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法國巴黎,一名司機推着耗盡汽油的車去加油站排隊。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綜合編譯 賈曉靜
法國陷入罕見的“油荒”。隨着煉油廠員工罷工升級,10月18日,法國煉油產能減少了六成。此前,法國政府宣佈釋放部分原油戰略儲備應對危機。隨着罷工持續,法國人越來越感到憂慮:幾周後,法國的原油戰略儲備可能耗盡,屆時,他們將面對“滴油不剩”的窘境。
前所未有的罷工被認為是歐洲能源危機的又一次體現。“法國從北到南都在上演同樣的場景:許多加油站關門。在開門迎客的加油站外,等待加油的隊伍排出幾十米甚至幾百米。燃油短缺,價格也在上漲。”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寫道。
上法蘭西大區是燃油最緊張的地區之一,當地一半的加油站燃料短缺。法國北部大城市裏爾只有一家加油站還在營業,門口從早到晚都有人排隊。50歲的市民埃蒂裏告訴RFI,前一天晚上他連着跑了11個加油站,“一滴油都沒找到”。
隨着危機持續,法國政府發言人奧利維耶·韋朗向公眾承認“形勢緊張”,但他表示,法國各地都不缺汽油庫存,消費者不必因恐慌而加油。這番勸告加劇了恐慌性購買。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10月10日以來,法國能源公司的供應提高了30%至50%,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這意味着人們正在搶購。
法國缺油的主要原因是大規模罷工。
隨着歐洲能源價格暴漲,多家石油巨頭賺得盆滿缽滿,它們的員工卻在為物價上漲一次次勒緊褲帶。據英國路透社報道,石油巨頭道達爾能源公司日前根據估算向投資者支付了80億歐元紅利,這點燃了該公司普通員工的怒火。
工人們要求道達爾漲薪10%,以應對不斷攀升的生活成本。道達爾的解決方案是“破例補償工人1個月的工資”,並同意“適當條件下,在2023年為法國員工漲薪6%”。談判雙方不歡而散。
法國政府左右説和,石油公司軟硬兼施,但法國勞工總聯盟態度強硬。隨着罷工潮持續,危機延燒至埃森克美孚公司,進一步降低了法國的燃油產量。RFI稱,石油企業與工人們進行的是一場“聾人和聾人的對話”,由於談判僵持不下,法國“缺油”的問題短期內很難解決。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告訴RFI,燃油只是藉口,罷工的真實原因是人們無處宣泄不滿。分析人士告訴德國“德國之聲”電台,罷工背後,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醖釀。
近日,在巴黎市中心,一羣抗議者舉着標語和旗幟。參與者大多是中老年人。“我們反對政府的政策——他們只收窮人的錢!”一名身穿牛仔夾克、圍着黃圍巾的男子坐在車裏對麥克風大喊。人羣應和道:“是的!”
在巴黎政治學院政治研究中心的政治學家布魯諾·考特斯看來,罷工持續意味着抗議行動將越來越頻繁。“這表明,許多人認為我們的制度是不公平的,特別是當他們看到一些員工的工資比其他人高得多時……煉油廠的罷工過後,有些員工將獲得數千歐元,另一些人兩手空空。”
研究抗議運動的巴黎歷史學家丹妮爾·塔爾塔科夫斯基指出,罷工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凸顯了法國“困難的社會氛圍”。“‘進攻性’罷工的數量持續增加。人們不再為了防止被裁員而進行‘防禦性’罷工,他們罷工是為了要求更高的待遇。”她説。
在地緣衝突背景下,不僅法國,整個歐洲都面臨前所未有的能源困境。據法新社報道,法國天然氣輸送運營商10月13日稱,隨着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減少,法國首次向德國輸送天然氣,以兑現其“確保歐盟能源團結的承諾”。
法國自顧不暇,還得支持盟友。在能源危機的寒冬中,歐洲各國或許只能相濡以沫。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美國出口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6.5%。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今冬,歐洲為天然氣支付的價格將達到以往的10倍。德、法兩國政府高官罕見地抱怨,“盟友賣給我們的能源太貴了”。
此情此景下,歐洲無法繼續“裝睡”。匈牙利國會主席克韋爾·拉斯洛日前表示,“無論俄烏衝突結局如何,歐盟都是最大的輸家”。“屈從於外部的政治、能源和經濟利益,正讓歐洲變得脆弱。”他説。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