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察言觀色的孩子都這樣:糟糕的父母,停止讓孩子看着你的臉色長大

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弟弟同事王瀟家的兒子今年11歲了,非常膽小,整日畏手畏腳,在學校裏也時常被同學們欺負,為此王瀟憂心忡忡。

王瀟和老公的感情不好,他們時常吵架,孩子在這種環境下生活得非常壓抑。不僅如此,老公只要生氣還會動手打孩子,時間久了,孩子變得非常“聽話”。

他小心翼翼地過着屬於自己的生活,從來不和爸媽爭論,如果遇到事情全部按照爸媽的意思來,他通過看父母的臉色來保護自己。

如果做錯了事情,他一聲不吭,面對父母的批評,他只會低下頭,不會爭論半句。

王瀟有時氣急敗壞地説:“真沒想到,總想着優生,卻生出這樣一個慫包。”

有一次,孩子在學校裏被同學欺負了。回家後,腿上烏青一塊,王瀟看到孩子這個樣子大聲呵斥:“你能不能有點男子漢的氣概,別人欺負你,你不會還擊啊,長得這麼高有什麼用啊。”

在王瀟的訓斥中,孩子一直低着頭,他絲毫沒有跟母親交流的慾望,而是靜靜的回到了自己的卧室,彷彿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錯。

孩子有個寫日記的習慣,如果不是偶爾看到孩子寫的日記,王瀟還不知道孩子心裏有多苦。

從這一刻,王瀟知道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多麼錯誤,自己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了多大的創傷。

孩子在日記中寫道:

都説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可我覺得自己是被遺棄的一根草,我沒有自己的世界,找不到生活的樂趣,同學欺負我,我只能掉眼淚,我多想還擊啊,但是我不敢,有時候覺得自己真的是一個窩囊的慫包。

孩子在日記中表述,這麼長時間他從來沒有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伴隨他的永遠是訓斥,有時候想逃離這個世界,因為這裏就像人間地獄。

看到這裏,王瀟慌了,她突然束手無措了,原來這一切的局面都是自己造成的。

王瀟説:“我才發現孩子是怕我的,是我沒有扮演好一個好母親的角色,是我給他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心靈創傷。”

説起家長的臉色,我想用胡適先生的這句話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惡的事情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情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別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父母的臉色,可以令孩子在瞬間從天堂落入地獄。而恰恰使臉色,是很多家長都極其擅長的事情,因為只需要隨着自己的性子來就行了,這也就是我之前在一些文章中所説的我們周圍存在很多“巨嬰父母”的原因了。

我們很多父母在外面可能非常平和友善,甚至窩囊,但是一旦到了家裏就馬上翻身成帝王了:

當孩子把玩具亂扔的時候,家長翻個白眼,板着臉,孩子害怕的立馬撿起來;

當孩子説話聲音稍微大了點兒,家長鐵青着臉死死盯着孩子,孩子嚇得趕緊閉嘴;

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了,家長生氣的將通知書扔地上,狠狠的瞪一眼孩子,孩子立馬拿着書包就去做作業;

當孩子看着電視依依不捨時,家長二話不説,直接一個惡狠狠地眼神朝孩子一看,孩子嚇得立刻關掉電視機……

有些時候孩子並未做錯什麼,但家長那一副“不見天日”的表情,卻能夠使孩子終日不得舒暢。

孩子們尤其不知道,什麼時候在什麼事情上能做一些讓父母高興的事,而又在哪件事情上,使他們的父母如此傷心。

很多孩子,就是在父母的臉色下,為取悦他人而成長着。

二、孩子習慣看臉色,後果嚴重

習慣看父母臉色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漸喪失自我,產生這幾種嚴重後果。

1、孩子性格裂變,變成兩面派

他們會用不同的方式去面對不同的人,對於慈愛寵溺一方,使用撒嬌耍賴,對於嚴厲的一方,討好賣乖。長大之後,他們很可能成為投機取巧、欺軟怕硬的人。

為什麼很多媽媽會抱怨:“哎呀,我家這個閨女,我是管不了的。她只有怕她爸爸,要是她爸爸看她一眼,她就立馬自覺了。但是隻要跟我一起,就各種耍賴,就算是打或者罵,她都不怕我。而只要他爸爸在場,他就絕對不敢頂撞我。看來教育孩子,還是要爸爸才有威信一些呀!”

孩子是一個敏感的羣體,但同時他們也特別精明。如果平時爸爸比較喜歡對自己使臉色,那他在爸爸面前就會盡量的變得乖巧懂事;而如果平時媽媽不會對她使臉色,那她就會在媽媽面前耍賴撒嬌。

長此以往,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就會成為人們眼中令人憎恨的欺軟怕硬的人。

節目《媽媽是超人》中,鄧莎和她媽媽就是這樣,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多分歧,導致兒子成為姥姥口中那個“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的小孩。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樣兩幕:

吃餅乾時,發現姥姥在,趕緊跑到一邊躲起來悄悄地吃完了再出來,過程中轉着大眼睛偷偷出來觀察情況,機靈的樣子活像一個“小賊”;

鄧莎平時喜歡網購很多快遞迴家,姥姥抱怨媽媽買的太多,問孩子的時候,他説:“對啊,都裝不下。”

然而在媽媽問他的時候,卻説:“你想買這麼多就可以買。

2、孩子覺得父母不悦,自己就有深深的罪惡感

為什麼很多孩子,長大以後不孝順父母?為什麼很多孩子,哪怕是成人以後也不會跟父母做過多的交流,而更多的時候都是一種互不理睬的方式。因為孩子在小時候,父母給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從而讓孩子對這些小事兒耿耿於懷。

有個學生生活特別節省,用錢對他來説有深深的罪惡感。

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喜歡埋怨家裏沒錢、生活有多苦。有一次學校裏要求買校服,他問母親要,母親一下子把臉拉下來了,坐下來嘆氣,不情願地拿出幾十塊錢。

這樣的事情多了,這個學生就越來越不敢問父母要錢、用錢,他很怕看到母親眼中的不耐煩和責怪。

像這個學生一樣,很多人是伴隨抱怨、責備、哭窮式教育長大的,很小就學會了謹小慎微,看大人的臉色,甚至常常會把家庭不幸福的責任,攔到自己身上。

3、孩子變得自卑內向甚至自閉

長期生活在,稍不注意就會惹得父母給自己臉色看的環境中,孩子會極度害怕,從而讓自己變得自卑內向甚至自閉。

當別人的父母能夠和孩子打成一片的時候,自己的父母卻只知道給自己翻白眼;

當別人的父母都在和孩子嬉笑打鬧的時候,自己的父母卻只會用眼神來告訴自己對與錯;

當別人的父母都在耐心的給孩子講解為什麼不能這樣做的時候,自己的父母卻只會用一張冷冷的臉將自己打入被父母嫌棄的深淵。

諸如此類憤怒、煩惱、悲傷、冷漠的表情,也許你不是有意擺給孩子看,但是已經在無形影響着孩子。

他們也會揣測父母的心思

“為什麼爸爸會生氣,是我做得不夠好嗎?”

“我媽媽那麼難過,是不是因為我不聽話了?

“我又惹他們生氣了嗎?”

於是去努力去做能去討父母的歡心。這種思考模式,會複製到孩子人際交往中,對身邊人情緒也特別敏感。

李然的女兒小洋今年四歲了,由於上班忙經常出差,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的。

有一次帶小洋去遊樂場玩,發現女兒想去玩具的時候,總會瞪大眼睛看着別的小朋友,如果別的小朋友不玩,她才敢去玩,如果有人玩,她就會躲得遠遠的。

剛開始李然覺得自己的女兒可能是怕生,怕跟小朋友搶,鼓勵她去玩自己喜歡的玩具,但是女兒還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趙芳感覺很難受,

婆婆公公看着小洋,還看着小洋姑姑家的兒子,因為婆婆公公喜歡男孩,所以這個小男孩就寵得無法無天,家裏所有的好吃的好玩的都緊着他玩兒。

小洋想玩什麼玩具,都是等着哥哥不玩兒了,才能有機會玩兒,吃東西也是等着哥哥不愛吃了她才能吃。

如果小洋和哥哥搶玩具,爺爺奶奶總會説她,你怎麼敢跟哥哥爭,再敢就回你媽家。

小洋知道媽媽沒空經常出差,害怕一個人在家,所以總是非常乖巧的安靜地待著。

以前李然沒有察覺,現在發現女兒的問題真的是挺嚴重的。

女兒説不聽話,爺爺奶奶就會把她關進小黑屋,不讓吃飯。

李然聽到以後心如刀絞,淚如雨下,自己拼事業,卻沒想到把女兒成了現在這樣,如果只生不養,自己也不是一個好母親,後來李然終於下定決心為了孩子,換了一份比較安穩的工作。

把女兒接回家,每天都陪着孩子,買她喜歡的玩具,做她喜歡吃的飯,講她喜歡聽的故事,每天都會給孩子説好幾遍媽媽愛你。

小洋在媽媽陪下終於開朗活潑起來。

其實孩子能夠表現出比同齡人的成熟,而這個成熟的背後,可能就是自卑,就是因為他有一種安全感的缺乏,他害怕不去迎合別人的需求和期待,就會沒有人愛自己,不喜歡自己,甚至於拋棄自己。

三、覆盤你的教育方式

聰明的父母會時刻覆盤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會將這種臉色教育應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教會他怎麼用正確的方式去做,而不是吼叫打罵。重點在於,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好的引導,並不需要立即糾正錯誤。

那麼,我們該如何打破這種臉色教育,讓孩子們感受到愛,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家長不妨這麼做:

1、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教育是一個大工程,在教育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事情,如果孩子犯錯了,或者一直不聽勸告,那麼千萬不要對他大吼大叫,否則教育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耐心的和孩子溝通,就算當時他不會改正,那麼我相信在逐漸的交流中,孩子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會認真改正的。最重要的是,孩子不會因為你的訓斥膽小怕事。

愛因斯坦説過:生命的意義就在於設身處地替人着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一切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其次、當家長的情緒上來時,嘗試一下這個方法——一離二吸三涼水,這個是我在《兒童時間管理手冊》書中學到的方法。

一離,就是先離開案發現場,

如果孩子做了讓自己接受不了的事情,父母感覺要控制不住情緒,就先離開案發現場,找一個地方冷靜一下。

二吸,發現離開並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就自己到衞生間,

照着鏡子深呼吸。

為什麼照着鏡子?因為人照着鏡子都不喜歡看到醜陋、憤怒的自己,加上深呼吸,容易讓人冷靜下來。

三涼水,怒火還是降不下,

就用洗臉池的水洗一把臉

,給自己降降温,從而讓自己更好的保持理智。

當然,方法只是輔助,父母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警醒自己,明白情緒失控的後果,從而更好的控制情緒。

2、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孩子從小就看大人臉色,與家裏的氣氛有很大關係,如果家庭氛圍過度緊張,那麼他們就會害怕,會很快的進入自我保護當中。

作為父母,我們要改變家裏的過度緊張和壓抑的氣氛,也要學會從自身行為糾正開始。一定要讓孩子體會到家是個温馨的港灣,這樣慢慢地才可能讓孩子的恐懼感消失。

只有家裏的氣氛輕鬆了,孩子才有可能輕鬆,孩子的心理輕鬆了,才會有正確地判定和思維,才能更好的做自己。

3、讓孩子感受到愛,才是最好的藥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到了欺負,那麼不要大聲訓斥他,因為此時他的心裏也很難受,也很想懲罰欺負自己的人,但是他不敢,會很懦弱。

這個時候父母要學會用愛鼓勵,慢慢引導他變得強大,讓他從心裏意識到自己並不弱,只有這樣他才會變得更加自強,才會有效的保護自己。

孩子,是我們的心頭肉,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可能沒有什麼經驗,但我相信,只要讓孩子感受到愛,那麼對他來説這就是人間天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98 字。

轉載請註明: 故事:察言觀色的孩子都這樣:糟糕的父母,停止讓孩子看着你的臉色長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