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復明:災後道路需要安全“大體檢”

編者按:

今年7月中旬以來,河南遭遇歷史罕見的極端特大暴雨天氣,強度大、歷時長、範圍廣,鄭州、安陽、鶴壁、新鄉等多地受災嚴重。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區的災情已得到有效緩解,工作重心正由防汛救災轉向災後重建。為此,河南省科協與大象新聞映象網聯動推出《抗災重建 專家獻策》系列報道,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為災後重建獻計獻策。

映象網記者 陳偉然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復明:災後道路需要安全“大體檢”

(中國工程院院士、省科協特邀顧問王復明)

一場極端暴雨,對鄭州等地市政、交通、水利基礎設施造成了嚴重損害。根據媒體公開報道的統計數字,截至7月26日,鄭州市內路面已發現可見塌陷2057處。

是否還有尚未發現的地下安全隱患?鄭州約有長達2500公里的道路需要進行排查和快速處治,任務十分艱鉅。為此,中國工程院院士、省科協特邀顧問王復明通過“工程醫院”平台向國內有關單位發出倡議,希望能組織志願檢測隊伍支援鄭州。

“倡議發出後,響應的熱烈程度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短短几天,一大批有擔當、有實力的單位已經組織好志願檢測隊,飛速馳援河南。”王復明對此十分感動。

據他介紹,截至7月28日,已有中國中鐵、中國電建、中國水電、河南水利勘測院等省內外13家單位,組織了31支志願隊伍來鄭。其中道路檢測隊12支,管道檢測隊6支、橋樑及隧道檢測隊7支,水庫及堤防檢測隊6支。

一場暴雨為何能給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帶來如此嚴重的損壞?王復明表示,地下管網等地下設施是城市的“生命線”,但又是隱蔽工程,其安全運維普遍受到忽視。

很多城市地下管網的規劃建設存在“先天不足”,運行維護又“後天失養”,老舊的管道發生滲漏、腐蝕、開裂、沉降後,如果得不到及時處治,日積月累,滲漏水的淘蝕就會造成管道周圍土體鬆散、脱空,“由裏及表”逐漸發展,最後“積病成險”,一旦遭遇暴雨,就容易導致道路塌陷事件發生。

“工程設施與人類似,人有‘生老病死’,工程設施也有‘生老病險’。因此,工程設施需要體檢、需要養護,有‘病’要及時診治,有險要儘快排除。”王復明説,一直以來,地下設施的檢測修復技術發展緩慢,人才培養嚴重不足,已成為新型城鎮化發展亟待破解的“瓶頸”問題。基於從事基礎設施檢測修復和應急搶險幾十年的實踐,他逐步萌生了給基礎設施搭建“工程醫院”平台的想法。

據悉,2017年11月王復明創建的國內外第一個“工程醫院”在鄭州成立。通過這一極具原創性的創新平台,收集了國內基礎設施病害的各種“疑難雜症”案例,匯聚了大批行業內的高端專家和專業團隊,為基礎設施病害檢測診斷與修復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產品及人才支撐,僅僅三年多時間,就在國內迅速擴大到了50多家分院。

在這次水災救援中,“工程醫院”展現出強大的行業影響力,倡議發出後一呼百應,匯聚了一支實力強勁的專業救援力量。王復明表示,這對於探索形成“工程醫院”服務城市基礎設施安全維護功能和模式,是一次難得的“實戰”考驗。

“當務之急,是讓這支力量積極參與到對鄭州等地道路設施的全面排查中去,來一次大體檢,把多年積累的尚未出現坍塌的地下隱患儘快處治,防止道路塌陷傷人事故。”王復明説。匯聚力量辦大事,集中優勢辦好事。下一步,“工程醫院”還將針對水利、交通及人防工程管理部門的需求,組織更多的志願單位和專家,對我省各地災區的地鐵、隧道、公路、橋樑、堤壩、水庫進行排查,根據輕重緩急制定“對症施治”方案,供政府決策實施,儘快消除安全隱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復明:災後道路需要安全“大體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