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統計局公佈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數據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曾玉平表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現場登記工作結束以後,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組織了近千名專業抽查人員,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隨機抽取了141個縣中的3.2萬户進行了質量抽查,並聘請了社會監督員全程監督抽查工作。抽查結果顯示,普查漏登率為0.05%,低於國際上一般認可的3%的標準,表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真實可信,是一次高質量的人口普查。
數據1
廣東、山東人口超1億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國總人口為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記的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7474200人;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683218人;台灣地區人口為23561236人。
從總數來看,31省份中,人口超過1億人的省份有兩個,分別為廣東和山東。其中廣東省人口為126012510人,成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省。人口在5000萬人至1億人之間的省份有9個,分別為河北、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和四川;人口在1000萬人至5000萬人之間的省份有17個,分別為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福建、江西、海南、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和新疆;少於1000萬人的省份有3個,分別是西藏、青海和寧夏。
數據2
5省合計人口占35.09%
東部地區人口占比近40%,西部人口占比27%,東西部人口繼續上升;中部人口占比25.8%,東北人口占比6.98%,都在減少。
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計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為35.09%。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31個省份中,有25個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長較多的5個省份依次為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南,分別增加21709378人、10140697人、6088113人、5734388人、5341952人。分區域看,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東部地區人口所佔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人口所佔比重下降0.7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人口所佔比重上升0.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人口所佔比重下降1.20個百分點。
數據3
男女比例為105.07
人口性別上,男性7.2億,女性6.8億,男性比女性多3490萬人,男女比例為105.07。
全國人口中,男性人口為723339956人,佔51.24%;女性人口為688438768人,佔48.7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0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基本持平。
數據4
65歲以上人口1.9億
全國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53383938人,佔17.95%;15-59歲人口為894376020人,佔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18766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35280人,佔13.50%。
老齡化程度13.5%(65歲人口/總人口),低於深度老齡化的14%標準。31個省份中,15-59歲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省份有13個,在60%-65%之間的省份有15個,在60%以下的省份有3個。除西藏外,其他30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過7%,其中,12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4%。
數據5
大學文化程度人口2.18億
全國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0767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3005258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487163489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49658828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31個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13個,在9年至10年之間的省份有14個,在9年以下的省份有4個。
全國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37750200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16906373人,文盲率由4.08%下降為2.67%,下降1.41個百分點。
數據6
城鎮化率達到63.89%
城鎮人口9億,農村人口5億,城鎮化率達到63.89%。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萬人,佔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9萬人,佔36.11%。隨着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深入發展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實落地,10年來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城鎮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流動人口。人户分離人口為49276萬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户分離人口為11694萬人,流動人口為37582萬人,其中,跨省流動人口為12484萬人。與2010年相比,人户分離人口增長88.52%,市轄區內人户分離人口增長192.66%,流動人口增長69.73%。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為人口的遷移流動創造了條件,人口流動趨勢更加明顯,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
數據7
平均一個家庭2.62口人
全國共有家庭户494157423户,集體户28531842户,家庭户人口為1292809300人,集體户人口為118969424人。平均每個家庭户的人口為2.6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10人減少0.48人。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員關係為主、居住一處共同生活的人組成的户。
全國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286311334人,佔91.1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5467390人,佔8.89%。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0378693人,增長4.93%;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1675179人,增長10.26%。
文/本報記者 董鑫 趙新培
統籌/劉曉雪 餘美英 供圖/視覺中國
回顧
歷次普查中的“首次”
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1953年
1953年全國人口普查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採用全面科學的調查方法開展人口普查。通過普查,中國查清了全國人口底數。
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1964年
首次將“文化程度”“職業”等9項指標加入普查內容。通過普查,為制定第三個五年計劃和長遠規劃提供可靠依據。
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1982年
首次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成為現代化人口普查的標誌。新增了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記狀況,行業、職業和不在業人口狀況,婚姻狀況以及婦女生育狀況等19項內容。
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1990年
普查方式由設立普查登記站改為主要採取普查員入户查詢、當場填報的方式進行。普查項目增至21項,增加了五年前常住地狀況和遷來本地原因,旨在查明人口遷移的流向和原因,為中國製定人口政策和人口規劃提供依據。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
普查標準時點調整為11月1日零時。不僅是首次使用光電錄入技術(用光電直接掃描報表,把圖像轉換成數據進而形成數據庫)並建立人口地理信息系統,也是首次採用了長短表結合的調查方式。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28項內容,共計49項。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年
登記原則由以往的常住地登記改為現住地登記,並首次將居住在中國境內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士納入普查範圍。普查項目縮減至45項。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2020年
2020年人口普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開展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口普查。
首次採集了居民身份號碼,為數據比對、核實提供了基礎信息,增加了老年人口的相關指標,以更好地反映老齡化情況;首次全面採用電子化數據採集方式,由普查員使用電子設備採集,實時直接上報數據;首次實現普查對象通過互聯網進行自主填報;首次利用行政記錄和大數據對普查數據進行比對核查;首次在全國集中部署數據處理,利用互聯網雲技術、雲服務和雲應用完成數據處理工作;首次對全國700多萬普查人員實行線上集中統一管理。文/本報記者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