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郵報》社長、德國人夏禮賢(Harald Brüning)5月30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動態清零”是一項嚴格控制、最大限度抑制病毒的策略,儘管會在一段時間內給民眾帶來不便,卻可以挽救生命。
漫畫作者:中國日報美術部 馬雪晶
“動態清零”符合實際情況
文章指出,一些人可能認為,基於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的高傳染性,“動態清零”政策是“不可持續的”。事實上,採取何種抗疫政策,是由每個國家根據自身情況決定的。
從具體情況來看,內地和港澳台地區都應當實施“動態清零”政策。中國內地擁有龐大的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年齡在60歲以上。此外,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仍在升級公共衞生系統。就港澳台地區而言,其人口密度很高,這是抗擊病毒面臨的一個風險因素。
如今看來,澳門之所以成為全球僅有的幾個無新冠死亡病例的地區之一,主要是得益於中央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有效抗擊病毒。
事實上,西方國家普遍存在一種誤解,即“動態清零”就是要實現“零感染”。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今年早些時候已明確指出,“動態清零”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要追求儘快把疫情撲滅。
“與病毒共存”後果不堪設想
文章指出,與“動態清零”形成對比的是“與病毒共存”,後者給公眾造成的不便肯定要小很多。然而,“與病毒共存”意味着一些感染者將承受嚴重後果,甚至死於該病毒。那些推崇“與病毒共存”的國家似乎更在意個人自由,而亞洲社會普遍重視集體利益。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上月發佈的一項研究,30%的新冠患者會遭遇長期新冠症狀。這可能會給全球公共衞生系統造成持續數十年的巨大負擔。
直到不久前,澳大利亞、新加坡和韓國等國家都在實施清零相關政策。或許是出於政治經濟方面的考慮,它們突然決定取消這一政策。
事實上,經濟復甦有賴於持續推行嚴格的防控措施,民眾健康才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澳門居民想必不願看到不可靠的抗疫政策引發混亂局面。北美和歐洲已經嚐到了這一苦果,美國新冠死亡人數超過100萬,歐洲地區超過220萬。這些全球最發達經濟體的領導人應該為此感到慚愧。
總而言之,抗擊疫情需要繼續實施嚴格、積極的措施。與此同時,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必須為迎戰猴痘做好準備,這是下一個全球健康威脅。
(編輯:嚴玉潔 王輝 周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