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海的煙火氣逐步回到我們身邊時,還有這樣一羣人依舊奮鬥在戰“疫”一線,普陀區中心醫院內科監護室護士長王冬麟便是其中一位。
在上海此輪疫情防控期間,王冬麟作為醫療組組長,帶領6名隊員,挑起了普陀區規模最大的隔離點——華明苑集中隔離點醫療工作的重擔。自4月3日進駐隔離點,兩個多月來,他和團隊已接收3000餘名密接人員。在疫情防控最吃勁階段,7名隊員要同時負責700餘名密接人員的照護工作。
眼下,王冬麟仍然堅守在隔離點,他説:“選擇這份職業便註定選擇無悔的奉獻,我們會守護好這裏的每一個人,期待他們早日走出隔離點,和家人團聚。”
給自己排滿班頭,咬咬牙堅持下去
王冬麟曾多次進駐隔離點,最近的一次就在今年2月份。剛撤出隔離點不久,戰“疫”警報再度拉響,他沒有猶豫,稍作休整便帶着6名隊員進駐這一普陀區規模最大的隔離點。
4月,上海疫情正處膠着的高位平台期。在隔離點,半夜入住的密接人員絡繹不絕,最晚的一次,團隊忙到了凌晨4點。與病毒競速,休息太過奢侈。稍稍打個盹,早上8點,王冬麟又準時出現在崗位上。
為了讓醫護儘可能輪流休息,身為組長的王冬麟給自己排滿了班頭。從早上8點忙到凌晨所有工作收尾,幾乎成了他在那段時間雷打不動的作息表。
在隔離點最需要做好溝通和解釋工作,緩解密接人員的焦慮情緒。為了及時回應密接人員的疑問,隔離點專門備了一台工作手機用來答疑。“每分鐘都有四五十條信息湧進來,剛回答完一個問題,對話框就會馬上被其他信息覆蓋。”王冬麟説,“消息通知的紅點彷彿永遠點不完,現在一有羣消息震動,我就會有立刻回覆的條件反射。”
王冬麟坦言,長時間疲勞作戰的確非常辛苦,但一想到自己的同道們,便咬咬牙再堅持下去,“整個上海的醫務人員都在堅持,我有什麼理由退縮!”
如今上海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隔離點的密接人員日漸減少,“工作越來越順,心態越來越好,信心越來越足!”王冬麟説。
經歷武漢最艱難的戰“疫”,不曾停歇持續戰鬥
1990年出生的王冬麟已是一名實打實的戰“疫”老兵。
早在2020年除夕夜,他就作為上海市首批援鄂醫療隊成員逆行武漢,在金銀潭醫院奮戰了67個日夜。返滬後,他又主動請纓,前往浦東機場、隔離點參加核酸採樣。他還參與疫苗接種工作,最多時一天要為200多名市民完成新冠疫苗接種,一度打針打到手抖,拇指和腰背持續性痠痛。
王冬麟重視醫療防護是出了名的,每當有新成員加入,他總會對其加強防護操作的培訓,還特地錄製視頻,幫助醫護更好地掌握防護要點。
“只有最嚴格、高標準的醫療防護,保護好我們自己,才能更好地幫助密接者。”王冬麟時刻提醒隊友,隔離點每天都可能存在需要轉運至方艙的陽性感染者,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做好防護,才能持續戰鬥。”在他的努力下,華明苑集中隔離點全體工作人員至今無一人感染。
“老黨員永遠衝在最前線,這回我來做表率”
做了11年護士,當初懷揣着好奇推開護理行業的大門,王冬麟覺得,歷經時光沉澱,這份工作飽含着一份“特殊”的情懷,也意味着堅持與不妥協。
從小護士到護士長,從跟隨者到領路人,回憶職業生涯中的高光時刻,他直言,難忘2020年在武漢抗疫一線,火線入黨,成為一名光榮的預備黨員,“如果説最初衝鋒在抗疫一線更多是出於勇氣,那麼如今,胸前的黨徽指引我,危難時刻,一定要站出來!”
在王冬麟的率先垂範下,醫療組中的年輕後輩也深受感染。出生於1996、1997年的兩名隊員直接在隔離點寫下入黨申請書。
“在武漢,老黨員們永遠衝在最前線,如今該是我們青年黨員做表率的時候。戰‘疫’有我,‘疫’無反顧”王冬麟説。
作者:李晨琰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姜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