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果變身“搖錢樹”

  走進新疆精河縣新疆精杞神枸杞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廠房,各類現代化加工設備正在運轉。小小的枸杞紅果變身為乾果、濃縮汁、飲料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以前精河縣種植枸杞,採用粗放型的發展模式,曬乾制果,一賣了之。現在企業與合作社簽訂購銷合同,標準化種植,通過深加工,枸杞含金量自然就高了。”該公司綜合廠廠長張久軍説。

  位於新疆天山北麓腳下的精河縣,土壤鹽鹼化曾是制約當地農業發展的瓶頸。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精河縣因地制宜,引進枸杞,打破制約瓶頸,紅果產業促進了富民增收。

  剛開始,枸杞種植在當地是“插花”式種植,面積小,產業化程度低,收入少。“那時販賣枸杞乾果,市場不穩定,賠錢時候多,賺錢時候少。”今年48歲的張久軍,20多歲時種過枸杞,去廣州、安徽等地做枸杞幹生意失敗,只得回鄉經營起水產生意。

  2012年,新疆精杞神枸杞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張久軍又回到枸杞行業,從工人幹起,如今做到了廠長。他的職業生涯也折射出了精河縣枸杞產業的發展。

  精河縣的枸杞產業是如何實現做大做強的?

  首先是規模種植。近年來,當地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從良種選育、病災防控和配套栽培等方面入手,促進枸杞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精河縣枸杞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趙玉玲説:“從一家一户種植逐步轉變為以合作社為主的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種植,高標準綠色枸杞種植模式正成為大趨勢。”2020年,精河縣枸杞種植面積達13.4萬畝,年繁育良種苗木1000萬株以上。

  其次是精深加工。“枸杞要富民,不光要提量,還要重質。”趙玉玲説,精河縣除了深耕有機綠色枸杞種植,還用好各項產業政策,扶持企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將枸杞“吃幹榨淨”,提高市場競爭力。

  在精河工業園區的精河縣杞瑞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工人們正將啤酒生產線上灌裝好的枸杞啤酒進行裝箱。“目前,公司已研發出枸杞果汁、枸杞啤酒、枸杞格瓦斯、枸杞保健品等系列產品。經過深加工,枸杞附加值不斷提升。”公司總經理張賓很看好啤酒精釀市場,今年計劃將啤酒產能擴大到每天35噸。

  隨着精河縣枸杞產業量質齊升,小紅果還走出了國門。近年來,精河縣枸杞產品出口份額不斷攀升,據統計,2020年全縣枸杞乾果及深加工產品出口4500餘噸,遠銷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匯1477.22萬美元。

  精河縣已將枸杞產業發展納入當地“十四五”規劃中。趙玉玲説,下一步,精河將通過加快建設“一站式”枸杞交易市場等項目,加快枸杞產業發展步伐。按照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將枸杞產業打造為綠色循環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呈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16 字。

轉載請註明: 枸杞果變身“搖錢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