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國家醫保局指導,山東省醫保局聯合濟南、青島、淄博、東營等12市政府,在東營市舉行山東省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改革正式付費啓動會。這兩種以“打包付費”為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在山東省正式落地實施。
當前正處於醫保付費方式改革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2019年5月,國家醫保局公佈了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30個試點城市名單,涵蓋了4個直轄市和26個地級市。同時列出時間表,2020年模擬運行該付費方式,2021年啓動實際付費。疫情等因素對這項改革的造成了一定影響,2021年所剩時間不多,各地若想正式讓按病種付費落地實施,需要在確保改革質量的前提下,爭分奪秒地跟上改革進度。
這項改革難就難在,探索和推廣按病種付費。這也是醫保付費方式的一次顛覆式改革。長期以來,我國醫療一直是按項目付費,即患者做了哪些診療、吃了哪些藥,就收哪些項目的錢。項目越多,醫療收入越高,增加項目就成為創收手段,導致過度醫療成為頑疾。按病種付費相當於一口價“打包付費”,既然費用“包乾”了,醫生過度診療就是自損利益。這項改革將醫生過度醫療的受益者和參與者,轉變成受損者和監督者,過度醫療將受到致命一擊。
但要看到,人的思想和行為具有很強的慣性,假如仍然按照按項目付費時期的思路行事,那麼,這場顛覆式改革,很可能帶來諸多不適應。比如在過去,外力監管醫療行為把重點放在過度診療。然而,一旦全面普及按病種付費,監督的重點就要轉到疾病分組和分值計算是否合理,分組之後是否完成了該分組的所有診療項目等方面,診療不足、效果上打折扣,才是需要緊盯的內容。因此,在醫療費用和效果監督層面,監管部門和患者都要能及時轉變思路。假如監督仍然沿龔過去的思路與方式,反而會縱容一些不良醫療行為,讓侵佔患者利益的人“偷着樂”。
醫保“打包付費”,亟需醫務人員來一次“腦筋急轉彎”。如何分組,怎麼計算分值,技術性都很強。這幾年,醫院沒少就此展開培訓,儘管如此,很多醫務人員仍難以完全理解這些燒腦的概念與規則。充分掌握政策,方能落實好改革,醫務人員要在這方面下一番苦功夫了。不僅如此,對於患者的“滿臉惶惑”,醫務人員要做好解釋和信息公開,過去在推行這項改革時,出現的不解釋和不提供收費明細等現象,要徹底避免。
一項改革是否完成是一回事,改革的質量與成效如何,則是另一回事。按病種付費改革已取得較大進展,這一點令人欣慰,但這項改革的技術性強、方式變換幅度很大,也要引起高度重視。唯有觀念大幅轉變、技術徹底更新,才能高質量地完成地完成這項改革,為醫保基金的安全與效率,再築一道堅實堤壩。
文/羅志華
圖源/視覺中國
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