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T時報(ID:vittimes),作者:潘少穎,編輯:王昕、挨踢妹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Mark一下,5月份的充電樁賬單我才支付了幾元錢,車子停了兩個多月,直到6月初上班前才重新為車子‘續命’。”有私家充電樁的程夢(化名)收到5月的電費賬單時,她覺得必須得記錄一下,這也是這場疫情的“見證”之一。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前兩個月,因為疫情,上海的大眾交通出行暫時停滯,而原來或需要排隊等待、或四處尋覓的充電樁也陷入了無車問津的狀態,正如程夢的私家充電樁一樣,路邊、停車場、商圈、小區的充電樁幾乎都停止運轉了兩個月。對於大多數靠充電服務“吃飯”的充電樁企業來説,這兩個月,一個又一個難題擺在面前,卻又無能為力。
好在隨着上海疫情的好轉,馬路上的車陸續多了起來,私家車、網約車、出租車……充電樁的生意回來了,正在“回血”的充電樁在經歷了一場“劫難”之後,會面臨怎麼樣的挑戰,將如何化解疫情帶來的傷害?面臨飆升的油價,新能源車正在成為“剛需”,這對充電樁來説是契機嗎?
一、充電量“幾乎清零”
“充電量和充電次數下滑80%以上”“大部分場站和充電樁關閉,無法提供服務”“充電度數創下新低”……這是《IT時報》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瞭解到的充電樁企業前兩個月面臨的窘境。
根據上海充換電設施公共數據採集與監測市級平台聯聯充電數據顯示,最低的一天,整個上海的充電量只有四五萬度電,僅1700多個用户,這一天出現在4月。
“疫情期間,使用充電樁的主要是保供車輛,我們在後台24小時排查更新場站情況,平台上有一萬多個場站,一開始只有200多個場站為有需要的車輛提供服務,對司機來説,還是不太方便。聯聯充電運營中心總監黃向南告訴《IT時報》記者,這次的影響比2020年前的那波疫情更大,“一直到5月,開放的場站陸續增加到了400多個。”
在上海有超過1萬台直流充電樁和超過3萬台交流充電樁的星星充電相關人士向《IT時報》記者表示,和正常時期相比,充電量和充電次數下滑了80%以上,主要向保供物流車及轉運大巴提供服務。
回憶起這場疫情對充電樁企業帶來的影響,上海順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曹一純用“幾乎清零”來形容,“充電樁的業務量整體是跟隨出租車、網約車的運能形勢走的,那時幾乎沒有公共出行,充電量和充電次數下滑到正常時期的3%~5%。”
曹一純説,好在有一些充電站還開放,比如麗園路充電站,在四、五兩個月間,為物資配送的物流車、抗疫一線工作者的車輛以及用於出行保障的出租車服務近2000次,充電量超3萬度,“在疫情期間,這個充電量算是比較高的。”
新能源汽車很早就走進千家萬户,但是就目前存量市場來看,充電樁企業的主要用户來源還是以提供出行服務的營運車輛為主,出行市場的嚴重下滑給一眾充電樁企業迎頭一擊。
二、壓在身上的“硬支出”
對於以充電服務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充電樁企業來説,無法提供服務就意味着沒有收入,但場地租金、人力成本等這些都是硬支出。
星星充電相關人士向《IT時報》記者表示,這兩個月,充電和銷售兩個市場都受到了比較嚴重的衝擊,充電站運營的固定支出如地租、人工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租金是其中最“吃重”的成本之一,在上海,熱力區域的一個車位租金超過1000元/月,最高可以達到1400元/月,中等區域的在800元/月,再低一點的400元~600元左右。如果以中等區域的車位價格計算,在一個場站租20個車位,一個月的租金16000元,而這只是一個場站的租金。充電需求越多,場站租金價格越高,這是充電行業的“潛規則”。
“在一些大型的場站有100多個車位,貴一點的年租金在50萬元~100萬元左右,此外,企業還需要還貸。”曹一純向《IT時報》記者透露,現在正在和一些場站談租金減免相關事宜。
此外,大多數充電樁儘管沒有人用,但一直沒有斷電,處於待機狀態,待機功耗也是充電樁企業需要支出一筆成本。
不僅收入驟降,充電樁企業的一些發展計劃、市場拓展等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疫情期間,不少業務推進只能在線進行,推進速度明顯放緩,有的硬件因為物流問題遲遲無法送到客户手中,一些訂單因此也受到影響。”冠蓋(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波説。
“這次疫情對一些規模較小的充電樁企業影響更大,但目前為止沒有因這次疫情而倒閉的。”黃向南説。
三、恢復至約80%
6月1日,上海“重啓”,充電樁行業也同步重裝上陣。
“重啓”後的頭幾天,麗園路充電站“一位難求”,住在附近的居民在這裏用1個小時左右把車充滿電,或出門上班,或和家人一起外出兜風,這裏也是上海首個建成並投入使用的道路直流充電樁,是上海市道路停車場充電示範項目。
作為開發者,曹一純表示,該站採用的兩個陽光電源集成樁一直都在高負荷運轉,以99kW的低配市電功率帶動兩台120kW集成式充電樁,四個車位單日最高服務車輛近50次,單日最高充電量達900多度,“在此前無人值守的兩個月,設備均穩定運營。”
不僅是在這個“香餑餑”充電站,很多充電場站為南來北往的新能源車提供充電服務。“6月第一週,有的場站就恢復了40%~50%,現在差不多具備約80%運能,在一些園區如果有企業班車,充電量也非常穩定的。”曹一純説。
星星充電錶示,公司旗下充電樁的充電量及充電次數也逐步恢復至80%左右,目前充電需求較高的區域為閔行、浦東、松江、嘉定、寶山等區。
根據聯聯充電數據顯示,6月中旬,充電量和充電次數就恢復至了80%~90%,一天的充電量約為80~90萬度電,“這一個月來,充電量一直在爬坡,接下去的三個月又將迎來充電高峯,在正常情況,夏天的充電量會增加20%左右。”黃向南説。
為了讓企業儘快回血,一些充電樁公司推出了一些措施吸引用户。“除了在場站管理方面為車主提供安全的充電環境,同時,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向司機同步充電站開放情況及入場要求,讓車主實時掌握充電站情況。公司還會開展與車主的線下聯動,通過贈送卡券、防疫禮品等,提振市場信心。”星星充電相關人士表示。
四、拒絕“快充式”發展
充電站建設成本高、回本週期長、運營效率低下等老大難問題一直困擾着充電樁行業的發展。現在,正在恢復中的充電樁企業又將面對怎樣的新挑戰?
星星充電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來看,市場需求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且下半年市場總盤的需求和上浮的趨勢也會減緩;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充電站,運營初期很難達到預期的充電量,場站建設風險提高。
在黃向南看來,提升用户體驗也是充電樁企業面臨的一大問題。“目前,真正的優質場站需求比較大,在上海,最好的示範場站只有30多個,這些場站的利用率高,排隊頻率也比較高,所以現在聯聯引導充電樁企業建設更好的優質場站,提供更多的配套服務,不僅僅單純為了滿足充電的需求。”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帶來的不僅是對一個行業的損傷,也為這個行業將來能更從容地面對未知的風險儲能。對於未來,充電樁行業拒絕“快充式”發展。
“此前,充電樁企業一直在不斷地增加網點,通過這場疫情,我覺得充電樁企業不要盲目追求規模,可能保守一點會更好,應該重點考慮的是如何精細化運營,包括用户感受、口碑、價格、停車優惠等,提升運營效率,保證資金鍊不能斷。”劉波説。
星星充電相關人士則向《IT時報》記者表示,接下去會重點考慮今後可能由疫情引起的風險規避及損失最小化,“比如在建站週期方面,電力是大型場站建設時間的最大影響因素,需要進一步優化工程環節;在租金成本方面,也會將疫情納入不可控風險,在合約階段和對方約定疫情期間的減租、免租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T時報(ID:vittimes),作者:潘少穎,編輯:王昕、挨踢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