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巍巍崑崙,茫茫雪域,礫石戈壁,高寒缺氧。新疆紅其拉甫邊檢站執勤三隊副隊長孫超,二十六年如一日堅守崗位、忠誠履職,將自己的初心使命書寫在帕米爾高原。
走進蔬菜大棚,青椒、黃瓜、茄子、西紅柿……各種作物長勢旺盛。很難想象,在含氧量為平原的48%、年平均氣温為零下9攝氏度的帕米爾高原,憑着不服輸的精神,孫超創造出一片綠洲。
1996年,17歲的孫超入伍來到祖國最西端的紅其拉甫邊檢站。
在這裏,條件十分艱苦。“當地有句順口溜: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襖。許多戰友因為吃不上新鮮蔬菜而頭髮脱落、口腔潰爛,有的還患上敗血症。”孫超回憶,“剛來時,我也很不適應。可是,我決定戰勝它,下了決心,種菜!”
高寒、缺氧、土層薄、紫外線強,要種菜,絕非易事。
為了改良土壤,孫超和戰友從幾十公里外拉來土和羊糞;為了給大棚保温,他經常裹着鋪蓋睡在大棚裏,半夜起來燒炭燒柴增温;為了提升種植技術,工作之餘,他白天趴在地裏測地温、量酸鹼,晚上鑽研農業書籍……
孫超不斷探索,也經歷了不少挫折:種出的胡蘿蔔太硬,西紅柿只開花不結果……“失敗了就再來!”孫超不放棄。紫外線曬傷了臉,石頭磨破了手,用壞了30多輛手推車,寫下60多萬字農業知識筆記……經過1000多個日夜的反覆嘗試,孫超終於攻克了高原蔬菜種植技術難題,給高寒的帕米爾增添了一絲綠色。
如今,孫超已在高原成功種植39種蔬菜、養殖11種家禽,發展了8座大棚,戰友們説他在“萬仞冰峯”開闢出“十畝江南”,為其取名“雪域江南苑”,把這裏當成在高原戍邊的温暖依靠。
守國門,還要暖民心。“富邊興民和戍邊固邊同樣重要。”孫超説。駐地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孫超嘗試發展蔬菜大棚的成功,讓當地幹部羣眾慕名而來。孫超傾囊相授,把所有高原種植養殖知識和經驗傳授給當地幹部羣眾。指導籌辦牛羊養殖合作社,幫助建成50餘座温室大棚、100餘個安居房庭院拱棚,發動身邊同事長期資助特困家庭……孫超成了當地民族團結進步的紐帶,帶領當地羣眾脱貧致富。
對羣眾柔情似水,對工作鐵肩擔當。在反恐維穩、打擊槍支毒品走私、防範境外疫情輸入的前沿陣地,孫超深知責任使命之重大。隊伍轉改後,孫超一邊繼續自己的種植和養殖事業,一邊鑽研移民管理知識,邊檢業務能力得到迅速提高。2020年孫超被公安部評為“全警實戰大練兵標兵個人”。
“立下志,就要當一顆螺絲釘;邁開腳,就要做一頭老黃牛;抬起頭,就要成為改革發展的急先鋒。”孫超如是説,如是做。26年來,常年駐守高原導致風濕病和胸骨變形,面對地方企業高薪聘請,面對與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景,孫超5次拒下高原。
“深夜裏,我和愛人説了很多話,也流了很多淚。”一邊是心中的職責使命,一邊是對家人的虧欠,孫超內心很矛盾,但還是選擇了留下。“在站裏幾十年,吃過那麼多苦,也嚐了許多甜,我捨不得,還想繼續在高原服務。如果非要有一個駐守的期限,我想,是一輩子吧。”孫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