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網絡熱點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網絡新聞,讓您瞭解一手娛樂、社會、民生、國家等熱點綜合資訊。
CCTV7軍事報道8月16日報道,海軍艦載航空兵某團副大隊長袁偉,在一次飛行訓練中與鳥羣相撞,左側發動機起火,在塔台指揮,僚機協助下沉着應對,10分57秒時間挽救戰機,創下了戰機撞鳥起火、載重超極限着陸、低高度單發迫降成功的航空兵特情處置奇蹟。
袁偉和他的座駕104號殲15戰鬥機
當天上午8點,袁偉與戰友駕駛殲15雙機起飛進行訓練
雙機起飛
起飛不到一分鐘,袁偉的戰機突然遭遇鳥羣撞擊。
飛行員頭盔記錄儀記錄下的飛機撞鳥瞬間畫面
相撞後飛機左側發動機突發火情,在塔台指揮員盧朝暉冷靜果斷指揮、僚機飛行員艾羣全程伴隨提醒下,袁偉沉着應對。
塔台已經做好準備,如果飛機險情無法排除的情況下第一選擇要求飛行員離機,在袁偉報告飛機可控後堅定了指揮飛機着陸的決心。
按照標準特情處理方案飛機將接近居民區,而遠離居民區又不利於接近跑道,在僚機提醒下袁偉調整航線接近跑道
左側發動機損壞,液壓動力被切斷,首次迫降起落架無法放下,袁偉在塔台指揮下重新拉昇加速
飛機成功迫降後狀態消防車1分鐘內趕到,成功處置特情
10分57秒的時間,袁偉接收指令50多條,完成操作上百次,成功挽救了戰機,創下了戰機撞鳥起火、載重超極限着陸、低高度單發迫降成功的航空兵特情處置奇蹟。
本屆航展,首次來華表演的英國“紅箭”飛行表演隊憑藉精彩的高難度表演,在珠海上空颳起了一陣紅色“旋風”。
“紅箭”飛行表演隊
10號機飛行員麥克·凌(Mike Ling)少校接受採訪。
3日中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來到“紅箭”飛行表演隊位於藍色經典航空的保障營地,對錶演隊中隊長、10號機飛行員麥克·凌(Mike Ling)少校進行了專訪。
據官方手冊介紹,“紅箭”表演隊共有9架表演機和1架備用機(10號)。10號機是整個飛行表演隊的指導機,負責指導所有的訓練和表演事宜,並協調整個表演季。作為10號機飛行員,麥克·凌負責為飛行表演做出評估,並在表演隊轉場時駕駛備用機。
據凌少校透露,要想成為“紅箭”的一員,飛行員必須已經在“狂風”、“鷂”或“颱風”戰鬥機上完成過一次或多次一線部署,至少累計飛行1500小時,並且飛行技術被評定為高於平均水平。
澎湃新聞:世界上著名的表演隊中,一些使用戰鬥機,如俄羅斯的“勇士”和“雨燕”,也有一些使用教練機,如“紅箭”。請問,你們選擇“鷹”式教練機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凌少校:“鷹”式教練機可靠性高、操作靈敏度高、機動性能良好,已經使用了近40年(“紅箭”從1980年開始使用這一機型,編者注)。此外,它結構簡單,因此容易學習,上手較快。如果使用多功能戰鬥機,很多功能可能就浪費掉了,而且花費比較高昂。
澎湃新聞:“鷹”式教練機畢竟已經服役很久,如果需要更換,你希望使用什麼機型呢?
凌少校:我們希望使用英國國產的機型,“鷹”式教練機是可以繼續服役的。但是如果需要更換,我認為“颱風”仍是可能的選擇。
澎湃新聞:你看到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表演了嗎?是否和他們有所交流?
凌少校:他們飛得很棒!昨天(2日)我們有幸與“八一”飛行表演隊會面,和“八一”的飛行員交流了一些飛行體驗。儘管由於語言障礙,溝通有一點困難,但是所有飛行員還是一起嘗試着分享了一些知識經驗。
澎湃新聞:你們這次來華受到中國觀眾熱情的歡迎,也常常被認為是英國的“形象大使”。那麼,你認為中英兩國在航空業的合作前景如何呢?
凌少校:我們來珠海最主要的目的是展現對中英兩國關係發展的期待。中英兩國合作可以涉及軍事交流——就像我們這樣,也可以涉及工業、航空業等方面的合作。我們兩國在航空業方面的合作做了很多討論,例如如何利用英國的飛機和發動機等。
澎湃新聞:你看到殲-20的飛行展示了嗎?在未來,英國是否有可能在下一代戰鬥機的研發上與中國開展合作?
凌少校:據我所知,週二(11月1日)是殲-20第一次對中國的普通民眾公開亮相,因此能看到殲-20的飛行我感到非常幸運。儘管只有短短的一分鐘,但是殲-20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我認為中國人有理由為此感到非常自豪。
在英國,我們有“颱風”戰鬥機,我們必須支持英國工業,因為“颱風”是由英國參與設計研發和製造的。此外,我們還有F-35“閃電II”戰鬥機(參與F-35的生產,編者注)。這些都是英國生產的,我們必須支持。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2683381460”:西方第一批親眼目睹殲20的飛行員,夠他們回去吹了
網友“青”:該驕傲時我一定自豪,不足時我訣心趕上
網友“月光邊境”:帝國餘輝
(1970-01-01)
據@空軍發佈 11月12日報道,當天,空軍殲-10女飛行員餘旭,在飛行訓練中不幸犧牲。
餘旭1986年出生於四川崇州,2005年9月入伍,空軍二級飛行員、飛行中隊長。
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表示,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確保飛行安全,是世界各國空軍的共同追求和良好願望。空軍女飛行員餘旭同志在飛行訓練中不幸犧牲,我們失去了一名好戰友。空軍官兵對餘旭同志的不幸犧牲,深表痛惜,深表哀悼。空軍要繼續堅持從難從嚴訓練,忠實履行使命責任,不負祖國和人民對空軍的期望。
空軍殲-10女飛行員餘旭
餘旭上尉,是中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被譽為戰鬥在藍天的“金孔雀”。
2005年,空軍首次招收女殲擊機飛行學員,19歲的餘旭作為35名幸運兒中的一員在20多萬名應屆高中生中脱穎而出。
2009年,5位姑娘獲得了駕駛殲-10戰機的資格,而餘旭正是我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
同樣是2009年,在新中國60華誕的閲兵式上,作為12個空中梯隊的最後一個梯隊,餘旭與戰友們一起駕駛教-8戰機飛過天安門廣場,並用五道美麗的彩煙將盛典推向高潮。
2014年,餘旭作為“八一”飛行表演隊的一員首次參加珠海航展。“目前能飛三代戰鬥機的女飛行員就剩她們四個。”“八一”飛行表演隊所在師師長、特級飛行員趙康平在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表示,“別看她們很瘦小,她們的身體素質比有些男飛行員還好!”
“在空中把自己當女漢子,回到地面作一個女孩兒。”餘旭在順利完成2014年珠海航展飛行表演之後笑着説。
2015年,“八一”飛行表演隊7架殲-10表演機在馬來西亞第13屆蘭卡威國際海事與航空展上進行了飛行表演,將殲-10靚麗的身影留在了東南亞的上空。
在剛剛結束的2016年珠海航展上,餘旭作為兩名參加航展的殲-10女飛行員之一再度參加航展,再度在空中展現曼妙輕盈的舞姿,引起現場觀眾的一片喝彩與讚歎。
其實,飛行表演作為一項高風險的事業,在引人注目的同時從來都伴隨着高度的危險。僅在2016年,世界多支著名飛行表演隊就發生了多次飛行表演或訓練事故。
2016年6月2日,美國空軍“雷鳥”表演隊的F-16表演機在科羅拉多斯普林的美國空軍學院畢業典禮上墜毀,飛行員阿利克斯·特納跳傘逃生。當時,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出席該校的畢業典禮。
同樣在6月2日這一天,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海軍 “藍天使”特技飛行小組1架F/A-18表演機在田納西州士麥納墜毀,當時這個小組正在演練週末航空展的表演。士麥納位於納什維爾東南方約39公里。據福克斯新聞網報導,海軍官員證實,駕駛該戰機的飛行員不幸喪生。
2016年6月9日,俄羅斯“勇士”表演隊一架蘇-27表演機在莫斯科東北部墜毀,中隊長謝爾蓋·葉連門科喪生。當時俄羅斯媒體報道稱,官方初步判斷是戰機故障造成的,謝爾蓋·葉連門科是在飛機出現故障後,為了避免墜入居民區而放棄了跳傘的機會。
2016年6月10日,瑞士巡邏兵表演隊發生事故。巡邏兵表演隊的兩架F-5E表演機在空中發生相撞,分別是J-3086和J-3088號機。J-3088號機的一側平尾被撞掉,襟翼受損,飛行員控制飛機迫降,J-3086號機則不幸墜毀,所幸飛行員及時彈射逃生。
儘管不幸多有發生,但是各國飛行員在逐夢藍天的道路上仍無所畏懼。就如同餘旭在日記裏寫到的那樣:"每個人的青春樂章中,總會留下動人的旋律和音符。女軍人、女飛行學員,是我在自己生命樂章中留下的一筆,我期待在飛翔之路上能多添幾筆,把每一筆都當作書籤,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頁中。"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彈吉他的小黑”: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致敬
網友“林零”:願逝者安息!餘旭一路走好!!
網友“老DAI”:英雄,一路走好,敬禮!
網友“孤掌”:中國戰機是否可以在彈射椅裝上氣囊?如果可以,那麼飛行員的安全保護則大大提高!
網友“漣漪”:長機和僚機撞上了 具體的就不知道了
網友“PCHHN”:不贊成選用女性做戰鬥機飛行員,以駕車為類,女性在快速反應方面的應變能力跟男性還是有差距的,戰鬥機事關國家安全,還是慎重些好。向軍人致敬,向遇難者默哀。
網友“Рихард Зорге”:概率問題。
網友“Рихард Зорге”:有沒有遺體
網友“水手”:是因為技術問題還是飛機問題
網友“林宇”:太陽的驕客,在藍天書寫永恆的詩行!
網友“有勞姑娘”: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飛機失事。。我只想知道
網友“權量”:要你知道了,美帝也知道},空軍還要不要
網友“水手”:是因為技術問題還是飛機問題
(1970-01-01)
餘曉中進入中航工業成都所,至今已20餘載。他參與了殲10系列、“梟龍”等多個型號的研製。 本組圖片均來自 雍凱 澎湃資料
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當過知青、做過工人的餘曉中抓住了機會,從未間斷的學習積累讓他順利進入了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餘曉中進入中航工業成都所,至今已20餘載。他參與了殲10系列、“梟龍”等多個型號的研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練就了沉穩的心態和把控專業大局的能力。
“肯鑽研、善學習”,是同事對餘曉中最深刻的印象。他從不放過遇到的任何問題,對工作的完成質量要求很高,經手的每一份設計文件、圖紙,總要“摳”得很細。他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作風感染和影響着身邊的人,也帶動了部門良好的設計風氣。
珠海航展殲-10在起飛前做最後準備。
“梟龍”飛機的反尾旋傘支架設計,初步方案是完全參照殲10飛機“四點式”安裝的設計方案。餘曉中經過縝密深入的思考分析,不聲不響地拿出了一個“三點式”安裝方案。經討論驗證發現,相較之前的“四點式”方案,這一緊密結合“梟龍”飛機結構特點而形成的三個受力點的設計很巧妙,其安裝方式使載荷傳遞距離更短、受力分配更合理。這一優化方案上報後很快得到了總師的首肯:“‘梟龍’飛機以後就採用這個新的反尾旋設計。”
殲10飛機裝備部隊後,部隊在使用中反映存在淋雨後飛機內部進水的現象。餘曉中急部隊之所急,立即組織人員着手進行現象分析,牽頭規劃了淋雨試驗總體要求,並積極協調成飛公司共同完成淋雨試驗,針對暴露出的問題進行蒐集分析,逐一提出解決措施,得到了總師系統的讚揚。在此基礎上,餘曉中還組織總體專業與牽涉到的各專業進行多輪溝通協調,最終形成了防水設計總體方案,進一步提高了殲10飛機在外場的使用性能。
“愛崗敬業”這四個字,在餘曉中看來,就是實際工作中的每一個準確的數據、每一張規範的設計圖、每一個經得起反覆推敲的方案、每一次卓有成效的組織協調,“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和態度。”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騎車去拉薩”:發現問題,及時改正!避免大問題出現
網友“伍十貳”:戰鬥機的密封性這麼差?舊型號的蘇27會漏雨嗎?
網友“南無阿彌陀佛”:飛機淋雨會進水。。。。。
網友“北山南水”:這種新聞刊發的潛台詞意思是殲十戰機質量差還是説生產廠家售後服務到位呢?一 種產品出現問題不斷改進完善很正常呀,有必要糾住戰機漏雨水問題大書特書嗎?
網友“展望Alex”:這個不曝光比較好吧...
網友“八組”:也挺納悶,做為主戰機型,難道基本的防水,防風,防沙。。測試都沒有?
網友“巖仔小盆友”:一羣嘴炮噴幹實事的
網友“讓我奮鬥這五年”:這是高級黑
網友“黑夜裏黑暗是帶路人”:喜聞樂見
網友“光纖入户”:[下雨][下雨][下雨][雨傘][雨傘][雨傘]
(1970-01-01)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2月發表海軍軍事學院副教授萊爾·戈爾茨坦的文章《當心了,美國:中國希望擁有自己的垂直起降戰鬥機》,聲稱中國正在試驗垂直起降戰鬥機殲18。先不論這個消息真假,本文試圖就中國到底需不需要垂直起降戰鬥機,需要怎樣的垂直起降戰鬥做客觀的分析。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研製什麼樣的武器裝備跟國家軍事戰略和科研實力密切相關,那殲18的研製意義何在?
主力垂直起降戰機對比
從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歷史上看,世界上有能力研製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國家有英國、美國和前蘇聯。英國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研製出了AV8海鷂,並在今後幾十年時間裏不斷改進,並且在82年英阿馬島海戰中名聲大震;美國先是引進英國AV8A型,並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由麥道公司和英國宇航公司聯合研製AV8B型。後來又研製了F35聯合攻擊機,但迄今尚未大批量裝備;蘇聯雅克38的研製也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併成功裝備在蘇聯航母上,蘇聯在解體之前已經開始研製性能水平更高的雅克141,但因解體而終止。
英國的海鷂無疑是最成功的產品,裝備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中小型航母上,除蘇聯、法國、巴西沒裝備外,印度、西班牙、意大利、泰國等國家現在仍在使用。
從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性能上看,海鷂式經過多次改進後,基本性能參數如下:
最大起飛重量11880千克,最大速度1.25馬赫,巡航速度0.8馬赫,作戰半徑750公里(高空截擊、偵察搜索)和436公里(對面攻擊),載油量3630千克(短距起飛),2270千克(垂直起飛),升限16000米。
雅克38基本性能參數如下:
最大起飛重量11700千克,最大速度0.95馬赫,巡航速度958公里每小時,作戰半徑556公里(高空截擊、偵察搜索)和240公里(對面攻擊),機內載油量2720千克,升限12000米。
雅克38戰機。網絡資料
F35有ABC三種針對不同任務的型號,性能基本參數為:
空重12020千克,武器載荷5897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7215千克,最大速度1700千米每小時,巡航速度740公里每小時,作戰半徑1111公里,機內載油量8165千克,升限12000米。
F35戰機。網絡資料
雅克141主要性能參數:
最大起飛重量19500千克,最大速度1.7馬赫,載油量5500千克,,短距起飛航程為2100公里,垂直起飛航程為1400公里,實用升限15000米。
從作戰使用上看,英國海鷂主要裝備在中小型航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列裝海鷂,也有少數國家當在陸地上使用。美國則將其部署在大型兩棲攻擊艦上。雖然在馬島海戰中,28架海鷂出動2376架次,擊落阿根廷21架飛機,但總體説來作戰半徑有限,作戰效率不高,是小型航母最佳選擇。
雅克141戰機。網絡資料
雅克38的服役,是伴隨着蘇聯基輔級航母服役的配套產品,載彈量和作戰半徑都不出眾,從60年代開始研製,到1976年才從雅克36M更名為雅克38,這期間有多架飛機故障墜毀。性能上與美國航母上的F14、F18差距較大,但在蘇聯海軍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雅克141從未進行實戰部署,假如能順利入役,將從根本上提高基輔級航母的作戰能力。
F35代表了當今世界垂直起降戰機的最高水平,它的設計初衷是瞄準4S(隱身、超機動、超巡、超視距攻擊)。起點很高,是標準的四代機。只是目前尚未大批量服役,其真實戰力有待檢驗。
三條理由或可推斷無需殲18
梳理完國外的主力垂直起降戰機之後,下面就殲18存在的可能及在中國軍隊中的作用和地位進行分析。
首先,為何會有垂直起降戰機殲18。我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進行了垂直起降戰機的研製工作,當時用的是殲6分機作為研製對象,後來因為空軍要求太高,而當時的軍工技術無法滿足等原因下馬。殲18出現在媒體上是在2011年,日本《朝日新聞》最早報道了中國在內蒙古試驗垂直起降飛機。那時正是中國對“瓦良格”號進行改造的後期,隨着改造完成,中國必須要有上艦的飛機。但因為我國改造航母時保留了滑越式起飛甲板,不可能採用和美國航母一樣的彈射起飛方式,因而就必須有一款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以適應航母的需要。
但事實上,殲15成為了中國航母的艦載機,而且早在2009年就試飛成功。為何中國同時研製兩款完全不同的艦載機呢?有消息稱,中國未來的航母要採用電磁彈射云云,而且殲31也具備上艦能力,那至今未露真身的殲18的意義何在?
其次,中國是否有能力研製高性能的垂直起降飛機。這些年中國連續服役的三代機殲10、殲11、殲15、殲16,還有正在試飛的殲20、殲31等,開始試飛時採用的都是俄式發動機,最近才在網上出現配有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戰機照片。發動機的研製難度是人所共知的,而垂直起降戰機對發動機的要求只會更高。倘若中國有這樣的發動機研製能力,還有必要進口那麼多發動機嗎?如果是進口發動機,誰又會賣給我們呢?有消息稱,俄羅斯準備把蘇33全部換成米格29K,如果是雅克141的發動機,能適應幾十年後的海軍建設需要嗎?西方其他國家又有誰有這樣的技術,且願意賣給中國?
最後,殲18的作戰對象和用途是什麼。假設真能造出殲18,眾所周知,垂直起降飛機主要部署在航母和大型兩棲攻擊艦上。我國的航母已經使用殲15,大型兩棲攻擊艦還未開工。
即使開工並決定使用殲18,在哪裏使用呢?我國海上有兩處顯而易見的熱點地區。東海方向,日本部署F15J,中國即使不出動陸上飛機也要出動殲15這樣的重型飛機,殲18垂直起飛特點決定了其載重量不足。在南海,沿岸國家菲律賓、越南,一個沒有像樣的空軍、一個則裝備蘇30,也使得殲18無用武之地。倘若美國介入,一定是航母開道,屆時出動殲18與F18大黃蜂對決?由此推斷,航母上沒有殲18,兩棲攻擊艦裝殲18不如搭載大中型直升機用於立體登島運載兵員和物資更加實際。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彩雲追月”:加油,中國人
網友“Wolffirn”:好的
網友“Wolffirn”:要自信...
網友“Wolffirn”:加油,中國人
網友“雲語”:兩棲攻擊艦是海洋爭端登島登陸作戰的一線作戰利器,搭載一定數量的固定翼短垂飛機用以獲取戰區制空權以及對地攻擊也是必要的。沒有制空權的登島登陸作戰是沒法想象的,完全求助於航母不利於戰術指揮的靈活性。
網友“平羅燴”:學習了,謝謝! 但是,我還是不看好這種飛機。
網友“Wolffirn”:看着很霸氣的樣子,點贊贊
網友“Wolffirn”:我們要自信...
網友“Wolffirn”:加油
網友“自帶BGM的男人(╯3╰)”:那f35b你怎麼解釋?
網友“平羅燴”:垂直起降欺負小國家用差不多。和主流國家,沒有意義,頂多給自己壯壯膽。 而且,這飛機除非重新開發,英國海瑤是出了名的高故障率
網友“温德索爾元帥”:垂直起降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航母上可以快速的大量起降,響應快,同時起飛數也大,一艘航母起飛兩艘的飛機,壞處是起飛半架飛機,垂直起飛要看發動機性能,推力要大,就算美國f35b的發動機也只能半油半彈起飛,作戰能力要弱。但是垂直起降的矢量噴口技術是好東西,屁股會轉彎的飛機可以通過改變發動機噴口來提高升力,可以減短起飛距離
網友“圍墩裏的人”:確是雞肋無疑,要航程無航程,要戰鬥力無戰鬥力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