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騰與卡羅拉的驚天一撞,究竟撞出了什麼?

汽車安全本身是一個極其嚴肅的話題,但近期一家汽車媒體拍攝的碰撞測試節目,卻顯得很不嚴肅。1月17日,這家汽車媒體發佈了一期卡羅拉與速騰的碰撞測試視頻,不同於IIHS、Euro NACP、中汽研、中保研等等權威測試機構的碰撞測試,這家媒體選擇了用卡羅拉與速騰以64km/h的速度對向進行50%偏置碰撞的方式,美名其曰“正面較量”。

速騰與卡羅拉的驚天一撞,究竟撞出了什麼?

這樣的“對撞”雖然噱頭十足,但真正對汽車知識有了解的網友就不買賬了。

在權威機構的碰撞測試中,始終是採用單車以多角度撞擊固定物體的方式展開。為何權威碰撞測試機構從未出現過“對撞”的形式?這也是因為“對撞”中的不可控因素過多,無法保證“變量”最小化和測試結果的高精準度。

而在這一次碰撞測試中,在沒有假人數據和車輛潰縮數據的前提下,節目組得出結論稱,從兩款車的表現來看,卡羅拉的車身多部位變形,發動機艙潰縮程度大。這其中的“看”,顯然只是“肉眼”在看。

速騰與卡羅拉的驚天一撞,究竟撞出了什麼?

不過,事實上,通過肉眼看到的,並非兩款車在安全性能上的“差距”,而是日系車和德系車在碰撞策略上的本質不同。眾所周知,大眾的MQB平台與豐田的TNGA架構都是各自的“法寶”。但少有人知的是,兩者在吸能處理上有種不同的處理策略。

以速騰所在的德係為例,長久以來,德系車更注重車身硬度,碰撞策略也更偏重“攻擊性”,而卡羅拉背後的日系,則是相對“防守型”結構,更重視人員安全。相比之下,兩種碰撞方式各有千秋。雖然德系的“碰撞兼容性”較差,容易對其他車輛造成插入式傷害,但更高的車身硬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車輛殘值;但是對人員安全而言,日系的防守型吸能結構,顯然可以更大程度上保護人員安全,降低損害。

速騰與卡羅拉的驚天一撞,究竟撞出了什麼?

在這一點上,豐田GOA車身技術的核心,就是讓“吸能車身”和高強度駕駛室能夠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並將其分散至車身各部位結構中,確保座艙中駕乘者的安全。要知道,時速高達100km/h以上的事故,基本上什麼車都是報廢狀態, 也因如此,人員保護的價值和意義高於一切。

此外,節目組還強調了卡羅拉無自動落鎖,手動鎖車進行測試。這又是一個網友們集中吐槽的點。一是節目組選取的低配卡羅拉本身就沒有配置自動落鎖。二是碰撞後自動解鎖功能可能導致碰撞後處在翻滾狀態下的車輛,將車內人員甩出車外,這在安全上並不應作為“優勢”來衡量。

速騰與卡羅拉的驚天一撞,究竟撞出了什麼?

不得不説,一場來自權威機構的碰撞測試,都未必能100%準確地反映出車輛的安全等級,這一次卡羅拉對撞速騰的媒體“對撞”測試,則更與“公正、客觀、嚴謹”相差太遠。而如果要將這場碰撞測試當成一場“娛樂”節目來觀賞,對其中的兩款車型而言,顯然是不公平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8 字。

轉載請註明: 速騰與卡羅拉的驚天一撞,究竟撞出了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