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譴責奴隸貿易這種血腥交易的同時,有個問題值得深思:依靠奴隸貿易,白人淘得工業革命的第一桶金。在黑人奴隸產地非洲大陸,販賣黑人奴隸的非洲酋長們,為什麼沒有藉助奴隸貿易走向富強之路呢?
是陰險狡詐的歐洲白人欺騙了淳樸善良的黑人兄弟,用不值錢的小商品換到了價值不菲的奴隸資源嗎?
考慮到奴隸貿易一開始的確是個暴利行業,白人欺騙黑人的説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奴隸貿易對於歐洲白人來説是暴利行業,對非洲酋長們來説何嘗不是?非洲酋長們只需要帶人去抓一些別的部落的黑人回來,就可以換回槍支、煙草、酒以及特殊的貨幣------貝殼。
從經濟角度講,槍支、煙草等商品,如果讓非洲酋長自己在非洲生產,成本太高昂了,以他們的科技水平,甚至根本生產不出來。如果非洲酋長的奴隸抓捕和販賣生意可以用貨幣來量化的話,毫無疑問,他們所從事的交易絕對是暴利,其利潤率不遜於歐洲那些奴隸販子所獲得的。
而且,對歐洲白人來説,槍支、煙草、酒也都是好東西,普通白人不見得能經常使用或享用。貝殼雖然可以一船一船地從印度洋運來,卻也需要運輸成本。
再説了,黑人兄弟也沒那麼好騙,他們也會判斷某種商品值不值自己手中奴隸的價錢。
後來,當歐洲白人奴隸貿易的利潤率下降的時候,非洲酋長們的利潤率估計也在下降。這主要是因為,抓捕黑人奴隸的難度增加了,各個部落都提高了警惕,不會輕易被抓。換個冷血的經濟學説法,奴隸貿易的生產成本增加了,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率下降?
非洲酋長沒能發大財,沒能富國強兵,似乎怪不到狡詐的白人頭上。
真正的原因要從經濟模式上尋找。非洲酋長的經營模式是掠奪式的,搶奪別人的財富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這種經營模式是“零和遊戲”甚至“負和遊戲”,一個部落財富的增加,是建立在另一個部落勞動力減少的基礎上的,而且抓捕黑人的行動也伴隨着武裝衝突,有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所以非洲整體的財富並不會積累和增加,甚至會降低。
反觀歐洲白人,他們獲得黑人奴隸後,用於種植園和礦山,生產糖、棉花、咖啡等經濟作物和開採礦石,這是一個利用勞動力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是一個可以長期經營下去的產業,能夠長久地帶來財富。
非洲黑人被販賣到美洲後,只要能夠活下來並繁衍下去,那些種植園主就能夠自己生產黑人奴隸了。供給增加了,就減少了對非洲黑人奴隸的進口,奴隸貿易的利潤率必然下降。
歐洲白人也好,非洲酋長也罷,他們能否長久地發財致富,並不取決於奴隸貿易的利潤率是高還是低,而是看經營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從奴隸貿易中我們可以看到,掠奪式的經營模式雖然貫穿了人類歷史,從遠古的遊牧民襲擊農耕民族,到後來的海盜旗飄揚四海,再到近現代的許多掠奪戰爭,這種經營模式的確讓某些掠奪者獲益了,確並不會讓掠奪者長久地獲益。
面對近代以來歐美列強的經濟崛起和政治崛起,我們當然要譴責他們用血腥的手獲得的利益,但不要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更應該看到,他們建立了可以長久創造財富的經營模式。
非洲酋長連白人的經營模式也沒有照貓畫虎地移植到非洲。白人無法適應非洲的熱帶環境,又有疾病的威脅,才沒選擇在非洲本地直接開闢種植園,而是把黑人奴隸運送到美洲大陸。這本來應該是非洲黑人的機會,他們比白人更適應非洲自然環境,對非洲各種疾病的抵抗力也更強。如果當時某個非洲部落能夠引入種植園的經營模式,在非洲種植棉花、咖啡、甘蔗等經濟作物,從勞動力成本的角度説,會比美洲種植園更有優勢。
如今,非洲大陸遍佈着種植園,可是時過境遷,那些曾經風靡全球的種植園作物,只能算是初級產品,賣不上什麼價錢。“可惡”的歐美白又玩出了深加工和品牌戰略之類的花招,咖啡豆是非洲產的,但雀巢公司卻是瑞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