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這幾乎是所有中國學子12年教育裏魂牽夢繞心心念唸的最高學府,那裏人才濟濟,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教育資源十分優秀……是中國頂尖學府,哪怕是現在也很難有人能對他説不,而且,如果成績是足以上清北的話,唯一的煩惱大概只有到底是選清華還是選北大。
上世紀七十年代,正值新中國成立剛21年,祖國的大地上都是奮鬥建設的新青年,那時候建設國家的路子還是不斷摸索,人們都憋着一股勁,哪裏有需要就往哪裏跑,哪怕是成績都足夠優秀,也有不少人將自己的青春,生命都奉獻給祖國,在祖國大地上極力的綻放着。
先輩是如何奮鬥和努力才成全了當今中國的發展,我們無法看到,只能在歷史的口口相傳中得知,我們的城市我們的新農村,都有着先輩們的影子。
響應號召,樂於奉獻
“鐵下一條心,紮根在農村,甘願吃盡天下苦,樂把青春獻人民!”
這句話是吳獻忠寫在日記裏的。吳獻忠,這個有些男性化的名字,或許承載着她像木蘭那樣替父從軍的忠心,非常巧合的是,她確實做到了女兒當自強,在她的一生中,像保家衞國的男兒一般,為了祖國奉獻自己的一切,她寫在日記裏的那句話,她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距今40年前,撫順市第十中學的學生,成績優異,是學校裏的優秀學生,中學畢業後,吳獻忠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響應號召,去到了遼寧省黑山縣耿屯一隊插隊,開啓了她的知青生涯。
那時候的農村勞動,是真的辛苦,當然比不了現在的機械化,況且温飽尚且未能滿足,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吳獻忠仍能把自己勞動所得的工分送給需要的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愛黨愛國之心。
就這樣,吳獻忠憑藉自身的學習能力,吃苦耐勞的好品德成為了知青中的代表,當上了人大代表,還當上了書記。
後來,知青們可以回城了,當清華北大來生產隊招收學生之時,吳獻忠因為出色表現收到來自老師和同學們的推薦,這樣大好的機會,就在大家都覺得她從此要上清華、北大時,她卻拒絕了。
就是這樣一個下鄉知青,選擇拒絕回城,拒絕清華,只願獻出所有的自己,回饋在祖國的大地上。
誠如她日記裏寫的那樣,她要把自己奉獻給廣大人民。就這樣拒絕了清北,拒絕了城裏優渥些的生活,紮根基層,奉獻自己。並且在拒絕清北後,在工作中遇到了此生摯愛,又因志同道合倆人的愛情令人豔羨。
飛來橫禍,牢獄之災
説起中國的上世紀七十年代,不得不提的應該就是文化大革命,那些年裏,有多少人因為這個蒙受了不白之冤,牢獄之災,吳獻忠竟也不能例外,因為幾句話,吳獻忠被打成了“現行反革命分子”,隨之而來的是三年的牢獄之災。
本身令人絕望的就是自己的奉獻換不來一句公正的話語,而監獄的折磨更是摧殘着她所有的希望,等到出獄的時候,因為舊疾與監獄的折磨,她只能依靠枴杖行走。
哪怕是這樣,她也沒有放棄自己,因為她覺得有雙親還有愛人是理解她的,可是,更令人絕望的是,她的愛人,曾經令人稱羨的小兩口,竟然另尋新歡。而父親因為她的入獄去世了,母親更是幾近哭瞎了雙眼。
終得平反,卻遇人不淑
吳獻忠覺得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不久後,吳獻忠的事情也終得平冤昭雪,柳暗花明又一村,功夫也不負有心人,她去了撫順肉雞聯營公司工作,工作中因其自身能力,工作也是很出色並且得到了晉升,從一名員工到經理,步履不停。
在這時,吳獻忠的身邊出現了一位十分關心她的小夥,很快的,倆人結婚了,婚後育有一子。
可惜這個小夥終究不是個負責的人,婚後的生活可以説十分悲慘,經過八年的隱忍掙扎,吳獻忠身心俱疲的結束了這段婚姻。
脱貧致富,堅持初心
1998年,吳獻忠在過去工作中積累的經驗中總結,選擇了自主創業,成立了遼寧知青食品有限公司,成為了當時的女企業家,並且在工作中不忘當初下鄉插隊的地方,於是在撫順建立了生產基地,為當地帶來了工作崗位,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她始終掛念了廣大人民羣眾,深知只有自己變得強大才有辦法去帶動羣眾脱貧致富,在祖國的建設發展中,她一直走在建設道路的前沿,一直堅持着她的初心,不僅創造了自己的價值,而且奉獻了自己的價值。
小結:
從1970年開始,她就拒絕了上清北的道路,立誓要紮根農村,後來的她也是心永遠都在人民上,在祖國的大地上,紮根農村,在大地上綻放自己的青春。
一晃就是四十年,如今的她,經歷過那麼多坎坷,那麼多失敗,仍舊是個充滿熱情的人,她的人生,從少年到青年,中年,老年,從來都是充滿了熱情與希望,這樣的人,其實都不會害怕自己究竟會能得到什麼,往往都是不求回報的付出自然就能擁有該得的結果,因為精神的富足會讓人不介意不計較現實的得失,反而能夠一鼓作氣,達成目標。
作為一個女人,在自己的一生中,能夠為自己所愛奉獻所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別的不説,其實不少女性都會驕傲滿足的回答你她的人生,她樂意,這個“樂意”是什麼物質條件都無法換來的,根據自己所思所想,實踐自己的所思所想,活的既不後悔又可以接受各種結果,這樣的精神,就很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