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大江奔湧。科學家精神的分支流淌在科技領域,潤澤着新中國從向科學技術進軍邁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奮鬥歷程。
這些年,我們見證了科技的發展。懷着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精神,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起了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發端於“兩彈一星”的國防科技捍衞着國家安全、港珠澳大橋聯通起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雜交水稻給端穩中國人的飯碗增添着底氣、多路並進的疫苗研究為人民生命健康構築起安全防線……
這些年,我們也聆聽着發展的呼喚。世界科技發展百舸爭流,如何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如何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如何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攻克科技創新的“婁山關”“臘子口”,離不開有精神支撐的科研大軍。當創新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弘揚科學家精神,更需要把握時代脈搏。
把握時代脈搏,我們不能不回看來路。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們篳路藍縷,為科學家精神寫下開篇;以孫家棟、袁隆平、屠呦呦等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為代表的科學家們嘔心瀝血,豐富發展着科學家精神的內涵;還有以黃大年、南仁東為代表的許多科學家們,用生命把科學家精神化為了科技自立自強的實踐。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新時代科學家們,他們有把個人追求融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事業的眼界,有在市場經濟浪潮中不為名利遮望眼的意志,有在科研中千淘萬漉只為真的目標,有在接續奮鬥中甘為人梯的胸懷……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技越進步,就越不能忽視精神的作用。《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指出,要以塑形鑄魂科學家精神為抓手,切實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積極營造良好科研生態和輿論氛圍。
喬木亭亭倚蓋蒼,櫛風沐雨自擔當。勇當科技創新排頭兵,是歷史賦予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有里程碑就有鋪路石,偉大有偉大的意義,平凡也有平凡的價值。當科學家精神流淌在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心裏,每個人都書寫着科技發展的嶄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