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新傳第三回|便捷出行舒心願,樂享交通新畫卷

鐵甲飛龍地下游,通衢窄巷公交走。

單車綠行任馳騁,一城氣脈永奔流。

原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上回書説到,科技創新讓北京智造聲名遠揚,您看準嘍,這個“智”不是那個“制”,這是智力的智,就是説,要讓百姓過上更加智慧美好的生活。

話説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北京城市交通裝上了科技智慧的翅膀,給百姓出行帶來的福祉:想都不敢想,10條地鐵線運營間隔兩分鐘,公交準確率達97%;有了藍牙嗅探技術,全市1181個停放區實現共享單車入欄結算……

這十年,京城百姓出行環境可以説大變樣兒--北京軌道交通線網總規模達到1148公里;公交線路從1107條增長至1633條,運營里程增長近1萬公里;自行車也回來了,綠色出行意願全國第一!

今兒咱就跟隨幾位市民的腳步,他們的十年交通之變。

地鐵跑出加速度 藝術裝點出行路

前兒是國慶節後頭一個工作日,家住新宮的小夥兒劉誠遠,再一次踏上地鐵19號線“快速穿城”之旅。小西服小皮鞋,從事金融行業的他,坐在地鐵上認真地看着電腦。

列位有所不知,這要擱在過去,早晚高峯擠地鐵,鞋都能擠丟一隻。

“別説有個座兒了,能上去車就算不錯。下車您瞧吧,皮鞋上全是鞋印子,襯衫上的褶子能被別人火熱的胸膛熨平了。”劉誠遠一提起當年擠地鐵的情景,話就多。

不過,這些都是老黃曆了,自打兩個多月前19號線太平橋站開通,劉誠遠的幸福生活隨之開啓。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這趟線有大招--那就是快。要説這19號線還真是名不虛傳,新宮站上車、太平橋站下車,從城外到城裏,用不了半小時。時間縮短了十來分鐘,有座的地鐵,讓好些人從容了許多,早上也敢多睡20分鐘了。

半小時,不僅能讓劉誠遠從南四環外“飛抵”金融街,還能讓他出差去機場更快,草橋站無縫換乘機場線,出個差,就跟上班一樣方便。

驚喜還沒完。愛逛美術館的劉誠遠沒想到,每天能用欣賞藝術的心情,細品一條地鐵線的各座車站,來一場“時空藝術之旅”--平安里賞上元天燈,太平橋品商海潮湧,景風門觀城池柳蔭……“這哪兒是地鐵呀,整個兒一個地下美術館!”

説到這兒,咱再看一組數字:北京城市軌道交通路網總里程由442公里發展到783公里;車站由261座增加到463座,運營線路由16條增加至27條。十年來,城市軌道交通就像一幅“軌道上的都市生活”畫卷,徐徐展開。

您或許記得,曾經,北京多數地鐵線路的最小間隔在3到4分鐘之間。但通過車車通信系統,車與車直接“對話”,目前有10條線路最小行車間隔只有兩分鐘,在世界上都處於領先水平。

便捷、準時、快速,這些優勢足以使北京地鐵成為通勤首選,也讓北京交通指數近年來穩定在了“輕度擁堵”級別。各位,您説咱北京地鐵厲不厲害!

從此不怕路途遠 公交路網一線牽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問題又來了,怎麼能讓市民出了家門就能快速上地鐵?北京公交可露臉了。一條條服務地鐵接駁的開線消息,您可別小瞧了它,意義大着呢,解決了2782個小區居民的出行難題。

這不,同樣是早高峯,家住朝陽築華年小區的白宇,走出小區100米就登上了專213路,坐3站,這車便能將他送到地鐵立水橋南站,再換地鐵5號線,不出半小時就到了東單的單位。

用白宇的話講,日盼夜盼,終於把這條公交盼來了!過去步行到地鐵站,怎麼也得花個一二十分鐘;想騎個共享單車,還經常搶不到。趕上颳風下雨天,這段説長不長、説短不短的路,還真叫人頭疼。

就在今年初,白宇這樁煩心事翻篇兒了!挺漂亮的純電動公交車,開到了小區門口,困擾小區6000多居民的出行難題解決了。

您別説,這條微循環線路還真挺特別,14個站,兩頭連着倆地鐵站--14號線善各莊站和5號線立水橋南站,方便了北五環外不少居民區。

抬腳就上公交車,在越來越多的小區門口成為現實。十年來,北京公交線路從1107條增長到1633條;運營線路長度從33279公里增長到42726公里。300餘條微循環線接駁軌道交通和公交幹線,日均服務約50萬人次短距離出行。

有人可能要説了,公交確實很方便,就是速度有點慢。看來您這觀念可該“刷新”了。十年來,北京加快公交專用道施劃,公交專用道總里程由655車道公里增加至1005車道公里,“五橫、七縱、一環、五放射”專用道網絡已初步形成。

“三環上的公交線路,早晚高峯速度完勝私家車!”白宇常去北三環辦事,高峯期坐在300路公交車上,一路暢通無阻,感覺倍兒棒。

路寬景美騎行暢 書寫生活新時尚

您聽説這事了嗎?就那兩個輪子、全靠腳蹬的自行車,這兩年又火了起來。

聽聽京城騎行圈小有名氣的宋偉怎麼説。

作為騎行俱樂部掌櫃的,宋偉幾乎天天騎車出行。“騎行的理由?路寬、景美,還能健身,好處太多了!”

“就拿這二環路來説,過去車多、混行,不受騎車人待見。可這兩年,慢行環境眼瞅着一天天的變好了。”説起二環路的騎行感受,宋偉如數家珍。

先説安全。南二環陶然亭橋區,地面上一連串立體反光道釘,將機、非車道隔離,夜裏還能發光警示;容易產生衝突的路口,交管部門安裝了醒目的柔性隔離柱。

再看空間。西二環月壇南橋等許多路段,從過去約兩米寬的自行車道,拓寬到三四米。跟朋友並排騎行或者超車,再不用藉機動車道了。月壇北橋、鼓樓北橋等路口,還陸續“上新”了非機動車專用信號燈,實現騎行過路口一次左轉,通行時間大大縮短。您説,這騎行環境是不是槓槓滴!

宋偉組建了500人規模的騎行俱樂部,用兩個輪子,感知古都新城的變化。他們常去通州大運河,從漕運碼頭出發,沿着河道騎行,彷彿置身畫中;他們體驗昌平42公里騎行綠道,在不同公園、“城市森林”中穿梭;他們打卡首條自行車通勤專用路,在高架橋上毫無干擾地暢快騎行……

不得不説,近十年來,北京騎行環境有了質的飛躍。咱還拿數據説話,北京自行車出行比例,由2012年的8.8%上升到2021年底的16.9%。共享單車年騎行量達9.5億次,日均騎行量超過240萬人次。目前,北京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台用户超3000萬人,日均服務630萬人次綠色出行。聽説有一項綠動出行的活動正式註冊用户已經突破215萬人,累計碳減排量22萬餘噸。

這正是:“人悦其行車路暢,綠色低碳譜新章。”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刊頭題字/周家望

古都新傳第三回|便捷出行舒心願,樂享交通新畫卷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孫宏陽 鄧偉

流程編輯:U022

【來源:京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04 字。

轉載請註明: 古都新傳第三回|便捷出行舒心願,樂享交通新畫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