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通訊員 盧驍
“那天父親可以説是起死回生。如果沒有他們,事情發生在家裏或者在路上,生命可能就結束了。”日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電梯內出現驚心一幕:一名男子突然暈倒在地,幸虧醫護人員第一時間趕到及時施救,讓心臟驟停的他得以轉危為安。
暈倒在電梯的患者家屬
61歲的李先生家在聊城,12月10日10:44:17,陪親戚來到省立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的他,倒在了電梯間。
雙腿一軟,眼前突然一片黑暗,再次恢復意識時,他聽到了醫院監護儀器的“嘀嘀”聲。
“接到醫院電話時,我都不知道父親去了濟南。”李先生的兒子李然(化名)告訴記者,父親雖説有15年的冠心病史,但身體狀況還不錯,誰也不曾想到,他竟然會猝死。
伴隨着周圍人的驚呼,暈倒在地的李先生引起了電梯服務員的注意。
他們所在的4號電梯間距離醫院急救中心不過30米距離,電梯服務員立馬呼救。
走在急救中心走廊,準備去給急症心梗患者進行介入手術的急救中心醫師伊朋聽到了喊救聲,大步跑了過來。
當時,李先生已經沒有意識,呼吸心跳停止,頸動脈摸不到搏動。判斷其為心臟驟停,伊朋第一時間為其進行心肺復甦。
一下,兩下,三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伊朋在幫李先生與死神搏鬥。
“飛車”上跪行施救
很快,醫院急診門診主管護師吳來具帶着搶救設備和轉運牀趕到現場。
“當時搶救室沒有牀位了,我就到門診部推了個牀位。”就這樣,醫護人員合力將李先生抬至轉運牀。
伊朋介紹,心臟驟停的黃金施救時間為4分鐘,超過4-6分鐘後,腦組織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傷。若超過10分鐘,搶救成功的幾率幾乎為零。
為了避免心肺復甦產生中斷,剛剛將患者推出電梯,伊朋二話沒説就跳上轉運牀。轉運牀飛快前往急救中心,伊朋跪在上面,繼續胸外按壓。
每分鐘做100多次力度深達5cm的胸外按壓,顯然是一項“重體力活”。但對伊朋而言,這只是工作的日常之一。
10:50:03,李先生被送至急診外科診室。
伊朋將患者轉交給其他醫護人員,趕往給急症心梗患者做介入手術的手術室。“我們為患者進行了電除顫、氣管插管等高級生命復甦,兩三個小時後,他恢復了意識。” 吳來具説。
不足1%的成功搶救率成功了
隨着李先生的病情趨於穩定,家屬將其接回老家繼續救治。為表達感謝,他們特意製作了兩面錦旗,送給省立醫院。
“如果沒有他們,事情發生在家裏或者在路上,生命可能就結束了。”李然説。
確實,像李先生這樣的院外心臟驟停,發病率在逐年增加,但國內成功搶救率卻很低。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顯示,院外心臟驟停的搶救成功率甚至不足1%。
“及早心肺復甦、電除顫、高級生命支持以及復甦後的綜合護理,對於病人的搶救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伊朋説。
他認為,患者被成功搶救,得益於醫護人員的迅速介入,也得益於山東省立醫院強大的綜合救治能力和護理能力,“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這是醫護團隊努力的結果。”
伊朋提醒,如果發生院外心臟驟停,首先應該準確識別,同時進行心肺復甦,並第一時間求救120。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