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經濟網
7月,國內乘用車零售量達到181.8萬輛,同比增長20.4%,是近十年來的同期第二高增速。國內乘用車產銷鏈條則形成產量高於批發量2.4萬輛、批發量高於零售量31.6萬輛的推動式走勢。
新能源方面,生產、供給改善,油價上浮預期,以及政策助推為市場增長提供極大動能。乘聯會也將此前預測的全年55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銷售規模調高至600萬輛,並不排除在四季度繼續調高預測目標。
出口則是中國汽車又一大亮點,乘聯會認為,面對當下國際市場供需嚴重不均的情況,中國車企應在國內淡季時加強出口佈局;同時,國家也應給予更多支持,如提升遠洋運輸能力建設等,以此實現中國汽車出口的再一次跨越式發展。
7月,國內乘用車市場呈現三大亮點:產業鏈健康度繼續回升、新能源車保持旺銷、出口規模持續攀升。
8月9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數據,7月,國內乘用車共生產215.8萬輛,同比大幅增長41.6%,環比小幅下降2.2%;其中,SUV產量同比增長達49.8%,環比增長2.1%,表現最為突出。1-7月,乘用車產量為1238.6萬輛,同比增長11.8%,生產的全面回暖,不僅展示了企業的信心,更對國內車市的結構性逐級增長打下了穩固基礎。
批發方面,7月,廠商批發銷量為213.4萬輛,同比增長40.8%,環比下降2.5%,走勢與產量趨同;1-7月,廠商批發銷量累計達到1230.6萬輛,同比增長8.4%。
7月,國內乘用車零售表現同樣持續改善,共售出181.8萬輛,同比增長20.4%,是近十年來的同期第二高增速;1-7月,乘用車累計零售量為1107.9萬輛,同比下降3.5%,約減少41萬輛。對此,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7月車市零售的持續回暖,首先得益於汽車購置税優惠政策的助推,4-5月被壓抑的需求也在6-7月得到釋放。此外,經銷商方面為了彌補此前的損失,也大都提高了優惠力度。”
由此,7月,國內乘用車產銷鏈條形成產量高於批發量2.4萬輛、批發量高於零售量31.6萬輛的推動式走勢。對此,崔東樹表示,“以目前趨勢來看,3-4月的銷量損失有望很快得到填補,預計到8月,國內乘用車累計零售增量就有望恢復至與去年同期持平。而5-7月廠商批發量的增長,將形成很好的庫存回補,更將為年末的零售強增長奠定基礎。”
新能源方面,生產、供給改善,油價上浮預期,以及政策助推為市場增長提供極大動能。7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達到26.7%,同比提升11.9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為51.7%,豪華品牌為8.7%,主流合資品牌僅有4.9%。
從零售份額來看,7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零售份額佔比達73%,同比增加9個百分點;合資品牌為6.5%,下降0.9個百分點;新勢力為16.5%,下降4.6個百分點。
從車企表現來看,隨着企業的持續發力以及市場基盤的不斷續擴大,7月,已有16家車企的新能源車型批發量突破萬輛大關,包括比亞迪162214輛、上汽通用五菱59336輛、吉利32030輛、特斯拉中國28217輛、廣汽埃安25033輛,奇瑞24753輛,長安22286輛、上汽乘用車19867輛、上汽大眾14564輛、哪吒汽車14037輛、一汽-大眾13185輛、零跑汽車12044輛、小鵬汽車11524輛、長城10994輛、理想汽10422輛、蔚來10051輛。
展望8月至年底,乘用車市場的電動化趨勢依舊旺盛,因此乘聯會將此前預測的全年55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銷售規模調高至600萬輛,並不排除在四季度繼續調高預測目標。
出口增長則是中國汽車又一大亮點。7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達22.6萬輛,同比增長76%,環比增長19%。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達到17.2萬輛,同比增長86%;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5.5萬輛,增長32%;新能源車則佔出口總量的21.8%。不止於銷量的提升,1-6月汽車出口均價達到1.55萬美元,同樣保持上升走勢。
目前,國際汽車市場仍處於產品嚴重短缺時期,部分低配車型供應嚴重不足、車市庫存處於低位、新車價格普遍偏高。乘聯會認為,面對當下國際市場供需嚴重不均的情況,中國車企應在國內淡季時加強出口佈局;同時,國家也應給予更多支持,如提升遠洋運輸能力建設等,以此實現中國汽車出口的再一次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