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乘坐高鐵出行的朋友,最近迎來一個好消息。據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消息,今年年底前,京滬高鐵將推出“靜音車廂”。這種車廂可為旅客提供更加安靜舒適的旅行環境,願意遵守相應行為規範的旅客,通過12306網站和手機客户端等購票時可自行選擇“靜音車廂”。
可以説,高鐵上的“人為噪音”,長期以來都是一個痛點,甚至不少乘客因此產生衝突。2019年,演員葉璇就發微博稱,在深夜乘坐列車時,後排一男子大聲播放視頻,自己試圖與男子溝通讓他小聲,沒想到男子突然罵道:“神經病!”顯然,類似的現象不應再囿於“乘客與乘客之間的矛盾”,它應是一個公共議題。
事實上,“靜音車廂”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12年,澳大利亞悉尼在公共交通線路上推出了“靜音車廂”服務,乘客在該車廂內需要把手機調成靜音或者乾脆關閉掉。2018年,青島公交也曾有意打造“靜音車廂”,只不過形式是發放共享耳機,想法和行動也僅限於熱心駕駛員自己,並沒有制度化。
設置靜音車廂,其實就是當問題出現後,推出的一種“調節式”人性化服務。因為在現實中,我們多多少少都有遭遇過噪音的困擾,尤其是在高鐵這種密閉的公共場所,想逃都逃不掉。有的人對環境要求較高,如果可以設法讓喜歡安靜、不能忍受噪音的人坐一塊,當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不過,這次官方放出消息後,有人跟着建議,可以把所有車廂都設置為靜音車廂。我覺得,大可不必。這不是有沒有必要的問題,而是不太可能實現的問題。要知道,高鐵是向全民開放的,只要不是被限制消費的老賴,誰都可以乘坐。我們可以追求安靜,但是也不能強制那些有“出聲”需求的人閉嘴。
高鐵上,有很多現實情況需要考慮。比如,一個出差人士需要跟上司彙報工作、跟同事溝通交流甚至開“線上會議”,我們也要尊重這些必要的需求。還有的小朋友,由於年齡過小,不諳世事,會有情緒、甚至大哭,這些都是很正常、很生活化的場景,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乘客都做到默不作聲。
一個完整的、健康的、温暖的社會,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甚至可以説是有着各式各樣缺點和性格的人組成的。而一輛高鐵,恰恰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公共服務部門也好,企業組織也好,在提升服務的同時,也應堅持包容,尊重多元,照顧到不同乘客的不同需求。如果一刀切,又會走向人性化的反面。
當然,雖説不可能做到讓所有車輛都靜音,高鐵上那些不必要的噪音,卻可以通過更細化的服務來避免。比如,開手機外放的,列車工作人員應該提醒其戴耳機;小朋友來回跑動、大聲喧譁的,可以提醒家長注意看護。這些,同樣需要服務方拿出更加詳實可操作的規範措施,共同推進文明乘車。
還要認識到,並不是説那些選擇了靜音車廂的乘客,就一定都會自覺做起安靜的“紳士”或“淑女”了,這只是一種理想化的設想。他們同樣需要被監督,需要在乘務人員的引導下積極養成文明習慣。如果缺乏更進一步地補充和完善的措施,可能會讓“靜音車廂”流於形式。
歸根結底,“靜音車廂”背後,體現的還是服務意識。對於所有行業來説,類似的服務理念都可以推而廣之。除了京滬高鐵,其他高鐵線路、普通列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乃至其他公共場合,如電影院、劇場等,都可以有類似的差異化服務。用户多一個選項,消費體驗就會提升一個層次,而服務者的口碑,也會登一個台階。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