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人物)民族藥如何“走出去”?全國人大代表朱兆雲開出“新藥方”
中新網北京3月8日電 題:民族藥如何“走出去”?朱兆雲開出“新藥方”
作者 羅婕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白藥集團有限公司中藥研發總監朱兆雲第5次前往北京履職。在民族藥這塊沃土耕耘近40年,她依舊將目光聚焦於此,為民族藥“走出去”探路。
“除了堅守傳承,民族藥應注入現代科技的力量,守正創新,帶着研究成果走出國門。”生於五代中醫世家的朱兆雲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資源豐富。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作鬥爭中凝聚出了擁有民族智慧的“活化石”——民族藥。由於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醫學體系差異等原因,中國民族藥在與世界接軌時面臨困境。
民族藥如何“走出去”?朱兆雲認為,提取民族藥的精華以開發創新,是其與世界接軌較為有效的途徑。她表示,屠呦呦教授因從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發現青蒿素,開創瘧疾治療新方法,最終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歷就是最好的例子。
“加入現代科技力量做民族藥的創新,講清藥物機理,能讓西方醫學清晰地判斷其科學性和具體應用方式,促進與國際的對話溝通,獲得更廣泛的認可。”朱兆雲表示,這也是她和研究團隊不斷努力的方向。
朱兆雲曾將自家祖傳的用藥經驗貢獻出來,藉助科技手段加以研究。2018年6月,脱胎於民族藥資源的痛舒膠囊獲得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文,獲准在美國進行臨牀研究,這在全國民族藥中尚屬首次。
為了進一步推動民族藥創新發展,2022年全國兩會上,朱兆云為民族藥的專利申請和知識產權保護建言。“中藥、民族藥是傳統學科,如何能在符合專利申請基本原則的同時,有針對性地理解該領域的創新問題,需要有關部門的關注和進一步研究。”她説。
挖掘民族藥資源是藥物創新的基石。自1999年出任雲南省藥物研究所所長以來,朱兆雲帶領的研究團隊走遍雲南山水,行程近80萬公里,採集11082種標本;拍攝原生態照片16萬張、準確鑑定了412科4392種天然藥物、翻譯了5567個民族藥名。
“雲南世居26個民族,民族藥的資源基礎十分堅實。由彝族藥發展而來的雲南白藥已經成為一張優異的名片。”朱兆雲期盼着雲南民族藥資源能夠得到有效開發,她也將繼續堅守在這片土地上,步履不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