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膽大妄為的抑鬱症“診療”是在謀財害人2016.3.30日

  近日,新京報一篇名為《養生“專家”坐堂治抑鬱症》的報道,揭露了國內抑鬱症診療市場存在的種種亂象。飽受抑鬱症困擾的病患滿懷希望求醫,沒想到交了不少錢,遭遇的不過是一場診療騙局。為何這些明目張膽的騙局可以誘人上鈎?抑鬱症患者又該如何投醫問診?

  瞎診斷,胡亂扯,猛要錢,抑鬱症診療陷阱“向錢看”

  抑鬱症潛伏在我們身邊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世界衞生組織的數據顯示,保守估計,全球共有3.5億名抑鬱症患者,每年有超過80萬人因抑鬱症而自殺。而中國抑鬱症發病率也不低,加拿大學者費立鵬2009年在《柳葉刀》上發表研究顯示,中國抑鬱症的患病率為6.1%,據此估算的“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已經達到9000萬”成為經常被引用的一個數字。更官方的數據來自去年年末國家衞計委召開新聞發佈會上,安定醫院院長馬辛表示,我國抑鬱症患病率各地區的差異較大,在1.6%-4.1%之間,早期發現和治療率偏低。

  抑鬱症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説已經不陌生。但這並不意味着大家能夠正確認識抑鬱症。抑鬱症到底是什麼,怎麼診斷,怎麼治,恐怕鮮有人瞭解。正因如此,再加上抑鬱症本身並沒有短時速成的治療方法,一些不規範的民營醫院、私人機構發現了發財的機會。

  不妨先來扒皮看看診療騙局有多荒唐。首先體現在不靠譜的“快速精準”診斷上,報道中,一家名為“身心統合康復中心”的私人機構裏,一位“全能”專家單刀直入判斷記者的“托兒”病情嚴重,並利用“高科技”的設備來檢測驗證。同樣,一家名為“德勝門中醫院”的民營醫院,金字招牌為一種號稱“精神心理科最為先進的儀器之一”的設備,可以“精確病因,標本兼治”。其次是“神秘有效”的治療方式,私人機構承諾“不打針不吃藥,一個月內就可以康復不復發”的治療方法,是“藉助宇宙能量去掉體內不和諧信息”。而那家民營醫院,並沒有對“托兒”的抑鬱程度定性,就拿出來了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並舉的方案,其推薦的“經顱磁治療”,國外一家專業醫療機構的網站上提醒道,“該治療方式不適合所有人,需要經過專業精神醫師評估安全性和適用性後才可使用。”不論是診斷還是治療,除了聽起來不靠譜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貴。

  求醫者接受“經絡檢測”時腳上插滿電線。 李強/新京報

  一位抗抑鬱組織志願者稱,“抑鬱症患者的精神狀態十分脆弱,在經歷過這種‘忽悠’後,很可能對病情和生活陷入更深的懷疑,其導致的結果,往往比單純的‘忽悠’更嚴重。”此外,忽悠人的診斷最坑人的地方,還在於耽誤了患者治療。

  確診抑鬱症,醫生與病人詳細交談是最重要的工具

  或許有人會心生疑慮,如何判斷這些診療不靠譜呢?就拿診斷來説,通過簡單問詢,或者是單純依靠一台“高科技”設備來準確判斷病情幾乎是不可能的。WebMD是美國最大的醫療健康服務網站,擁有全球最豐富的健康醫療諮詢信息,其網站上有關抑鬱症診斷內容的介紹指出,血液檢測或者大多數其他昂貴的實驗室檢測對抑鬱症的診斷並無作用,醫生與病人交談才是最重要的工具。當然,交談並非簡單問詢,醫生不僅要詳細瞭解有關症狀,還要了解病人的生活史、家族疾病史等,而實驗室檢測主要輔助用來幫助排除病人其他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此外,診斷也非“空中樓閣”,國際上有通用的診斷標準作參考,一種是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是一本在美國與其他國家中最常使用來診斷精神疾病的指導手冊),一種是ICD-10(《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由世界衞生組織創立,多個國家參考使用)。

  抑鬱情緒不等於抑鬱症,抑鬱症也分不同類型,不同程度

  即便是正規診斷,抑鬱症診斷仍存在誤診可能性,比如《英國醫學雜誌》一篇研究提到,抑鬱症裏面有一種類型為雙相障礙(既有躁狂症又有抑鬱症),37%的雙相抑鬱患者會被誤診為單相抑鬱,而雙相抑鬱和單相抑鬱的治療方式有顯著不同。由於我國過去對抑鬱症關注度不夠,專業醫生經驗有限,2011中國“首屆抗抑鬱藥物論壇”公佈的一個數據顯示,全國地市級以上非專科醫院對抑鬱症的識別率不到20%,抑鬱症誤診率高達50%。

  治療需要“對症下藥”,並不存在短期見效的神奇儀器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網站上有對抑鬱症臨牀治療的建議。對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抑鬱症患者,治療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對輕度抑鬱患者來説,積極鍛鍊,參加互助小組自我調節會是最好的選擇,對輕度到中度抑鬱患者,可能最需要的是心理治療,比如認知行為療法。而對中度到重度抑鬱的患者,就需要使用抗抑鬱藥物,並聯合心理治療,出現極端的情況還會採取物理療法,比如電擊療法。而對雙相抑鬱症患者來説,則既需要服用抗抑鬱藥物,又需要服用情緒穩定藥物。因此,那種不顧實際情況“一視同仁”的做法完全是在忽悠人。況且,這些治療方法都需要長期堅持,效果並非立竿見影。

  騙局可以得逞,除了有市場,還因為有生存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報道中被提到的北京德勝門中醫院,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曝光了。2014年,財新網揭露“EFG腦神經遞質檢測儀”的抑鬱症診療騙局,其中德勝門中醫院就被點名使用了該產品,致使患者耽誤治療,抑鬱症患者小雷就是受害者,其在德勝門醫院使用此設備治療,花費近20萬元,不過病情並沒有好轉,反而愈加嚴重。其實,這個“療效神奇”的設備一點用也沒有,打出來的廣告是虛假宣傳,被曝光後,生產該設備的廠家遭到查處,網站關停。但使用此設備進行臨牀治療的醫院卻並沒有受影響。而現在,在百度上搜索“抑鬱症治療”,依舊可以看到德勝門中醫院排名在第一位,甚至高於安定醫院和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兩所醫院都是三級甲等精神專科醫院),不過網站上專業設備一欄換成了“韓國SA自主神經檢測儀”,據新京報的調查,這款設備並非專門針對抑鬱症的檢測,可信度實在難説。

  “身心統合康復中心”誇張的宣傳語

  而名不見經傳的私人機構“身心統合康復中心”,其官網醒目位置寫着“治不好退款,復發免費治”“15天重獲身心健康”等字眼,實在太容易吸引患者的注意。

  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這些民營醫院、私人機構肆意虛假宣傳,沒有辨別能力的很容易上鈎。再加上違法成本低,患者們受騙上當也投訴無門,虛假廣告不除,不規範的診療還會繼續。

  想要做到科學診療,避免上當,互助團體是有益補充

  在認知存在誤區,信息缺乏,而社會支持又明顯不足的情況下,抑鬱症患者的互助團體,能提供有益的外部支持。而且,成立互助團體,不止信息交流便利,還益於抑鬱症患者的康復。實際上,在國外,互助團體就被視為抑鬱症治療的重要一環。以英國為例,英國國家醫療服務官網的抑鬱症專題裏,專門介紹了互助團體,這種形式被認為可以使患者得到有效幫助,建立自信,共度難關。全英專門針對抑鬱症患者的自助團體(Self help groups)超過50個,且網站上還可以很方便地自助查找互助團體的信息。

  網友“走飯”因抑鬱症自殺離世,她的微博至今還有人留言,一位疑似患有抑鬱症的網友這樣求助

  有研究者觀察了北京市一家三級甲等精神病專科醫院抑鬱症患者互助的行為,結果發現,“交流治療經驗和提供心理扶助占主導地位,但提供治療信息和情感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內容。病友之間的互助甚至還包括了物質支持。” 這點在問答網站知乎上體現十分明顯,病友提出有關“抑鬱症”的問題,而參與回答的很多都是“過來人”。

  然而,目前國內抑鬱症患者的互助團體還比較稀缺,尚未能形成規模,同時,自發形成的互助團體活動缺乏專業指導和資金支持。解決問題可以考慮發展以醫院為依託、醫患結合的互助團體,同時效仿國外互助團體的做法,多渠道獲得公益資金的支持。結語“向錢看齊”使得抑鬱症診療市場上充斥着“陷阱”,越“誘人”的廣告越不可信。對抑鬱症患者來説,需要正確看待抑鬱症診療,選擇正規醫療機構,遵循醫囑,不“急功近利”,必要時積極尋求病友組織的支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21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話題:膽大妄為的抑鬱症“診療”是在謀財害人2016.3.30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