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回家了” 台商來川參加西博會 意外圓了半生尋根夢

“爸,我回家了” 台商來川參加西博會 意外圓了半生尋根夢

  老照片上的秦光全和兒子。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的《鄉愁》道出了台灣遊子對故鄉的深深眷念。

  在四川的這幾天,台灣商人秦鈺勳像是做了一場夢。

  這一縷鄉愁就如一根無形的線,牽引着51歲的秦鈺勳“回家”:凌雲山下,南充高坪區青蓮鄉,那是秦鈺勳魂牽夢繞的故鄉。

  1949年,他的父親秦光全隨部隊去了台灣,後因意外離世,故鄉成為秦鈺勳心中的謎團,也成了父親的終身遺憾

“爸,我回家了” 台商來川參加西博會 意外圓了半生尋根夢

  秦光全1982年在美國寄給弟弟秦光珍的全家福照片。

  此行四川,秦鈺勳是為參加今年的西博會而來,沒想到竟然找到了親人,還找到一張上世紀80年代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泛黃,有些模糊,卻滿滿都是回憶。他情不自禁流淚:“這就是父親終日記掛在心的故鄉,現在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如果他能看到家鄉的變化,該有多好啊……”

  今年正值兩岸交流30週年。30年前,秦光全在四川的弟弟,也在尋找自己遠在台灣的哥哥。30年後,雖然兩位老人已故去,但他們的後人終於得以相認。

  9月21日,秦鈺勳回台灣前,接受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的採訪,講述了他的尋親故事。

  童年記憶

  父親意外離世

  故鄉和親人成謎團

  秦鈺勳是家裏的長子,他有2個姐姐和2個弟弟。17歲那年的母親節,家裏人都在包餃子。父親出了一趟門,不料出了意外,突然離世。

  生前,父親總唸叨,想回四川老家看一看。這一願望終成遺憾。

  秦鈺勳眼裏,秦光全是一個嚴厲的父親,但也充滿智慧。秦鈺勳上學時,父親帶着一根藤條到學校,告訴老師:“這小子調皮,藤條打斷了,我再送一根來。”父親也曾拿給他25把串起來的鑰匙,讓他找出能開鎖的那一把。四書五經、論語等,父親也曾口口相傳。

  父親突然離世,很多事沒有交代。故鄉成為秦鈺勳心中的謎團,只知道父親是四川南充人,具體在哪,沒來得及問。

  戰友每次聚會

  總是念叨着“四川”

  秦光全的不少戰友在台灣孑然一身,並未娶妻生子。逢年過年,秦光全便備上好酒好菜,邀老鄉到家中相聚。

  年幼的秦鈺勳非常喜歡這些叔叔伯伯,與他們很親。父親的戰友周松和文樹清是廣安市武勝縣人、劉世昌是資陽市安嶽縣人、彭有生是重慶雲陽人、彭登友是重慶豐都人……飯桌上,他們總是念叨着“四川”二字,他們或在討論故鄉今年收成好不好,母親做的飯香得不得了,或就連父親的責罰現在想起來都是好的……此時的故里,活在他們彼此的回憶裏。他們具體説了什麼,秦鈺勳當時太小,現已記不清了。但是,他清晰記得,一頓飯總是歡笑開始,哭泣結束,最後總能聽見一些嗚咽的聲音,一聲聲輕喃“娘——”

  男兒有淚不輕彈。就算常年在外,故鄉,在他們心裏,終究份量太重。

  尋根之路

  認親先背“字輩譜

  始終沒人能對上號

  “仁志申儀士……禮義忠良正,光玉長年佑……(音)”每行5個字,8行共40字,能為40代人命名。

  這是秦鈺勳家族的字輩譜。他能熟練背誦。父親告訴他,一定要記住這個字輩譜。如果有一天能回到大陸,這是尋找到親人的重要線索。

  字輩是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國古代一種特別的“禮”制,它一直延續到現代。雖然現在不少年輕人對字輩不太熟悉,但老一輩卻很重視。秦鈺勳的太爺爺叫秦良炳,爺爺叫秦正富,父親叫秦光全,都是嚴格按照這個字輩取名。

  2015年,秦鈺勳第一次到大陸,他在網上發帖尋親。此後,他接到了約上百個電話。每次接到電話,他先請對方背“字輩譜”,但均未有人對上。當時的他,已有些泄氣。

  2016年4月,他終於來到四川,參加“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四川台灣產業合作推介會”。現場,他告訴四川省台辦主任周敏謙,自己的父親是四川人。父親遺憾離世,終未回故土,他不知道老家的親人現居何處。幾十年過去了,他可能找不到分散在老家的親人了。

  “怎麼會找不到?一定找得到。”周敏謙給他打氣,語氣很堅定。

  這,讓秦鈺勳又燃起了一線希望。

  意外圓夢

  30年前的工作筆記

  “鎖定”親人住址

  今年9月12日,秦鈺勳應遂寧市台辦邀請來四川參加西博會,尋找合作商機。他沒想到,此行完成了他父親多年的夙願。

  在來之前,他只有一個簡單的小願望:把四川的“土米鹽”裝在玻璃瓶中帶回台灣,與台灣的土米鹽混合。他認為,這是老百姓賴以生存的三樣東西,兩者相融,有着特別的意義。

  機緣巧合,南充市高坪區台辦老主任嶽國超的一本30年前的工作筆記上,正記載有關於秦光全的記錄。原來,30年前,秦光全在四川的弟弟秦光珍,曾拜託當地台辦幫忙尋找遠在台灣的哥哥。可30年前,兩岸阻隔,通訊落後,尋親非常困難。沒想到,30年後,台灣的親人又尋了回來。

  千山萬水,阻隔不斷兩岸親人的血脈相連。靠着這本工作筆記,秦鈺勳在四川的親人信息和住址被成功“定位”。

  30年,對於兩岸意義重大。今年正值兩岸交流30週年。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兩岸交流3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致辭讓人感觸很深。他説,30年前,台海陰雲密佈,同胞隔海相望,兩岸經濟幾無交匯,寄一封信、打一個電話都障礙重重,更不要説進行投資和貿易。30年後的今天,兩岸實現直接全面雙向“三通”,每年有900多萬人次往來兩岸,有近38萬對兩岸同胞喜結良緣,步入婚姻殿堂,在大陸工作、生活的台胞超過百萬……

“爸,我回家了” 台商來川參加西博會 意外圓了半生尋根夢

  秦鈺勳(右一)回到故鄉南充,族中親人眾多。

“爸,我回家了” 台商來川參加西博會 意外圓了半生尋根夢

  秦鈺勳在家人陪同下去祭祖。(受訪者供圖)

  回家團聚

  家族親人還有很多

  會帶家人再回四川

  南充市台辦趕緊聯繫秦光珍的家人,讓他們前來相認。在相認現場,秦光珍的家人找出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讓秦鈺勳分外驚喜。這是自己家的全家福,在照片背後,秦光全還將家人的名字一一寫上。落款“兄秦光全”幾字雖然模糊,但依然可辨認。名字下方的時間是“1982年”。

  原來,1982年秦光全曾從美國寄回這張照片,但當時兩岸親人只能隔海相望。後來秦光全意外去世,也帶走了所有關於家鄉的線索。

  9月19日是秦鈺勳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天。“我的腿都是軟的。”秦鈺勳説,他在南充和親人們吃了一頓午飯,他的家族親人還有很多,來了兩桌人,很熱鬧。

  “這次來四川,我感觸很深,這裏的建設很好,經濟發展也很快。”秦鈺勳説,經過多年的建設,四川早已不是祖輩們離開時的樣子。他很遺憾,父親和他的戰友沒有親眼看到家鄉的建設。他説,一定會帶着家人一起再回四川,來祭祖、尋根。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29 字。

轉載請註明: “爸,我回家了” 台商來川參加西博會 意外圓了半生尋根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