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夏糧收購季,賣糧再一次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今年夏糧收購的一個明顯特徵是市場化收購加速,多元市場主體積極入市收購,農户賣糧有了更多選擇,可以隨行就市、擇機售糧,實現好糧賣好價。
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稻穀和小麥連續多年產大於需,但優質糧食供給不足是一個明顯的“短板”。近年來,我國通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增加優質糧食的供給。2018年,國家在繼續保留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基本框架的同時,下調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為糧食加工貿易企業市場化操作留出了足夠空間。糧食加工貿易企業可以通過提高收購價格引導更多農户按照企業標準種植,引導糧食種植從“多產糧”到“產好糧”轉變。這樣既可以解決農户種糧的銷售問題,又可以為企業提供穩定、優質糧源,可謂一舉兩得。
目前,我國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好糧好價的價格機制逐漸形成。從今年夏糧收購市場看,優質優價導向作用明顯,優質小麥市場機會明顯多於普麥。在河北、山東、河南甚至一些已經啓動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的小麥主產區,優質小麥價格逐步提升,有的地方優質小麥入庫價格達到每斤1.30元至1.32元,一些優質小麥主產區甚至出現搶購的現象。
對於農户來説,價格是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指揮棒。在優質優價市場化機制形成過程中,農民種植觀念逐漸發生變化。一方面有了最低收購價託底,農户種糧可以保證收回成本;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農户市場意識逐漸增強,根據市場需求安排糧食生產,通過種植優質糧食獲取更好的收益。經過幾年市場錘鍊,種好糧賣好價的市場經營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農户種植優質糧食蔚然成風。
在一般情況下,農户根據市場需求種好糧賣好價,可以獲得很好的種植收益。然而,如果沒有好的銷售渠道和增值途徑,“優糧不優價”的情況也較為普遍。這種不確定性讓農户心裏沒底,在調整種植結構時顧慮重重。有的農户堅持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裏,既種植普通糧食,也種植優質糧食;有的農户即使全部種植優質糧食,也會選擇種植不同品種的糧食,儘可能化解市場風險。這不僅有違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的初衷,也不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
解決農民種植優質糧食的後顧之憂,關鍵是要為優質糧食找到出口。有的地方為了鼓勵引導農民種植優質糧食,重點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訂單農業、入股分紅、託管服務等方式,將小農户融入農業產業鏈。還要積極引導廣大農户與加工龍頭企業簽訂種植訂單。培育壯大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加工企業與農民按照優質優價的原則,簽訂收購訂單,讓農户種糧食更安心,種好糧更有勁。(作者: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