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小杰 見習記者 李旭旭
5月20日早8點10分,隨着第一輛車從北海路向北駛上高架橋,濰坊城區北海路通亭街交通改造工程正式開放啓用。家住虞河路玄武街的張小鵬對通車的這一天期待已久,對她來説,有了這座橋,生活和生計都更容易了一點。
圍繞五岔路口的生活三角
5月20日,張小鵬照舊在店裏忙活着。她在玉清街北海路口西400米開了一個賣衞浴產品的商店,孩子在玄武街以北的錦華學校上學,倉庫在通亭街祥亭街路口附近。商店、學校、倉庫,組成一個將高架橋包圍在內的三角形。
“昨晚關門之後我還特意去看了看,今天這忙着店裏的生意還沒來得及去看呢。”談起剛通車的高架橋,張小鵬臉上是藏不住的欣喜,“這個橋真是太好了,既方便我送孩子,又方便我進貨。”
“2017年,家裏孩子上小學。當時就怕早上堵車,耽誤孩子上課耽誤我上班,就每天騎電動自行車送孩子。雨天的話,只要雨不是特別大也騎電動車。”張小鵬告訴記者,早上從家裏出發,直接往東走玄武街送孩子,然後經過原先的五岔路口再上通亭街去店裏,“現在有橋了,再也不怕五岔路口那會堵車了,也可以開車送孩子,不怕下雨了。”
“倉庫每天都要去,忙得時候一天得去三趟。”張小鵬去倉庫的交通工具是電動三輪車,她説這比轎車更適合拉貨,而且進小區送貨的時候也方便,“以前來回一趟得一個多小時,有的時候怕堵住還得繞路,要是遇上着急用的客户就容易耽誤事兒。”
據濰坊市車管所數據顯示,2010年,濰坊市汽車保有量為103萬輛。這十年間,汽車數量逐年增長,到2020年,達到近267萬輛。車輛越來越多加上城市發展得越來越好,對道路通行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此前的五岔路口在早晚高峯、節假日出行高峯等時間段已基本飽和。
“路這麼好走了,生意也能越來越好”
5月20日下午,記者跟隨張小鵬去了一趟倉庫,這也是北海路通亭街高架橋正式通車之後,她第一次從這經過。
15:30,張小鵬用手機給倉庫下單,準備出發去提貨。
15:40,開三輪從門頭出發。行駛在玉清街上,遠遠地看着高架橋,張小鵬感嘆道“這個橋晚上亮了燈肯定很漂亮”。
到了玉清街北海路橋下,看着拆除圍擋“好久不見”的路口,張小鵬有點摸不着頭腦,“這是咋走的,第一次走還不大會。”
但很快,她就找到了正確的路。
坐在電動三輪車上,迎面吹來的風還帶着雨後的水汽,涼涼地打在臉上,張小鵬騰出左手把上衣拉鍊又往上拉了拉。“修了這個橋,有大城市的感覺了,最起碼也能跟濟南比一比啦。”
15:46,抵達倉庫。“哇這才6分鐘,以後別説一天一趟,一天跑個七八趟也不成問題了。”
一進倉庫辦公室的門,工作人員就問道“張姐,是走新修的高架橋來的嘛”。圍繞着高架橋的討論瞬間就在這個辦公室裏展開了。
“今天下了班我高低也得去轉一圈!”“誒,你轉完回來告訴我怎麼走,明兒我也去!”
15:51,張小鵬裝完貨,準備返程。一個看起來二十歲左右的工作人員湊上來説:“張姐,你帶我去轉一圈唄!我也看看新橋。”另一位工作人員指着正在裝貨的一輛廂式貨車説道:“不用着急,明兒我開這個帶你去,咱上橋看!”
15:53,陰了大半天的天終於放晴,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張小鵬的身上,她擰動車把,開始返程。
“這往回走估計時間會長一點兒,得先認認路。”對於她進貨的路線來説,去倉庫的路線基本沒有變動,返程的路受到影響較大。
張小鵬一邊唸叨着“這該怎麼走啊”,一邊留心注意着路上的指示牌,“往那是玉清街、這邊是玄武街”。
到了原先的五岔路口所在位置,張小鵬看着大變樣的路口琢磨着路線。直行的綠燈亮了,她發動車子開了出去,“哎呀呀走錯了,應該左轉,這樣直接就上通亭街了。”
調轉車頭,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之後,她算了算跟之前的五岔路口相比能省下的時間,“以前得拐啊拐啊至少拐4次,現在一個左拐就行了,這樣還能少等好幾個紅綠燈呢。”
16:03,張小鵬回到了店門口。
“現在這路這麼好走,估計生意也能越來越好。”在店門口停好車,張小鵬扭頭又望了望高架橋。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