗為主,寒假安排回國面試。
(畢業年)
3-4月份:回國面試(復活節假期)
國內春招進行時,雖然不是面對應屆生可還是可以參加以積累經驗。
建議 :可以安排復活節假期回國面試。
7-8月:準備網申材料,再次修改簡歷
此時應該開始密切關注企業,根據不同的企業要求準備不同的簡歷,密切關注你心儀的企業在什麼時候開放網申,趕上網申的時間儘早提交相關材料。
建議:此時應找專業人士再次修改簡歷。並關注求職平台,以免錯過網申截止。
9-10月:畢業 + 網申
畢業季,同時國內大波公司的網申也開始了,所以要集中精力網申了。
建議 :十月中旬回國,若十二月份回國會錯過很多機會。
10-11月:視頻面試/回國面試
一般10月中旬開始國內大部分名企網申結束,面試開始。可以開始安排視頻面試或者安排10月中旬左右回國面試。
建議:先跟HR確認工作的具體職責、福利等,在確定這就是你所需要的工作之後,再決定飛回國。
12-1月:拿到Offer
澳大利亞
澳洲開學時間通常一年兩次2月和7月,所以畢業時間相對應的是每年的11月和6月,主流畢業時間是11月。那麼每年11月畢業的澳洲海歸們,要如何規劃求職才能不錯過國內秋招的機會呢?
(畢業前一年)
7月:準備簡歷 + Networking(澳洲寒假)
因澳洲海歸們課業繁忙期(9月中旬-11月上、中旬)與國內應屆生招聘高峯期(9月中旬-12月中旬)重疊,為了降低此段時間的巨大壓力,建議在澳洲寒假期間(整個7月)開始準備中英文簡歷、擴展人脈、尋找內推機會等。
建議:找專業人士修改簡歷,可以通過不同渠道尋找內推。
8-9月:網申+筆試
此時是國內應屆生招聘高峯期,同時也是2018年畢業澳洲海歸的求職黃金期,此時集中精力網申,看筆經、刷筆試題。
建議 :關注求職平台,以免錯過網申機會。
10月:視頻面試 + 繼續網申
每年10月都是一個關鍵點,部分企業開始進入面試環節,可有部分企業網申仍開放。因此要抓緊10月最後的網申時間,同時安排視頻或電話面試。
建議 :練習視頻面試技巧。
11月-1月:回國面試 + 內推
利用澳洲暑假,回國面試,記得提前訓練單面及羣面技巧。同時可以尋找內推機會。
建議 :找小夥伴訓練羣面技巧,並關注求職平台的內推機會。
(畢業年)
2-4月:持續關注國內春招
此時是澳洲留學的最後一個學期,可以持續關注國內春招信息。
7-10月:再戰國內秋招
不建議澳洲海歸以當年秋招作為招聘黃金期,太晚了。
11月:已經拿到Offer,畢業
美國
美國留學生大部分都是9月入學,不過畢業時間主要在5月、8月和12月。記住,2018年5月/8月畢業的小夥伴求職黃金期不是畢業之後,而是2017年秋季。
10-12月是面試國內面試高峯期,所以如果希望畢業後回國的同學一定要記得2017年寒假提前回國,安排面試。
可是還有部分比較尷尬的12月份畢業的同學,這部分同學要如何規劃自己的求職之路呢?
(5、8月畢業的同學同樣可以參考此時間表)
(畢業前一年)
5-7月:暑期實習+ 爭取拿Return Offer + Networking
利用暑期實習建立人脈,同時爭取拿到Return Offer。
7-8月:中英文簡歷修改 + 美國秋招網申
許多投行/券商招聘畢業生的計劃在7-8月就對申請者開放了,官網上持續放招聘信息。雖説是滾動招聘,但是一旦職位招滿就會立刻關閉申請通道,所以即使申請的崗位截止日期比較晚,也有錯過的可能性。
建議 :時常查詢,多關注官網招聘信息。
9月:中國秋招網申+筆試
此時應該開始做兩手準備,中國秋招季已開始,及時關注網申信息,以免錯過。
10月:美國Onsite面試/ 視頻面試
美國最後一波面試高峯期,同時國內面試高峯開始。此時應該開始找面經,練習英文面試,以及國內特有的羣面。
建議 :尋找專業求職機構,找小夥伴一起練習。
2月:回國面試
想在美國就業的同學12月已經拿到Offer了。如果美國就業不理想可以利用寒假安排提早回國面試,國內一般10月中旬開始面試,所以越早回國越好。
建議 :越早回國越好。
(畢業年)
1-2月:開始找美國暑期實習
做好求職總結,沒有確定Offer的同學要為下一場招聘做好準備。在目標行業裏再尋找實習的機會,尤其是中小型的公司,他們會常年需要一些Internship。
建議 :不要因為是Unpaid的Internship就拒絕。
3-5月:國內春招
對12月份畢業的小夥伴,國內2018年春招是一個重要的機會,可以提前準備。同時可以尋找內推機會。
12月:已經拿到Offer,畢業
給海歸們的三點建議:
1 雖然留學生畢業一年以內都算應屆,但現實中很多公司不承認,所以最好提前1年找工作。
2 企業一般會分別規定國內應屆生及留學生應屆生畢業年份。如果不是拿學位的那種交換生,就按照國內應屆生來算。如果是拿學位的交換生,可以算作國內畢業生,也可以算做留學生。
3 國內頂尖公司大部分會留用暑期實習生,因此雖然17年畢業生算應屆,可是17年秋招留給他們的機會不多,最佳方法是通過內推拿面試。
UniCareer,你的專屬求職顧問!30萬中美大學生與在職精英都在關注的職場技能提升平台!
(2017-10-20)
澳大利亞近年來一直是移民留學的熱門選擇。據調查,澳洲留學生的市場總價值已經高達218億澳元。但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卻有一個聲音在説“澳洲留學毫無用處”!
(圖片來源:網絡)
據《悉尼晨鋒報》報道,無論是“海歸遲遲找不到工作”,還是“留學花費200萬,畢業底薪2000塊”的報道都代表着中國媒體的質疑:“海外留學究竟有沒有用”?!中國媒體有部分報道稱,留學海外,尤其是澳大利亞,並不能夠保證留學生們在回國後有一份理想的工作。
(圖片來源:《悉尼晨鋒報》)
《人民日報》還指出,海外留學生在回國後有“適應困難”。文化差異的反向衝擊會讓留學生們與中國社會有隔閡感。《南華早報》更是指出,2008年,回到中國大陸就業的留學生人數是4.4萬。到了2016年,這個數字飆漲到43.25萬,足足漲了10倍!與此同時,選擇海外留學的人數僅增長了3倍。該數據是否能證明中國學生對海外留學的興趣減弱了呢?
Graham Quirk (圖片來源:《悉尼晨鋒報》)
布里斯班的市長Graham Quirk卻表示“我們布里斯班沒有這樣的擔憂”!Quirk表示布里斯班中國留學生的數量一直在增加。除此之外,印度、巴西、哥倫比亞等國家/地區的留學生數量也在迅速增加。“布里斯班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了”!
(圖片來源:網絡)
昆士蘭科技大學的副校長Scott Sheppard更是表示,全校有16%的留學生,留學生中有26%都來自中國。
(2017-09-29)
中新網9月25日電 澳洲新快網25日刊文稱,許多國際學生並不瞭解其在澳大利亞的工作權利,遭受不公待遇後也不知道該去哪裏尋求幫助。國際學生投訴比例相對較低,在出現問題時不願公開,導致其特別容易受到僱主剝削。公平工作委員會籲留學生,受到不公正待遇時,可積極尋求援助。
文章摘編如下:
據報道,當地時間9月25日,澳大利亞公平工作委員會(Fair Work Ombudsman)發出公開信,呼籲澳大利亞境內超過50萬名國際學生核對薪資待遇,確保得到應有的報酬。
上一財年,公平工作委員會提起的薪資糾紛訴訟中,約有49%涉及簽證持有人,超過1/3涉及國際學生。
公平工作委員會調研發現,許多國際學生並不瞭解其在澳工作權利,遭受不公待遇後也不知道該去哪裏尋求幫助。部分國際學生透露曾遭到僱主威脅恐嚇,如果他們投訴,將被驅逐出境或者列入黑名單。
公開信鼓勵在澳留學生積極諮詢工作場所權利,並利用免費幫助。
公平工作委員會專員詹姆斯(Natalie James)表示,60%的國際學生認為,即使投訴至監管部門,其在工作場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也不會好轉,甚至可能進一步惡化。相對其他簽證類別持有者來説,國際學生投訴比例相對較低。在出現問題時,國際學生不願公開,導致其特別容易受到僱主剝削。
公平工作委員會也注意到一些案例,其中工作超過法定時長的國際學生,遭到僱主威脅,稱舉報或導致簽證取消,或者未來就業前景受影響。
詹姆斯希望國際學生打消顧慮。她指出,根據澳大利亞公平工作委員會和澳大利亞移民與邊防部簽署的協議,即使國際學生工作時長超過簽證規定,簽證也不會被撤銷,因此受到不公正待遇時,可積極尋求公平工作委員會援助。
據悉,澳大利亞公平工作委員會官方網站,設有30種語言版本的工作權利解釋。
新州工黨勞資關係發言人塞爾(Adam Searle)早前表示,新州年輕學生遭僱主剝削情況十分常見,包括伊拉瓦拉(Illawarra)地區,而貝瑞吉克蓮政府(Gladys Berejiklian)卻無意着力解決。
新州勞資關係廳長佩羅蒂提(Dominic Perrottet)回應稱,提供就業機會就是給州內年輕人提供的最好保護和支持。
(2017-09-25)
畢業留學生的就業情況,是最受忽略的,要不就是PR......要不就是全澳畢業生......
終於,來了一份關於畢業+留學生+就業調查!
留澳的,畢業留學生
他們都曾經是留學生,現在有10.8%從事教育和培訓行業,10.4%來自零售業,9.6%來自專業、科學、技術行業,44.2%是其它服務行業
澳洲的,僱主態度
受訪僱主的態度
·“澳洲就業市場應該積極招聘留學生嗎?”
【51%應該,49%不應該】
·“你的公司有僱傭畢業留學生嗎?”
【34%有,66%沒有】
51%受訪僱主説應該招留學生,可實際只有34%當真有僱傭。兩者間的差距也側面反映出留學畢業生的求職困境。
·“你的公司為什麼僱傭畢業留學生?”
【YES!66%僱主表示他們純粹是覺得“這個人最適合這個崗位”,所以聘用留學生。另外,留學生同時擁有本國和澳洲的資源,也是僱主所看重的。】
【NO!不願意僱傭留學生的僱主中,40%表示更青睞澳洲本地人,19%認為他們不適合該崗位,10%覺得難招到人】
·“你的公司在僱傭方面有努力促進多元化嗎?”
【60%有,22%沒有,18%不知道】
·“僱傭留學生的好處”
【58%多元化,53%全球視角/網絡,41%多語言工作環境,29%帶來新技能,29%更強的工作道德】
回國的,澳洲海歸
最近一則“父母賣掉房子,花120萬人民幣(23萬澳幣)供孩子留學,畢業回國卻只找到一份分發產品樣品的工作”,引起了澳媒的注意。
《人民日報》發表了篇社論唱衰留學,一份有150,000名中國留學生參與的調查顯示,海歸平均月薪僅僅比中國大學畢業生的高500元。
澳洲貿易部官員表示,回到中國的留學畢業生就業前景日益惡化,可能會危及這個每年價值218億澳元的國際教育產業。新州審計長稱如果留學生人數下降,大學財政一定會出現風險,因為留學生學費貢獻了幾乎四分之一的大學收入。
澳大利亞中國校友會主任Ben Newman説中國學生留學的現狀是,父母替孩子決定要留學,畢業後80%回國,又因為畢業時間的問題,回國發現很多公司已經招夠人了,而大企業有足夠的資本從中國碩士畢業生中精挑細選。所以,海歸併沒有優勢。
並且,不管留下還是回國,工作和薪金都是衡量留學是否值得的主流:
61%的受訪畢業留學生認為留學澳洲是否有回報,是通過畢業後的工作和薪金去衡量;63%的受訪畢業留學生承認拿澳洲學歷的目的,是因為畢業後能工作,或者作為拿PR的途徑。
北京的Jacky,分享了他留學澳洲不一樣的收穫
Jacky 2013年從新南的會計專業畢業,現在是一名户外運動教練,與大學專業一點都不相關。
“我對户外運動的熱愛是從澳洲的徒步旅行開始的。”回到中國後,他繼續發展這一項興趣愛好,選修了很多相關課程,如急救、户外教育、環境保護和登山後,最終進入這個嶄新的行業。
海歸的困境不止針對澳洲留學,美國和英國的也有同樣的問題。上面説的只有34%僱主僱傭了留學生,因為調查的受訪僱主一半都是少於10人的小公司,20%是10-50人的公司,所以不完全具有代表性。
留學畢業找工作這個問題,已經是老生常談,能被我們記住的總是一些抓馬的事例,但多數人經歷的是,認清現實腳踏實地,沒有那麼輕鬆也沒那麼悲慘。
(201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