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中國丨中國崛起讓美國“不適應”?英國專家:沒關係,慢慢習慣就好了呵呵

觀中國丨中國崛起讓美國“不適應”?英國專家:沒關係,慢慢習慣就好了呵呵

作者: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

1978年以來,中國在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中實現了崛起,而這種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其核心是中國和美國相對良好的雙邊關係。這期間,美國的對華態度建立在以下兩個假設的基礎之上:

第一,美國認為中國在經濟上遠遠落後,幾乎不可能對美國的經濟優勢構成挑戰或威脅。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美國認為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會逐漸西化,變得越來越像美國。

然而2008年始於美國的金融危機,顛覆了這兩種關於中國的假設。這場危機重創西方經濟體,而中國雖然同樣受到了危機影響,但經濟增長率依然保持了和過去基本相當的水平,反為西方和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支撐。到2014年,中國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約為三分之一。由於西方和中國的發展經歷截然不同,西方國家,尤其是政界高層,對中國所帶來的挑戰產生了越來越大的焦慮。

//
焦慮來自不適應
//

金融危機對西方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造成了巨大影響,從而引發越來越多的不滿,尤其是傳統產業工人階層的不滿。那麼,美國是如何應對這一難題的呢?從本質上講,美國的應對方案就是試圖讓中國的崛起變得儘可能困難,而且情況在好轉之前很可能會變得更糟。

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和中國之間將出現對抗關係,這種對抗將持續多久難以預測,取決於美方心態的變化。

美國人已經習慣了獨佔世界第一的地位。即使在今天,如果美國總統説:“我們正在衰落,而且我們已經無力迴天,必須適應一個新的世界”,那這無異於自殺,美國人顯然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種觀點。但形勢已經改變,美國終有一天將接受自己必須與中國分享“世界第一”這個現實,直到那時,中美對抗的關係才會改變。

美國挑起貿易戰,試圖打壓中國,但從根本上説,貿易戰是打不贏的。事實上,貿易戰對美國的損害可能要大於對中國,而且也會損害世界其他地區,到頭來,美國反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同樣,美國發起的科技戰也必將會失敗,雖然它正在傷害中國,但最終不會成功。因為中國的創新能力、創新潛力和創新動力太強大了。未來10年,中國將在許多新技術領域成為領導者。

中國正在成為美國的一個強有力競爭對手,中國走到今天這一步非常不易。

從某種意義上説,中國的崛起始於1978年。此後40多年,中國沒有真正參與過任何戰爭,在和平的前提下實現了從一無所有到經濟上與世界第一強國平起平坐的偉大崛起。再看看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的發家史,所有這些國家在相同的發展階段,無一不是伴隨着很多戰爭。換句話説,中國在這一發展時期已經採取了非常剋制的態度。

//
全球體系待轉型
//

有人説中國“不按法律辦事,不遵守國際體系的準則”——這是西方國家經常針對中國的批評。但我們需要明確一些事情:首先,現行國際體系規則都是由歐美國家主導建立起來的,中國在其中沒有多少發言權。也就是説,中國並沒有參與國際體系的形成,但儘管如此,中國一直是一個非常好的全球公民,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中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中國一直以來高度評價現行國際體系,並認為自己是該體系的受益者。

目前的國際體系不可能長久不變。原因很簡單,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迅速變化的世界。1980年,全球經濟的中心基本上是西歐和美國,到2050年,將是中國和印度。

我們正在親歷發展中國家的日益崛起和發達國家的相對衰落。換句話説,我們應該探討建立一個比現在更能代表全人類的國際體系——從一個本質上獨裁的、少數統治多數的全球治理體系,轉向一個更能反映世界現狀的體系。

對未來而言,這將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轉變,但很顯然,它正在給西方國家制造一場大危機。中國的崛起具有積極意義,當然,這並不意味着中國現在、過去或將來不犯錯誤——中國當然也會犯錯誤,因為它作為一個現代化強國的歷史才剛剛開始,這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但中國是個好“學生”,這一點我們都看到了。

責編 | 布英娜 編輯 | 張釗 趙函琳(實習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1 字。

轉載請註明: 觀中國丨中國崛起讓美國“不適應”?英國專家:沒關係,慢慢習慣就好了呵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