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聽丨坐公交完成京滬之旅 這個大二男生感嘆:公交的便利是偉大的人文關懷
一位大二學生歷時6天5夜,跨越近2000公里,依靠市域內的公共交通經1291站地從上海抵達北京,見識了不同地域風貌和人文,給自己出國前留下了獨特的回憶。經過這次旅行,他認為,公交車這種便利方式把儘可能多的人接入到現代社會,是最崇高最偉大的人文關懷。
意外
坐公交遊歷京滬爆火網絡
近日一則“坐公交從上海去北京”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大量關注,至今已有100多萬的觀看量。據瞭解,這個15分48秒的視頻是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大二學生唐同學發佈的,據視頻介紹顯示,他是在2021年4月28日出發從上海坐公交到北京,全程跨越1810公里,耗時6天5夜,乘坐1291站,車票費用總共381元。
隨着不斷登上熱搜,以各種名義找來的人也多了起來,“不好意思,最近不想接受太多的採訪了。”唐同學坦言,走紅這件事情真的超出了他的想象,但作為社會事件當事人,他有義務為大家提供更多的信息,況且也確實能起到傳播公交迷文化的作用。
不過,對於很多平台發來的入駐邀請他都婉言拒絕了,“沒有那個精力,況且我也不指望靠這個謀取什麼利益。”他分析這個視頻火起來上了熱搜,純屬踩中了傳播學的痛點,跟個人沒有什麼關係。他不想物化自己,打算在德國讀研回來後成家立業。作為一個動畫愛好者以後還是主要剪輯製作動畫音樂視頻,類似的生活視頻也會拍,不過更新頻率可能不會太高。
談及自己坐公交遊歷的原因,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小時候就對公交車有美好回憶和情結,長大後偶然間發現公交車可以跨市,便萌生了坐公交車旅行的想法。起初他只是從上海到南京或者從温州到上海進行短途旅行,隨着經驗成熟、路線規劃越來越好,便開始了長距離的公交旅行。
計劃
怎樣做到無縫銜接?
在他的視頻中,隨着公交畫面的切換,每一天的行程和路線都被清晰標註出來,通過乘坐車次、用時、距離、價格等信息,來講述自己如何做到無縫銜接的過程。
比如,第一天從上海奉賢到蘇州太倉經歷了5次換乘:16時45分-17時22分在海泉路海灣路南橋汽車站,乘坐奉賢18路車,花費2元經歷16站總共12公里;17時45分-18時34分在南橋汽車站-二號航站樓乘坐虹橋樞紐5路B花費10元經歷1站地41公里……20時10分-20時41分在朝陽路車站乘坐太倉115左環花費2元經23站11公里到達太倉汽車客運站。
“到我家了” “張家港打卡”“江陰歡迎你”“跨越長江了”“同款交通卡”“經過山東了”“看到黃河大橋了”……每到達一站視頻彈幕中就會出現當地網友滿屏的互動,有不少人表示“他做了我想做而沒有做的事”。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瀏覽唐同學分享的路線發現,換乘中最短的只有一站地,而最長的則達到95站117公里。
按照上海奉賢-蘇州太倉-揚州高郵-濟寧微山-德州德城-保定高碑店-北京昌平的既定路線,第六天的行程為早5時-6時9分乘坐北京838高碑店線花費17元經過1站地80公里到達六里橋東;在六里橋北里乘坐300快內花費3元經過6站地14公里到達馬甸橋東;在馬甸橋南乘坐670路花費5元經過8站24公里於7時36分到達路莊;騎車2公里到達中國礦業大學沙河校區。
其實一路上除了乘坐過有軌電車、城際專線、機場大巴、公交車之外,他還坐過3次摩的三輪,打過3次車作為接駁方式。
對此他解釋,因為中間有幾千米的斷層,為了節約時間就打了出租車;還有一次是在山東境內的一條路線中,原計劃乘坐濟南K913到達夏口大橋,但由於遇上五一出行高峯,在起點站就已經擠滿了人,因此公交直接甩站不停車,無奈之下他只能打車前往。
發現
旅途中的美好世界
“通過公交車點對點一步步將兩個大城市連在一起,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最誇張的一天從早5點半到晚上10點才到達目的地,有16個小時都在路上。”他講述,與高鐵、飛機相比,乘坐公交車旅行確實沒那麼方便,但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唐同學説,一路上各地的風物人文,豐富且獨特,聽到的方言有吳語到江淮官話、中原官話、冀魯官話、北京話,能很直觀地體會到祖國到底有多大,當經過熟悉的地理名詞,比如黃浦江、京杭大運河、黃河時會止不住感慨在這樣偉大和深厚的一片土地上很踏實。他認為,坐公交車去旅行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要會使用手機地圖、互聯網就可以做到,建議有此想法的人可以不用像他那樣趕時間,要多在當地多逛逛。
後來在平安抵達北京後,他卻發現相機丟失,“雖然坐公交的目的本身在於折騰不在於拍視頻,但素材沒了確實挺難受。”他坦言,好在是虛驚一場,相機其實是在河北保定遺落的,公交車師傅撿到後還幫忙寄了回來,他不禁感慨世界的美好。
從他在社交媒體上更新的動態顯示,早在3月份的時候,他就已經基本確定會在這個夏天去的德國留學。所以這些也是在離家之前留下的寶貴回憶。純粹依靠市域公共交通走將近兩千公里體驗地域廣闊、壯麗景色,這在別的國家幾乎是不存在的,“我覺得坐公交和坐遊輪去北極南極,沒有本質區別。現代人旅遊講究‘人文關懷’,我認為公交車不考慮經濟利益,把儘可能多的人接入到現代社會,享受到城市化的便利,就像通水通電一樣,這才是最崇高最偉大的人文關懷。”
他説,之後還會做類似的挑戰,“目前公交車的最北端只到北京。如果能到內蒙古或者黑龍江,最遠我會去哈爾濱或其他地方。其實還有一條可行的路線就是從上海到陝西寶雞,因為這個會跨越整個東中西部,能有一種更強烈直觀的對比反差,也能見識更多的風俗。”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編輯/趙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