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醫院停車難:有的單個車位成本達30萬,緩解需多方努力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11月10日消息,近年來,隨着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大幅提升,停車難問題飽受詬病,尤其是位於諸多大城市中心區的醫院,更是難上加難。

治病救人,爭分奪秒,而諸如心梗、胰腺炎等急症,更是容不得半點耽擱。醫院停車難會造成患者就醫體驗差、耽誤患者救治,甚至引起醫院周邊交通擁堵等系列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諸多問題的集中凸顯

家住北京東三環華威橋附近的徐先生,工作單位在西二環。每天清晨,某大型三甲專科醫院都是他開車上班的必經之路。“這短短几百米,要走上15分鐘甚至更長,就像‘腸梗阻’,過了這段路我才能鬆口氣。”他苦笑着説。

事實上,這種場面很常見,尤其是在位於一些大城市中心城區的大醫院附近,每天上午七八點和下午一兩點,醫院門口車流非常緩慢,有時幾乎接近停滯。每到此時,鳴笛聲、叫罵聲,此起彼伏,場面混亂。

有些時候,交警和醫院停車管理人員會進行交通疏導,但無奈車輛實在太多,想要快速通過完全不可能。但相比路人而言,排在醫院停車隊伍裏的患者及其家屬,心裏更是苦不堪言。

家住北京市北五環的於女士,妊娠三個月,家人考慮到某三甲醫院國際部硬件設施和醫療水平都很好,選擇去那裏產檢和生產。相對於普通門診,該院國際部停車位還算寬鬆,但無奈排隊等候的車輛也有太多,只能出一輛才能進一輛。“有幾次,我產檢都結束了,我先生還沒能等到車位。”於女士説。

而被擁堵在大醫院門口的患者,相當多的患者身體狀況堪憂,更有一些腦梗阻等急症患者“等不得”。徐先生説,有時候能看見救護車上有被搶救的患者,卻在幾乎“癱瘓”的道路上無可奈何。

“醫院停車難是諸多問題的集中體現。”北醫三院基建處處長趙奇俠指出,我國早期的醫院選址主要考慮方便居民就醫,大都建設在城市的中心位置,隨着國家經濟發展和城市規模擴大,患者開車就醫需求直線增加,而最初規劃的停車位遠不能滿足需求。

其實,不僅百姓有怨氣,醫務人員的“火氣”也很大。趙奇俠告訴記者,本着以人為本的精神,大多數醫院車位都優先給患者使用,擠壓了醫護人員的停車需求,他們不得不“各顯神通”,在醫院周圍尋找各類小區、寫字樓的停車資源。

成本是一道坎

去年冬天,陪母親去301醫院就診的袁女士,發現醫院和僅一路之隔的五棵松體育場地下的停車場是貫通的,停車非常方便。白天,患者和醫務人員可以使用體育場車位,晚上及其他非就醫高峯時間,體育場及附近場所的停車需求也可以在醫院得到滿足。

關注醫院停車問題近20年的趙奇俠,同時還擔任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靜態交通產業分會副會長。關於五棵松地下停車場項目建設方案的技術評審,他作為專家多次參與評選和建設的項目論證。

“由於五棵松地下停車場在規劃建設時得到了北京市政府極大的資金支持,打通長安街地下通道,給予土地使用方商業配套許可,項目得以成功落地,其經驗具有成本上的不可複製性。”據趙奇俠介紹,北京市交通委在制定“十三五”規劃時,曾有一個醫院停車課題項目規劃就是在醫院周邊的公共綠地或大學操場用地進行停車場建設,但最終在無資金資助的情況下,沒有一家醫院的項目落地。

據瞭解,國家住建部於2016年出台了《城市停車規劃規範》,規劃人口大於50萬人口的城市,要求醫院每10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要配置1.2個停車位。地下停車庫要達到這個配建指標,意味着每個新醫院建設中要拿出三分之一的建築規模來滿足停車。經過趙奇俠團隊測算,停車收入佔醫院營業收入不足千分之一,如此的停車場建築規模佔比,對醫院的建設發展非常不利。

在我國,很多大城市出台措施,鼓勵醫院在自有土地上建設機械式立體停車庫、停車樓來解決停車難問題。“例如,北京市曾在2014年到2016年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院停車市場。”趙奇俠説,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雖解決了部分停車問題,但從運營收益和投入成本的角度來看,收不抵支。在北京市內的醫院建設一個地下立體停車庫,每車位成本高達30萬元左右,患者和家屬則傾向將車停在醫院的地面車位或醫院外的公共道路旁,不願意去地下或周邊的大型停車場,按照現有停車收費規模和管理費用,社會資金運營的停車項目極難實現短期盈利,所以投資方積極性不高。

緩解停車難需多方努力

醫院停車難問題,不僅僅是交通擁堵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醫院、交通、住建、城市規劃等多部門合力解決。

除了增加醫院停車位,藉助交通部門疏通其周邊路況等措施之外,關注醫療衞生領域多年的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管理與創新研究所副教授沈羣紅指出,開展分級診療、預約診療、檢驗和化驗報告的數據化等業務,也可以有效地緩解停車難問題。

根據國家衞健委印發的《2019年深入落實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重點工作方案》,要求各醫療機構,科學建立預約診療制度,力爭預約時段精準到30分鐘,縮短患者按預約時間到達醫院後等待就診的時間。

記者最近在北京走訪的兩家三甲醫院,預約時段是在30分鐘內,但是到了醫院後,經歷取號、報到等流程後,還是得等上約1小時。還有些患者反映,針對開具化驗單、檢查單或者慢性病長處方,如果有個方便門診,就可以省去很多環節,減少患者及其車輛在醫院的停留時間。

“上述問題,隨着我國分級診療體系逐漸完善會有所緩解。”沈羣紅指出,目前,基層診療水平普遍需要提高,部分患者因為不放心而直奔大醫院就診,造成大醫院“看病難”和車位擁堵的狀況。分級診療涉及大醫院與二級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的合理分工問題,推廣“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服務模式,打通醫聯體內上下級醫院轉診渠道,藉助遠程醫療,幫助基層提升醫療水平,留住常見病、慢病患者。

沈羣紅還強調,隨着健康中國建設的推進,社會各方要積極提供疾病預防和干預的科普知識,提升公眾的健康素養,引導公眾樹立合理就醫的理念。

(原題為《醫院停車難題如何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64 字。

轉載請註明: 聚焦醫院停車難:有的單個車位成本達30萬,緩解需多方努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