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贛深高鐵劍潭東江特大橋 鐵四院供圖
中新網武漢12月10日電 (張啓山)由此間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簡稱“鐵四院”)設計的贛(州)深(圳)高鐵10日開通運營。贛深高鐵設計負責人尚永太表示,該線路一頭挑起南嶺山脈,一頭挽住珠江入海口,穿越盆地、山區、丘陵、平原多種地貌,設計建造過程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並最大限度展示客家文化魅力。
尚永太介紹,贛深高鐵全長436.37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貫穿江西、廣東兩省五市,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京港高速的最南一段。通車後,贛州至深圳的列車運行時間將由過去的7個小時縮短為 2小時左右,不僅大大拉近江西省特別是贛州市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時空距離,而且結束了贛南地區沒有直達廣東高速鐵路的歷史,廣東省由此實現“市市通高鐵”目標。
圖為,贛深高鐵龍南東站 鐵四院供圖
贛深高鐵穿越盆地、山區、丘陵、平原、江河等多種地貌,包括眾多生態脆弱和敏感地帶。全線設有155座隧道、319座橋樑,橋隧比達到87%。全長10.24公里的龍南隧道是贛深高鐵“頭號”重難點工程,為Ⅰ級高風險隧道,其隧道最大埋深580米,沿線穿越12條斷層發育帶,面臨高水壓、軟巖大變形、湧水突泥等不良地質重大風險,最大日湧水量達1.8萬立方米等。
特別是需要跨越的東江,其作為珠江流域四大直流之一,是粵港兩地重要的飲用水源和重點水質保護區,為數千萬人送去了高品質的生活用水。為此,設計團隊堅持把“零污染、保水質”放在首位,大部分橋樑一孔跨越河道,減少水中墩設置,避免施工造成的河岸破壞;潼湖特大橋是全線最長橋樑,穿越潼湖國家級濕地公園。為了滿足濕地保護要求,建造過程中涉水橋墩採用鋼圍堰施工並設置泥漿沉澱池,通過集中收集排水管道的方式減少河水污染,最終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同時,贛深高鐵貫穿了客家文化重要地域,是一條“尋根之旅”,線路設計中也最大限度展示客家文化魅力。鐵四院設計的龍南東站以“雙龍聚首、贛南門户”為設計理念,從龍南圍屋中汲取靈感,以客家民居圍屋深挑檐的形象詮釋出龍南東站的客家新韻。其弧形的大屋頂猶如一座巨大的圍屋,將四線橋樑包裹其中,橋上為站台,橋下為候車廳,上下進出站均在圍屋之內,仿若當年圍屋起居。惠州北站作為全線規模最大的車站,站房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建築形象地提取了羅浮山延綿起伏的氣勢,中部弧形的玻璃托起紅色的斗拱,兩側層疊的水平線條猶如天鵝之翼,展現出惠州“鵝城”的騰飛之勢。
圖為,贛深高鐵贛深高鐵龍南東站 鐵四院供圖
此外,贛深高鐵也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振興之路。鐵路經過的贛南地區屬於羅霄山連片貧困區,既是共和國的“搖籃”,也是國家重點扶貧區域及革命老區,贛深高鐵開通將促進沿線經濟和旅遊產業快速發展;贛州被稱為“世界橙鄉”,在贛州西站不遠處,便有大型的臍橙採摘基地,贛深高鐵的開通將使更多的贛南臍橙走出果園駛向大灣區;贛南還是全國最大的稀土金屬生產基地,是名副其實的“稀土王國”,贛深高鐵的開通將打通運輸瓶頸助力區域發展,為贛南與東南沿海區域性經濟融合發展裝上新引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