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9時50分許,79748次班列滿載集裝箱從廣西北部灣港駛往重慶,表明中新南向通道海鐵聯運進入常態化。 本報記者 黃 克/攝
9月28日,中國-新加坡互聯互通南向通道海鐵聯運常態化班列(北部灣港-重慶)首次實現雙向對開。一天後,歷時9年艱苦建設的蘭渝鐵路全線通車,蘭州發往重慶至北部灣港的貨運專列正式開行。
這標誌着,中新南向通道已打通“最後一公里”,實現中國西北與西南、中西亞與東南亞、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三大聯通,擔負“三大定位”新使命的廣西成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户。
公元前214年,古人憑藉智慧,在廣西興安湘江灕江相距最近、水位差最小的地方,鑿成“與長城南北相呼應”的偉大工程――靈渠,成功連接起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造就“湘漓本是兩江水,幸匯靈渠一脈流”的千古奇觀。
2230多年後,在中新兩國領導人的支持和推動下,重慶、廣西、貴州、甘肅等省份與新加坡政府、業界共同努力,僅用半年多時間就打造出中新南向通道,為習近平主席比作大鵬雙翅的“一帶一路”疏通了血脈經絡。
該通道利用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由重慶向南經貴陽、南寧,通過廣西沿海沿邊口岸,到達新加坡及東盟主要物流節點,進而輻射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向北與中歐班列連接,利用蘭渝鐵路及甘肅主要物流節點,連通中亞、歐洲等地,形成首條縱貫中國西部的南北貨運大通道和完整的國際陸海貿易環線,堪稱新時代的“國際靈渠”。
中新南向通道有機銜接“一帶一路”,形成完整的國際陸海貿易環線。 (示意圖由自治區商務廳提供)
這條新“靈渠”的“北渠”連接中亞鄰國,為歐亞內陸找到新的出海方向。
第14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哈薩克斯坦作為首個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出任特邀合作伙伴。“我們正在大力發展物流和交通設施,可保障中國與東盟貨物通過哈薩克斯坦到達俄羅斯、伊朗等國。”哈薩克斯坦第一副總理馬明表示,將藉助“南寧渠道”進行產業佈局,在廣西探索建立物流樞紐基地,共享東盟和中亞的廣闊市場。
這條新“靈渠”的“鏵嘴”覆蓋渝桂黔隴,讓中國西部物暢其流貨通南北。
在前期建設和運行測試的基礎上,8月31日,重慶、廣西、貴州、甘肅簽署《關於合作共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協議》。四地政府在完善交通物流基礎設施、搭建通道管理運營平台、促進沿線地區經貿聯動、形成跨國跨區域信息互通、推進通關一體化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作為海鐵聯運的中轉樞紐,廣西着力調整沿海鐵路貨運價格,從今年7月1日起,沿海鐵路總運量九成以上貨物運費均不同程度下降,集裝箱每噸每公里運費降幅達20%,北部灣港實現與上海港起步海運費同價。
這條新“靈渠”的“南渠”通達東盟諸國,給新興經濟體開拓出廣袤腹地。
新加坡太平船務董事總經理張松聲説,馬來西亞貨物經新加坡運抵北部灣港,可一路北上直達中亞,這將改變經西亞中轉的傳統方式。9月1日,新加坡(廣西南寧)綜合物流產業園項目啓動建設。10天后,中越友誼關-友誼國際口岸貨運專用通道正式通車,越南常務副總理張和平親赴現場見證。
一直以來,中國西部貨物大多走東西向通道出海,繞行大半個中國海岸線才能到達東南亞。走出最短距離、最少時間、最低成本的交通線路,是人們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心願。
與長江航運經上海至新加坡的江海聯運通道相比,中新南向通道運距縮短約2100公里,運時減少15天左右,中轉通關通檢效率由4小時降低到1小時,鐵路雙向運費下浮30%,港口作業費率減免50%,中轉關檢費用降低80%,中新南向通道凸顯出巨大的市場價值和潛力,對沿線企業有着難以抵擋的魅力。中國力帆集團副董事長陳衞表示,未來可通過該通道“向南賣摩托”,以性價比更高的運輸方式進入東南亞市場。
回望歷史,千年不毀的古老靈渠,把中原文明和嶺南文明緊緊維繫在一起,促進了南北大交流大融合,密切了各族人民的往來,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深遠影響。
放眼未來,連通“一帶一路”的“國際靈渠”,跨越高山大漠,挽起五洲四海,藴藏着和平共存、繁榮發展的巨大能量,給變動中的世界格局帶來無窮想象。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一帶一路”的“國際靈渠”水到渠成。
本報記者 魏 恆 董文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