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想做"中等國家聯盟"的"召集人",學者:這個設想有點難
【環球時報記者 紀雙城 青木 陶短房 柳直 丁雨晴】美國彭博社近日披露稱,英國外交大臣拉布9月初召開了一個有外交官和其他官員參加的內部會議,除再次闡述脱歐後的“全球化英國”願景外,拉布提醒説要避免讓英國捲入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新冷戰”。拉布還表示,由於後疫情時代地緣政治聯盟發生變化,英國會積極行動以幫助凝聚“中等國家”,而這個新聯盟將能抵制“新冷戰”的誘惑。有分析稱,這個獨立於中美之外的“中等國家聯盟”構想,對脱歐後的英國政府將是一個挑戰。實際上,這兩年,不斷有英國主流媒體呼籲“中等國家聯合起來”,而另一個歐洲大國德國在這個方向也已展開自己的行動。有關動向值得關注。
英國想做“志同道合”國家的“召集人”
在英國外交大臣拉布的設想中,“中等國家聯盟”是一個由志同道合的國家組成的聯合體,而英國可以做這類國家的“偉大召集人”。他認為,在中美競爭的背景下,這樣一個聯盟可以起到作用,對地緣政治格局產生影響。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為何倡議“中等國家聯盟”?這首先和英國政界對於英國目前的體量認知有關。經歷了20世紀的霸權衰落,時至今日,英國國內圍繞自己究竟是大國還是中等國家的爭論其實一直不斷。2018年,當特雷莎·梅政府宣佈距離脱歐還有整整一年時,前首相布萊爾公開表示,英國需要清楚看到自己已經是一個“中等國家”,需要想清楚如果脱離了歐盟大家庭,該如何自處。
布萊爾稱得上對英國國際地位談論最多的人物之一。早在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他就説:“如果説英國不再是超級大國,那麼它至少是一支造福世界的力量。”第二年,他在印度稱:“我們已經沒有了帝國,我們也不再是超級大國,但英國可以通過與其他國家合作,扮演重要的樞紐角色。”
一些英國人也自稱“中等國家”。“我們是一箇中等國家,需要同其他國家合作來獲取我們想要的東西。”《紐約時報》今年7月的一篇文章援引英國政客彭定康的話説。實際上,2010年,英國《經濟學人》就將英國稱作“中等國家”,而且是一個沒有“相似思維和本能”的強大盟友的中等國家。
2015年,BBC曾專門探討“英國還是不是世界大國”。文章提到1962年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的一句名言:大不列顛已經失去了帝國,但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新角色。回到現實,文章稱,外交政策方面的活躍人士相信,人們在見證地位不斷衰落的英國走進陰影之中——從希臘債務危機、伊朗核問題到俄烏爭端……全球各地危機、戰爭頻發,而英國已淪落為配角。澳大利亞“對話”網站也以“英國仍認為自己是個大國——但它不是”為題稱,英國是個中等國家,“承認這一點沒什麼可羞愧的”。
不過,英國右翼保守派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去年和2017年都將英國評定為全球第二大國。這家智庫對於英國實力和地位的高看程度,就連英國傳統盟國都感到有點太誇張。有美國媒體稱,很少有國際排名將英國置於如此靠前的位置,而美國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2017年評出的全球八大強國中甚至不包括英國。
也許正是出於對本國地位的認識,有關“中等國家聯盟”的構想在英國主流媒體中多有提及。2018年5月,英國《金融時報》刊發其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的文章稱,美國和中國通過施展自己的力量來單方面實現目標,俄羅斯雖然在經濟上不是強國,但有廣闊的領土和核武庫,並且對日益無法無天的國際環境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變化讓各個中等國家陷入困境,“現在是想要支持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的中等國家組建非正式聯盟的時候了”。文章提出,日、德、英、法、加、澳可以先嚐試建立一個“六國集團”。
今年5月,英國《衞報》稱,對於英國這樣的“中等國家”來説,要想拒絕大國霸凌,就得組建聯盟,有系統性的遏制戰略,就得與德國、法國、歐盟、印度、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合作。文章稱,後疫情時代,英國是時候找些朋友了,只是現在的政府自詡是獨立的全球性大國,難以下定決心這麼做。
這個五國“合作體”何以鮮為人知
中等國家或中等強國,是國際關係中使用的一個詞,用來描述一些並非超級大國但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國家。在原本的定義中,“中等強國”對國際某種程度上有一些影響力,但影響力並不遍佈世界每個角落。但這個定義沒有成為標準。因此,某些中等強國列表中可能有“大國”或“小國”。
早在16世紀末,意大利學者喬萬尼·波特羅就曾提出過“中等國家”概念,他把國家分為帝國、中等國家和小國。在歐洲,自“大航海時代”起開始出現“頭等強國”和“中等強國”概念,一般將比當時公認列強略遜一籌但比其他西方國家又強大得多的國家稱作“中等強國”,比如大航海時代前期,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公認的頭等強國,英國、法國及後來崛起的荷蘭則是“中等強國”。英國摧毀西班牙“無敵艦隊”尤其完成工業革命後,成為當之無愧的頭等強國,法國則因政治變化劇烈,常常在“頭等”和“中等”間沉浮。
如果説冷戰期間美蘇被公認為頭等強國,剩下的中等國家比較容易分辨,冷戰後相關概念則變得更加模糊。一些人認為,GDP或GNP明顯低於頭等強國又明顯高於其他國家的,就算“中等國家”;另一些人則認為,僅用經濟數據衡量不科學。“大國”的概念也變得模糊,一些人認為只有美國堪稱“超級大國”“頭等強國”,但更多人認為,安理會“五常”中的另四國都應算作“大國”。由於過去這些年中國國力迅速與其他國家拉開差距,一些西方媒體也開始以“超級大國”來稱呼中國。
從英國外交大臣拉布最新的言論看,英國似乎開始正式將自己往“中等國家”行列裏湊。實際上,當下已有一個“中等國家合作體”(MIKTA),它由墨西哥、韓國、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和澳大利亞組建。據報道,9月21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將應邀以視頻方式出席聯合國成立75週年系列高級別會議,並作為MIKTA主席國代表發言。
MIKTA成立於2013年,通常每年會在輪值主席國、G20峯會和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重大活動。該組織成立的初衷是為平衡七國集團(G7)和“金磚集團”。美國外交學會網站曾分析稱,MIKTA作為中等國家的一個載體,出現在全球動盪、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意圖難以確定之際,特別是隨着美中地緣政治競爭加強,這些國家想擴大外交空間,超越原本的地區角色限制。
不過,MIKTA至今仍稱得上鮮為人知。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今年8月底的一篇研究文章稱,對樂觀主義者來説,MIKTA所取得的成績比想象的要少,對悲觀主義者來説,這個機構持續運作的時間比想象的要長。除了成為一個建立外交關係的理想平台,很多人疑惑這個機構究竟帶來了什麼。“往最壞的方向説,MIKTA是在浪費時間。”
分析認為,MIKTA的每個成員都認為該組織有吸引力,但大家的利益點差異很大,限制了組織的緊密性和影響力。比如,最早提倡成立MIKTA的墨西哥,想借其擺脱傳統但很受侷限的美國—拉美“橋樑”角色;印尼不僅視其為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的橋樑,還是伊斯蘭與非伊斯蘭世界的紐帶;中日兩大強鄰陰影下的韓國,想實現外交突破……
除了MIKTA,2018年10月,作為“中等國家”重要代表的加拿大召集世貿組織(WTO)的12個成員在渥太華開會,達成維護爭端解決機制等諸多共識。這個中等國家倡議組織也被稱作有關WTO改革的“渥太華集團”,其成員有澳大利亞、巴西、韓國、新加坡和日本等,中國和美國並未獲邀。加官員稱,這是一羣“志同道合”的人。第二年,“渥太華集團”再度召開會議。但他們勸説美國不要阻撓WTO上訴機構法官遴選和任命的努力沒有成功。
美中之間的平衡力量?
“新的多邊聯盟。”英國外交大臣拉布提出把中等國家聯合起來,德國《焦點》週刊稱,這與德國2018年發起的“多邊主義聯盟”類似。不過,文章提到,許多觀察家認為,英國及法國並非“中等國家”,因為它們是核國家,還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多邊主義聯盟”於2019年春成立。除了德、法、意、荷等歐洲國家,還有日本、加拿大、阿根廷、埃塞俄比亞等其他地區的國家。2019年9月,“聯盟”確定多個合作領域,包括網絡空間的信任與安全、氣候與安全等。今年6月的一次會議上,約50個國家的代表匯聚一堂,討論加強全球衞生體系建設、確保媒體自由和處理虛假信息等。
俄羅斯“外交與國防政策理事會”網評論稱,在歐洲政治中,“多邊主義”一直是一個通用的口號,被歐盟視作基本價值觀,也是德國外交政策之一。但“多邊主義聯盟”成員的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和政治制度的特徵大不相同。
“歐洲主導的聯盟”,德國新聞電視台稱,後疫情時代,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和自信,因為中國比大多數西方國家更好地應對了新冠危機。而超級大國美國在特朗普執政以來,堅持“美國優先”,發起貿易戰,退出一個個國際組織和國際協議。歐洲不希望“選邊站”,而是成為獨立的一極。歐洲要把世界各地區擁有相同價值觀和國際治理理念的國家聯合起來,成為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平衡力量。
德國國際政治學者奧利弗·福克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等國家聯盟”是歐洲國家的願景。此前,德國和法國已經發起成立“多邊主義聯盟”,英國現在才開始提出有點讓人意外。可以看出,曾經強大的歐洲國家,尤其是英國,在跨大西洋關係破裂、中國崛起和新冠疫情效應下,越來越渴望獲得“權力的語言”。僅靠歐洲已經不能形成強大力量,因此要聯合日本、加拿大等國。
福克斯説,英國以前是歐盟中的主要力量,有歐盟這一背景,而在脱歐後,尤其是發現美國越來越不可靠的情況下,英國必須有一個新的外交戰略設想。“但德國和法國並不特別願意聯合英國,一方面是英國剛剛脱歐,英國也不願意讓德法在聯盟中佔主導;另一方面,德法忌諱英國與美國的關係。”
實際上,英國對未來的設想面臨的困難很大。近日,英國約克大學學者西蒙·斯威尼在一場專家交流活動中表示,以英國首相約翰遜為代表的脱歐派,在英國脱歐前所提出的“自由貿易和歐洲市場準入”前景,現在看來都是無稽之談,每一步想要實現都很艱難。“全球化英國”的口號聽起來很有號召力,但現實中英國卻可能冒違反國際法的風險。他認為,拉布推動的“中等發達國家聯盟”計劃,對於英國來説是複雜的。從積極的角度看,這是英國作為體量中等的國家未來在多極世界的舞台上發揮更廣泛影響力,但從現狀、北愛爾蘭問題、英國與歐盟的未來關係來看,前景是分裂、不和諧以及自我隔離的。
在福克斯看來,“中等國家聯盟”作為一個合作組織,確實能有效解決一些國際性問題,但如果把它看作是與大國平衡的力量,卻值得質疑。“歷史上,這種構想還沒有真正實現過,因為在大國之間,中等國家很容易被分化。”福克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説。
原標題:英國想做“志同道合”國家的“召集人”,英國學者:英國這個設想有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