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追求戰略自主説易行難

新華社布魯塞爾2月27日電(國際觀察)歐盟追求戰略自主説易行難

新華社記者李驥志

歐盟國家領導人25日至26日舉行視頻峯會,其中26日的主要議題是加強歐洲防務合作。這是新一屆美國政府上台並明確表達願意修復跨大西洋關係後,歐盟各國領導人首次集中討論防務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歐盟國家對美國新政府的態度表示歡迎,但依然強調戰略自主的重要性,因為它們認識到不能再過度依賴美國。不過,歐盟要通過防務一體化真正實現戰略自主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強調自主

美國總統拜登本月19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宣稱“美國回來了”,歐盟方面對此反應積極。在26日的會議上,歐盟各國表示,要與北約、聯合國和其他地區夥伴加強合作,並期待與新一屆美國政府加強跨大西洋合作、建立防務對話。

但與此同時,歐盟國家領導人一致認為歐洲仍需繼續強化防務自主,再次強調歐洲加強戰略自主能力和自身承擔更多防務責任的重要性。主持峯會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説,歐盟要採取更具戰略性的行動,保護自己的利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説,在歡迎拜登拉近同歐洲關係的同時,應該看到,歐洲已不再是4年前的那個歐洲,而是一個邁向戰略自主的歐洲。

與會領導人決定,通過各種已有機制,深化歐盟成員國間的防務合作,增加防務投資,加強民事和軍事能力,促進航空工業與民用、軍用產業之間的協作,以推動科技創新,減少對外依賴。

在軍事管理方面,會議決定,要通過改進軍需生產、提高計劃和指揮效益等來提升軍隊實操管理水平。會議還決定,要進一步加強歐洲網絡安全,改進網絡危機管理框架,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規,更好地應對混合威脅並防範虛假信息。

難再依賴

分析人士指出,歐盟在歡迎“美國回來”的同時強調戰略自主,是因為歐洲國家越來越認識到,在安全上已經無法像過去那樣依賴美國。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政策,使原有的美歐關係受到損害,雙方在政治、貿易、防務等領域摩擦不斷,即使拜登上台後改弦更張也無法完全消除歐盟國家的疑慮。

歐洲智庫“歐洲政策研究中心”首席執行官卡雷爾·朗諾認為,歐洲安全過於依賴美國,隨着特朗普政府從歐洲撤離部分軍隊,歐洲的防務弱點開始顯露。他説,美國在歐洲東南方向的安全保護傘已經合上,而且不會再打開。在這一區域,歐洲沒能填補美國留下的真空。俄羅斯斡旋了納卡地區、敍利亞和利比亞的武裝衝突,土耳其以中東大國身份與歐盟國家周旋。雖然本屆歐委會被稱作“地緣政治委員會”,但歐盟在地區熱點問題上的聲音仍然較弱。

朗諾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正如特朗普政府所稱,歐洲與美國在防務領域的責任和利益存在不平衡。北約多數歐洲成員國的軍費開支都達不到佔國內生產總值2%的標準,美方一直承擔大頭。美國無論誰上台,歐美之間的這種不平衡都需要調整。

仍在找“北”

歐洲要在安全上實現戰略自主,防務一體化不可缺少。從2016年開始,尤其是特朗普2017年1月任美國總統後,歐洲國家加快了機制建設與道路摸索。

2017年6月,歐盟推出了歐洲防務基金,用於協調、補充和擴大成員國的防務研發投資以及國防設備與技術採購。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讓-皮埃爾·莫爾尼説,這是歐盟委員會首次為共同體的防務出資,“堪稱一次革命”。

2017年12月,25個歐盟國家啓動“永久結構性合作”。莫爾尼説,該機制要求相關國家在集體框架而非國家框架內來構思防務問題,這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的“歐洲軍隊”的概念相一致。

不過有批評指出,歐盟關於防務的政策框架層出不窮,有關項目也在推進,但實際成果有限。如何將這些政策框架真正落實,成為歐盟面臨的重要課題。

2020年6月,在德國倡議下,歐盟開啓“戰略指南針”進程。該進程意在為歐盟安全和防務政策商討增加政治方向,以期在歐盟國家內部建立統一的戰略文化。按計劃,該進程將於2022年法國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期間完成。

維爾弗裏德·馬滕斯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尼克拉斯·諾瓦基説,這項進程不是要增加新機制,而是要明確歐盟已有防務機制的內涵,進而搞清楚“歐盟到底想要在安全防務上擔任怎樣的角色”。指南針只有能顯示方向才好使,“為了戰略指南針取得成功,歐盟首先要明確找出‘北’在哪裏”。

來源:新華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6 字。

轉載請註明: 歐盟追求戰略自主説易行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