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澳媒:“一帶一路”項目造福當地不容置疑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綜合

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5月11日發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宏觀經濟學教授德克·範·德·克萊的一篇文章稱,有重要研究證據表明,中國公司在全球新興經濟體實現了本地化。例如,一項研究發現,在秘魯的一個屬於中國人的大型礦場,除少數外國人外,幾乎所有僱員都是當地人。就業本地化的大趨勢顯而易見。

在4月底與一羣非洲學生舉行的視頻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含蓄地提出了一個有關中國的問題:“他們是帶着自己的工人來,還是給他們所投資國家的民眾提供就業崗位?”

布林肯似乎在暗示,中國在非洲大陸的項目和投資不會給當地人帶來好處。這一觀點在媒體和評論中非常突出。

然而,現有證據表明,中國海外經濟活動的本地化程度已經大幅提高。中國企業正在提供就業崗位、出口、預算收入和技術專業知識。由中國勞動力建設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曾是中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或其他地區經濟交往的支柱。簡言之,這些項目正在滿足新興經濟體的需求。

有重要研究證據表明,中國公司在全球新興經濟體實現了本地化。我去年發表的一篇期刊文章曾説,過去10年來,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所有大型中國公司都已經實現員工本地化。

類似模式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體現。麥肯錫公司對八個非洲國家的1000多家中國公司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發現,“89%的僱員是非洲人,總共為非洲工人創造了近30萬個就業崗位”。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對尼日利亞的20家中國製造業企業進行調查,發現當地僱員的比例平均為85%。另一項研究發現,在秘魯的一個屬於中國人的大型礦場,除少數外國人外,幾乎所有僱員都是當地人。就業本地化的大趨勢顯而易見。

在中亞,自2015年以來沒有簽署任何由中國貸款提供資金的大型公路、鐵路或碳氫化合物發電廠協議。相反,出現了打造面向出口——通常是對俄羅斯和土耳其——的工業能力的合資企業。與此同時,中國方面也在逐步放寬市場準入——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大麥獲得了市場準入。

這一趨勢在其他地方也得到了印證。波士頓大學的一個團隊顯示,自2016年以來,中國政策性銀行對其他國家的新貸款承諾大幅減少。榮鼎諮詢公司發現,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中國政策性銀行向其他國家提供的全球借貸減少,中國商業銀行提供的國際借貸保持不變。

以上是對布林肯的簡短問題作出的長篇回答。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