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版“雙錄”下月執行 銀行準備好了嗎?

  升級版“雙錄”下月執行 銀行準備好了嗎?

  “雙錄”系統的存在不僅能對管理員工行為,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起到作用,也為銀行解決“糊塗案”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工具。

  消費者:當初買的時候,你根本沒提風險,害得我糊里糊塗買了產品虧了錢。

  理財經理:我提過風險,只是時間一長,你忘記了。是你自己期望高收益買了產品,現在收益未達預期,怪我嘍?

  在眾多的理財糾紛案中,上述互相“扯皮”的場景並不少見。在缺乏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多數糾紛案只能是“糊塗案”,其結果就是消費者遭受損失,維權困難,而銀行也自覺名聲無故受損,萬分委屈。

升級版“雙錄”下月執行 銀行準備好了嗎?

  銀行櫃枱。

  為解決這一問題,銀監會下發了升級版“雙錄”新規――《銀行業金融機構銷售專區錄音錄像管理暫行規定》,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和銀行業金融機構自有理財產品及代銷產品銷售行為。此次《暫行規定》設置了兩個月的“緩衝期”,將於10月20日起正式施行。

  如今,距離新規發佈已過去大個半月,各家銀行的執行情況究竟如何?《國際金融報》記者走訪滬上多家銀行網點,一探究竟。

  多數執行情況良好

  近幾日,《國際金融報》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走訪了上海部分銀行網點。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大部分銀行已經設立銷售專區,並在銷售專區內裝配電子系統。從銷售人員介紹理財產品開始,電腦上或者桌上就有一個攝像頭在錄音錄像,在整個過程中包含對理財產品的產品介紹、風險提示、客户的風險評估、理財諮詢過程等內容。

  當記者提出“不想雙錄”時,多位理財經理均表示,不執行雙錄就無法在銀行理財銷售區購買理財產品。

  “只要有銀行工作人員介入您的購買過程,都必須要錄音錄像。”中行陸家嘴支行某理財經理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不過,他們也給記者提供瞭解決方案。該中行理財經理對記者稱,“要是您實在不想錄,您可以直接通過手機APP在家購買,不過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不好推薦產品。”

  建行某支行的理財經理也推薦記者使用手機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該理財經理坦言,現在來銀行網點買理財產品的多為年紀較大的老人,年輕人通過手機銀行或者網上銀行,在線就能直接購買理財產品。“線上有完整的購買流程、風險提示以及購買協議,一旦出現糾紛,交易狀況也能在後台查詢到,所以不用雙錄”。

  那麼,在銀行網點用自助機器購買理財,不想雙錄,工作人員是否可以給予指導呢?

  對於這樣的提問,一位城商行支行工作人員稱,“這種情況可以詢問好大堂經理再買,銀行人員不能在客户旁邊指導。”但頗值得玩味的是,隨後在記者“大堂經理難道不算銀行工作人員”的追問下,該工作人員卻又矢口否認了上述言論。

  “雙錄”是雙向保障

  銀行“雙錄”自誕生以來,就一直被視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一道“安全閥”。實際上,對銀行來説,“雙錄”又何嘗不是一道“防火牆”呢?

  近年來,關於理財產品的投訴、侵權案例出現較多,大部分問題出在取證難。不可否認,在很多理財糾紛案中,確實存在銀行理財經理誘導消費的行為,但有時候,銀行也難免出現受“委屈”的情況。

  光大銀行上海分行監察保衞部總經理方煒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雙錄”系統的存在不僅能對管理員工行為,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起到作用,也為銀行解決“糊塗案”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工具。

  據方煒介紹,作為最早響應上海銀監局“雙錄”要求的銀行之一,該行在2016年就將銀行“雙錄”設備基本安裝到位,開始試運行。建設之初,該行就明確“雙錄”系統要實現監管機構要求的基本標準和功能。除此之外,該行所開發的“雙錄”系統還在時效、模式、儲備功能上有着極其強大的功能。由於“雙錄”系統的強大功能,該行也解決了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理財產品的期限都比較長,等理財產品到期,一些人對當初購買產品時的記憶大多已經模糊。”光大銀行上海分行的另一相關負責人舉例表示,該行就曾遇到客户在理財產品到期後卻認為最初在購買時理財經理未提示風險,但後來調出的“雙錄”還了理財經理的“清白”。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雙錄系統”強調了對消費者進行權益保護知識的普及,資料留存後,未來如果出現了糾紛,也能夠提供錄音錄像,“還原”當時現場。從銀行的角度來看,“雙錄系統”也能避免一些因客户長時間遺忘而導致的不必要的糾紛。總而言之,“雙錄”對雙方都更加公平,對於舉證責任或未來可能出現的矛盾消除會起到證據支撐的作用。

  據瞭解,目前上海銀行業已形成“專區、雙錄、三公示”的完整制度體系。去年,上海銀監局收到的理財、代銷類投訴舉報事項同比減少55%,消費者權益得到了有效保護。

  國際金融報記者 | 陳聖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72 字。

轉載請註明: 升級版“雙錄”下月執行 銀行準備好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