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模式是寧夏農技推廣總站和原州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單位,經過多年研究探索,引進並創新的配套的旱作節水農業技術體系,實現了地膜覆蓋技術從半膜平鋪向半膜壟溝栽培轉變、從半膜覆蓋向全膜覆蓋轉變、從半膜平鋪穴播向全膜覆蓋雙壟溝播轉變,以及從播期覆膜向秋季、早春(頂凌)覆膜轉變,適用於寧南山區所有玉米種植區的推廣。

一、玉米全膜雙壟集雨溝播種植關鍵技術流程

選地整地→施肥→土壤消毒→起壟覆膜→覆膜方法→覆後管 理→種子準備→播種→苗期管理(出苗—拔節)→中期管理(拔 節—抽雄)→後期管理(抽雄—成熟)→適時收穫。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1、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力中上, 土壤理化性狀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坡度在 15℃以下的地塊,不宜 選擇陡坡地、石礫地、重鹽鹼等瘠薄地。 在伏秋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深耕滅茬,深耕達到 25~30cm,耕 後及時耙耱。秋 整地質量好的地 塊,春季儘量不耕翻,直接起壟覆膜;秋整地質量差 的地塊,覆膜前要淺耕,平整地表, 有條件的地區可採用旋耕機旋耕,做到地面平整、無根茬、無坷垃,為覆膜、播種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2、施肥

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應加大肥料施用量。一般畝施優質腐熟農家肥 3 000~5 000kg(若計劃採用一膜兩年用,由於第 二年施肥困難, 第一年農肥施用量應增加到 每畝 7 000kg 以上),起壟前均勻撒在地表。 畝施尿素25~30kg,過磷酸鈣 50~70kg,硫酸鉀15~20kg,硫酸鋅 2~3kg 或畝 施玉米專用肥 80kg,划行後將化肥混合均勻撒在小壟的壟帶內。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3、土壤消毒

地下害蟲為害嚴重的地塊,起壟後每畝用 40% 辛硫磷乳油 0.5kg 加細沙土 30kg, 拌成毒土撒施,或兑水 50kg 噴施。 雜草危害嚴重的地塊,起壟後用 50%乙草胺乳油 100g 兑水 50kg 全地面噴施,每壟噴完後及時覆膜。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4、起壟覆膜

1.秋季覆膜:前茬作物收穫 後,及時深耕耙地,在 10 月中下旬起壟覆膜。此時覆膜能夠有效 阻止秋冬春三季水分的蒸發,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但是地膜在田間保留時間長,要加 強冬季管理,秸稈富餘的地區可用秸稈覆蓋護膜。

2.頂凌覆膜:早春 3 月土壤消凍 15cm 時,起壟覆膜。此時覆膜可有效阻止春季水分的蒸發,提高地温,保墒增温效果好。可利用春節剛過勞力充足的農閒時間進行起壟覆膜。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5、覆膜方法

選用厚度 0.008~0.01mm、寬 120cm 的地膜。沿邊線開 5cm 深的淺溝,地膜展開後,靠邊線的一邊在淺溝內,用土壓實。另一邊在大壟中間,沿地膜每隔 1m 左右,用鐵鍁從膜邊下取土原地固 定,並每隔 2~3m 橫壓土腰帶。覆完第一 幅膜後,將第二幅膜的一邊與第一幅膜在大壟中間相接,膜與膜不重疊,從下一大壟壟側取土壓實,依次類推鋪完全田。覆膜時要將地膜拉展鋪平,從壟 面取土後,應隨即整平;或選用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覆膜機進行機械覆膜。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6、覆後管理

覆膜後一週左右, 地膜與地面貼緊 時,在溝中間每隔 50cm 處打一直徑 3mm 的滲水孔,使壟溝的集雨入滲。 田間覆膜後,嚴禁牲畜入地踐踏造成地膜破損。 要經常沿壟溝逐行檢查,一旦發現破損及時用細土蓋嚴,防止大風揭膜。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7、種子準備

1.選用良種

2.種子包衣。地下害蟲重、玉米絲黑穗病輕(田間自然發病率小於5%)的地區,幹籽播種時,可選用 20%丁·戊·福美雙懸浮種衣 劑,按藥種比 1 : 60 進行種子包衣。

3.藥劑拌種。地下害蟲輕、玉米絲黑穗病重的地區,幹籽播種 時,可選擇的藥劑有 2%戊唑醇拌種劑,按種子量的 0.3%~0.4%拌 種用。地下害蟲重、玉米絲黑穗病也重(田間自然發病率大於5%) 的地區,採用2%戊唑醇按種子重量的 0.4%拌種,播種時再用辛硫 磷顆粒劑按每畝 2~3kg 用量種肥下地。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8、播種

1.播種方法:採用穴播機或點播器按規定的株距將種子破膜穴播在溝內,每穴下籽 2~3 粒,播深 3~5cm,點播後隨即踩壓播種孔,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或用細沙土、牲畜圈糞等疏鬆物封嚴播種孔,防止播種孔散墒和遇雨板結影響出苗。

2.合理密植:依據土壤肥力狀況、降雨條件和品種特性確定種植密度。 年降雨量 300~350mm 的區域以 3 000~3 500 株/畝為宜,株距為 35~40cm;年降雨 350~450mm 的區域以 3 500~4 000 株/畝為宜,株距為 30~35cm;年降雨量 450mm 以上區域以 4 500~5 000 株/ 畝為宜,株距為 24~27cm。肥力較高,墒情好的地塊可適當加大種植密度。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9、苗期管理

(出苗—拔節)

1.破土引苗: 在春旱時期遇雨, 覆土容易形成板結,導致幼苗出土困難,使出苗參差 不齊或缺苗,所以在播後出苗時要破土引苗,不提倡溝內覆土。

2.查苗補苗:在苗期要隨時到田間查看,發現缺苗斷壟要及時移栽,在缺苗處補苗後,澆少量水,然後用細濕土封住孔眼。

3.定苗:幼苗達到 4~5 片葉時,即可定苗,每穴留苗 1 株,除去病、弱、雜苗,保留生長整齊一致的壯苗。

4.打杈:全膜玉米生長旺盛,常常產生大量分櫱(杈),消耗養分,定苗後至拔節期間,要勤查勤看,及時將分櫱徹底從基部掰掉, 注意防止玉米頂腐病、白化苗及蟲害。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10、中期管理

(拔節—抽雄)

當玉米進入大喇叭口期,追施壯稈攻穗肥,一般每畝追施尿素 15~20 kg。追肥方法可採用玉米點 播器或追肥槍從兩株中間打孔施肥,或將肥料溶解在150~200kg 水中,用壺在兩株間打孔澆灌 50ml 左右。玉米全膜雙壟溝播後,水肥熱量條件好,雙穗率高,時常還出現第三穗,應儘早掰除第三穗,減少養分消耗。此期要注意防治玉米頂腐病、瘤黑粉病及玉米螟等蟲害。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11、後期管理的重點是防早衰、 增粒重、防病蟲

要保護葉片,提高光合強度,延長光合時間,促進粒多、粒重。肥力高的地塊一般不追肥以防貪青;若發現植株發黃等缺肥症狀時,應及時追施增粒肥,一般以每畝追施尿素 5kg 為宜。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12、適時收穫

當玉米苞葉變黃、籽粒乳線消失、籽粒變硬有光澤時收穫。果穗收後搭架或晾曬,防止淋雨受潮導致籽粒黴變, 待水分含量降至 14%以下後,脱粒貯藏或銷售。果穗收後,秸稈應及時收穫青貯。 不採用一膜兩年用的地塊可在秸稈收後,將地膜保留在地裏, 保蓄秋、冬季土壤水分,在第二年土壤消凍後頂凌覆膜時撤膜、整 地、施肥、起壟、覆膜。注意殘舊地膜的回收。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二、增產機理

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是將傳統半膜起壟改為起壟全地面地膜覆蓋,將“膜面集雨、覆蓋抑蒸、壟溝種植結合,田間形成全方位 的、大面積的集流面,將多時段的降雨集中在關鍵期應用,解決因 春旱嚴重影響播種問題。

(1)增温效應:覆膜增温的主原因有兩個:一是抑制土壤水分蒸發,減少熱量耗散;二是地面覆膜使太陽輻射可大量透過膜面被 土壤吸收,同時膜面的良好氣密性及膜內附水滴對長波輻射的阻 隔作用,使得地面輻射減少,從而使淨輻射增加。寧南山區氣候類型多樣,地膜覆蓋的增温效應不盡一致,並且不同土壤類型,不同 時期,地膜覆蓋的增温效應也不同。一般來講,地膜覆蓋作物從播到收,隨氣温升高和葉面積增大,增温效應漸弱。地膜覆蓋農田的 地温變化有隨着土層加深而逐漸降低的趨勢。5cm 地温日變化,以 20:00 時為最大增温時段,以 14:00 時為地温最高時段。在不同氣 候條件下,增温效應有明顯差異。晴天增温多,陰天增温少;寒潮天 氣來臨、氣温劇降時,增温效果明顯。覆蓋度越大,增温保温效果越好。東西行向日照時間長,光照強度大,其增温值比南北行向高。由於膜內熱量的橫向傳導與氣流移動,形成水平增温梯度,故以地膜覆蓋中心地温最高。地膜覆蓋對作物耕層土壤的顯著增温階段出現在封壟以前。據固原市原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多年的試驗研究, 全膜雙壟集雨溝播玉米整個生育期內,0~25cm 土層>℃有效益積温達到 3152.81℃,比常規覆膜增加 539.98℃,比露地增加至少在 1050℃以上。在不同的生育期內,播期增加 4.9℃,苗期增加 6.8℃,拔節期增加 4.97℃,大喇叭口期增加 3.33℃,抽雄期增加 2.0益,成熟期增加 1.42℃。可使玉米生育期提前 5~15d。有效積温的 增加不僅有利於玉米的生長髮育和增產,而且為中晚熟品種種植 區域的擴大和寧南山區地膜玉米種植區域的擴大提供了理論依據和保證。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2)保墒作用:土壤水分狀況是作物生長的關鍵因素,對作物 的生長髮育和產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據固原市 2008~2012年氣象資料顯示,作物播種期(3~4 月份)降雨量不足年降雨量%15,而 7~9 月份降雨量超過年降雨量75%~%80,因此對作物播種和出苗極為不利。

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技術,採用大小雙壟的集雨效果,將冬春 5~10mm 有限降雨最大限度地蓄積並保存於土壤中, 以保證早春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有效促進土壤—作物水分的 良性循環和調節土壤水氣分配,進而使土壤的水、肥、氣、熱狀況重新組合。農田覆膜後,土壤水分的蒸發 受到地膜的物理阻 斷,切斷了與大氣間 的水分和能量交換, 有效地抑制了土壤 的水分蒸發,因而水 分的散失較少,土壤 的含水量相對穩定, 使土壤表層的結構 得到穩定程度的恢復,降低土壤侵蝕,增加水穩性大團聚體及其結 構穩定性,改善土壤結構。地膜覆蓋使土壤水分垂直蒸發受到阻 擋,迫使水分做橫向和放射性蒸發,蒸發速度相對減緩,總蒸發量 大幅度下降,土壤水 分在較長時間內貯 存於土壤中,達到良 好的保墒效果。同 時,地膜覆蓋後,加大了土壤熱梯度差 異,促使深層土壤水 分上移量增加。又因 土壤水分受地面阻 隔而不能散失於大 氣,就必然在膜下進行“小循環”,即凝結(液化)—汽化—凝結—汽化, 這樣會使土壤深層水分逐漸向上層集積。這種能使下層土壤水分 向上移動的作用,稱之為“提墒”。提墒效應為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和增加產量創造了條件。據測定,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栽培,播期耕作層(0~20cm)土壤含水量 18.8%,比常規種植增加 5.2 個百分點以上,為作物播種與出苗創造了良好的土壤水分條件,顯示了較高 的蓄水保墒、逆境成苗的效果。 在不同生育時期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土壤含水量平均為 15.68%,比播期半膜增加 2.6 個百分點以上。0~100cm 土壤貯水量:播期全 膜覆蓋雙壟集雨溝 播土壤貯水量為230.2mm,比播期半 膜覆蓋高 50.7mm,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增加 45~50m3。降水利用率 達到 74.72%,水分生產率達到 2.01kg/(mm·畝),比常規栽培增加 0.43kg/(mm·畝),增幅為 20.38%。 覆膜玉米比露地玉米土壤耕層含水量增加 33.5%,每畝耕層(0~40cm)可增加水分 3.4~4.2t。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3)促進養分轉化:地膜覆蓋後,土温升高,水分含量較穩定, 為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並使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 加強,蚯蚓數量與活動量增加。覆膜土壤各類微生物種羣比露地土壤顯著增加,細菌數量增加 82%~ 140%,放線菌增加 70%~125%,硝化菌數量增加 40%~57%,自 生固氮菌數增加 4%~8%。細菌等微生物活動旺盛,加速了有機質的分解。

(4)改善土壤物理性狀:覆膜后土壤水分蒸發減少,避免了人 畜或機械的耕作次數,使土壤基本結構保持較好。同時,還增加了 土壤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對鹽鹼地來説,覆膜大幅度減少水 分蒸發,隨水分運動帶到地表的鹽分減少,鹽分不易在表層聚集, 抑制返鹽的效果比較顯著,特別是有利於玉米的出苗和全苗。據調 查,鹽鹼地玉米覆膜後,出苗率提高60%左右。

(5)防、除田間雜草:一般蓋膜除草率在 65%以上。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04 字。

轉載請註明: 寧南山區玉米全膜覆蓋雙壟集雨溝播種植,具體技術如下,值得推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