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輛豪車回家過年”應該是很多人的訴求。按照商品經濟規律,市場供需關係是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人以為年前豪車大賣,事實並非如此。根據最近公佈的交強險上險數據,11月國內主流豪華車總銷量為309333輛,環比10月有所回暖,同比去年卻下滑15%左右,跌幅超過乘用車整體,當然也受到了整體市場牽累。
具體來看,我們來看哪些豪華品牌出現了同比下跌,甚至刷新了你的認知。
(注:數據源自交強險上險量,與其它口徑的數據可能有差異)
雷克薩斯同比下跌50.9%
雷克薩斯11月銷量為12366輛,同比近乎腰斬。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雷克薩斯一直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給人感覺“很穩”,而且保值率堪稱逆天,再怎麼也不會出現銷量暴跌。
不過可能正因為之前太過強勢,雷克薩斯也有着屬於它的“堅守”,無意主動迎合電動化、智能化發展趨勢,主推的輕混車連綠牌都上不了。暢銷車型ES的中控屏只有8英寸,在這個年代,着實有些落後、誠意不夠,產品也不願朝着年輕化、個性化轉變,失去了一些85後消費者。此外,雷克薩斯在網上被譏諷為“公路閃電”、“油膩大叔專屬”,可很多中年人也有一顆火熱的內心。另外,雷克薩斯在終端銷售上一直很傲慢,終有一天要為此付出代價。
奧迪同比下跌38.2%
奧迪目前已經成了BBA三強中勢頭最弱的一家,11月銷量為43975輛。一方面我們得承認奧迪本身銷量基數高,大環境使然,還要實現同比上漲,太過艱難。另一方面,奧迪這些年似乎也進入到瓶頸期,傳統燃油車已經發展到極限,品牌調性也幹不過奔馳和寶馬,在芯片短缺的背景下,在終端對“以價換量”也比較謹慎,這些都會導致目標用户觀望。
其實,對於電動化轉型,奧迪是BBA中最激進、最明智的。不過,在和特斯拉以及國內其它造車新勢力的較量中,e-tron家族的的確確敗下陣了,對品牌整體銷量的貢獻微乎其微。定價高不説,續航短、黑科技亮點少,科技體驗不如造車新勢力。而e-tron家族主打的豪華工藝、品質傳承,在現階段,並沒有成為足以説服消費者購買的理由。
凱迪拉克同比下跌37.9%
凱迪拉克曾經貴為二線豪華品牌“領頭羊”,如今風光不再、一蹶不振。11月,凱迪拉克銷量為15504輛,被紅旗大幅反超。這幾年來,凱迪拉克存在感大大降低,長期沒有重磅新品,被寄予厚望的CT5、CT6難稱成功,被同級別BBA車型壓制得死死的。
凱迪拉克在品牌建設上也存在很大問題。ATS-L清倉“打骨折”的負面影響持續至今,還莫名被扣上“洗浴王”的帽子,更讓人哭笑不得。廣州車展上,凱迪拉克推出純電中大型SUV LYRIQ,該車非常有看頭,但想要獲得良好銷量還有很大難度。
沃爾沃同比下跌28.2%
沃爾沃11月銷量為12418輛,其實主要仰仗XC60這款車,其它車型的終端銷量比較疲軟。S60、S90月銷穩定在2800輛左右,S90、S60新能源月銷千輛左右,沃爾沃曾經也是二線豪華品牌中相對靠前的品牌,這樣的成績顯然不能讓人滿意。
車叔也不願過多解讀,沃爾沃長期被德系壓制,從沒有進過第一梯隊,正所謂“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我們也不好對沃爾沃抱有太高期待。關鍵是,沃爾沃自從宣佈下調零整比後,不論是產品端,還是營銷端,都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刺激政策,在新能源方面也沒有什麼大動作,銷量同比下滑近三成,可以説也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
其它品牌概述
以上均為月銷過萬輛的主流豪華品牌,至於兩位“老大哥”——奔馳、寶馬,雖然11月銷量也出現了一定的同比下跌,但鑑於大勢、銷量基數以及核心單品的表現,整體依然可稱強勢。
值得一提的是,林肯雖為後起新秀,但展現出的爆發力十足,近兩年海航家、飛行家等產品密集上陣,在銷量方面收穫了應有的回報,接連實現同比增長。另外,保時捷11月銷量同比下滑18.1%,傳統燃油車產品止步不前,主推的Taycan表現不及預期,其電動化戰略有待深入推進。
車叔結語
我們不難發現,傳統豪華品牌正面臨危機,現階段可能沒那麼嚴峻,但已經值得重視了。手持三五十萬預算,不選擇傳統豪華品牌,卻擁抱蔚來、理想等成立沒幾年的造車新勢力,這一現象已經越來越主流化。對於這些底藴深厚的豪華品牌,過去不代表未來,要麼電動化轉型夠徹底夠深入,要麼取悦消費者有什麼新招,不然“掉隊”是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