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盲目舉債政績衝動下的變味景觀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綜合

  奢中帶奇 照搬照抄

  盲目舉債政績衝動下的變味景觀

  甘肅省榆中縣花費巨資,在棲雲北路與312國道交匯處、棲雲北路入城口處建設了兩座高28米、寬145米的秦漢仿古城門。圖為2019年初拍攝的榆中縣城南城門。張蕊 攝

  崇山峻嶺旁的公路轉盤移置600多塊石頭建起人造石園,揹負鉅額債務打造出的“皇家園林”鮮有人問津,北方城市高速入口處照搬來造價過億的南方“龍門”……奢中帶奇的“變味”景觀背後,是一些黨員幹部脱離實際、好大喜功的政績衝動。

  不久前,因為一則網絡視頻,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委原書記潘志立、三都縣委原書記梁嘉庚盲目舉債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問題再次受到輿論關注。隨後,黔南州政府回應並通報了相關問題、整改思路和進展情況。通報稱,潘志立、梁嘉庚政績觀出現嚴重偏差,在缺乏調研、論證的情況下,急功近利,盲目融資舉債用於毋斂古城、水司樓、賽馬場等工程建設,地方債務規模過大、債務風險突出,有的工程最終成為爛尾工程。此外,二人還有其他違紀違法問題,最終均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圍繞上述問題的一系列整改正在推進。

  近年來,有關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報道引發不少關注,特別是其中一些工程出現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卻造價過億、華而不實,甚至存在違紀違法問題,羣眾反映十分強烈。盲目造景都有哪些表現?為何個別貧困地區熱衷造景?如何從源頭加強監督約束?

  不顧財力盲目舉債,選址“別有用心”,照搬照抄其他地區造景手法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在對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違規徵税等問題進行督查時發現,該縣為舉辦第四屆衡水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安排了景州塔景區提升項目、大運河景觀廊帶、董子文化小鎮等11個重點項目,計劃投資超過2.63億元,其中6個項目沒有預算,擬通過申報專項債券或一般債券解決約1.45億元。

  修建景觀亮化工程本不是壞事。符合地方實際、能展現地方特色、經過科學論證的景觀亮化工程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時,也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造福一方百姓。但是,倘若超出地方財力搞建設,在沒有預算的情況下盲目決策,甚至打着提升城市形象的幌子製造“顯績”,為個人升遷鋪路,景觀亮化工程就會變味,成為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像景縣、獨山縣這樣,明明財政收支緊張,卻還要舉債“提升城市形象”的例子並不鮮見。除了超越本地經濟發展水平、盲目舉債外,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還存在一些共同特點,比如選址“別有用心”。去年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報,甘肅省榆中縣在棲雲北路與312國道交匯處、棲雲北路入城口處建設兩座高28米、寬145米的秦漢仿古城門、一座大型雕塑以及兩個遠離居住區的景觀廣場,平均造價達3425元/平方米。

  再如,照搬照抄、盲目移植國外及其他地區的造景手法,最終建出的景觀與當地地域文化和歷史文化格格不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報還提到,陝西省韓城市西禹高速韓城出入口的“龍門”景觀脱離地方實際,照搬照抄南方地區造景手法,與北方城市地理環境和整體風貌極不協調。

  在安徽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看來,一些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反映出明顯的“秀”“大”“急”問題。“秀”就是熱衷於“造亮點”“建門面”,華而不實、勞民傷財;“大”就是喜歡搞大動靜、大場面、大拆建;“急”就是習慣搞“一陣風”“一刀切”,遇事“三板斧”,熱度“三分鐘”。

  更令人詬病的是,興建這些“秀”“大”“急”工程的同時,一些基本的民生問題卻長期得不到重視和解決。陝西渭南的“秦東水鄉”工程不顧當地自然生態實際,旱地造湖,破壞耕地2041.50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139.77畝,大量農民因此喪失土地。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環山路灃峪口轉盤的西南、東南、東北方向,有人造的3座數米高“小山”。“山體”所用土方均由別處運來,綠化後堆積的景觀石總數逾670塊,大的重數十噸,小的也有1噸重。圖為該區高速公路出口設置的景觀石。新華社記者 張軍 攝

  政績觀錯位,一把手任性用權,政府投資項目建設資金使用缺乏監管催生形象工程

  一邊是經濟落後、民生問題亟待解決的現實困境,一邊是置若罔聞、舉債造景的荒誕行為,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貧困地區盲目造景的背後,反映出哪些問題?

  西南某地一位縣處級幹部告訴記者,有的地方、單位幹部任期短、交流頻繁,在不少幹部眼中,對政績的考核主要在於GDP增速以及各類工程建設項目。某些處心積慮樹立個人形象、鋪就升遷之路的領導幹部會傾向於將資金投入到短期內易見成效的項目中,而對於一些保障民生和扶持中小微企業等週期長、見效慢的項目缺乏動力。

  在少數政績觀錯位的人眼裏,脱貧攻堅費時費力出不了成績,只有搞項目建設才能彰顯政績。“把着眼點放在名利雙收上。一方面大力推進自認為有效果的工作,以求得好名聲;另一方面為家人謀利,當官不忘發財。”他們認為,只有項目建得好,才能讓上級領導看到成績。

  除了錯位的政績觀外,更值得關注的是,對一把手的權力監督乏力,是這些不切實際的項目最終落地的重要原因。據貴州省紀委監委辦案人員介紹,在潘志立看來,自己認定的事就是“命令”,而下面幹部也普遍認為,他是縣裏一把手,有權決定縣裏所有的事。在獨山縣,重大事項決策基本由潘志立一人説了算,項目只要他拍板就開工建設,全然不顧設計、預算、審計環節缺失,導致獨山縣違法違規佔地達2.8萬畝,國有資產損失超10億元。

  在不少對涉及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被查處領導幹部的通報中,都能發現和任性用權相關的表述。例如,山東省棗莊市人大常委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劉振學在擔任棗莊市嶧城區委書記期間,罔顧當地經濟發展落後、財政資金緊張的實際狀況,強行決定由區屬國有企業出資1.25億元人民幣,修建“冠世榴園”風景區南大門等政績工程。甘肅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火榮貴在擔任武威市委書記期間大搞“一言堂”,個人拍板決定重大事項,把主政地方視為私人領地和獨立王國,盲目鋪攤子、上項目,給地方造成嚴重損失和沉重債務負擔。曾與潘志立“搭過班子”的梁嘉庚也被通報對黨中央關於脱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置若罔聞、自行其是,不顧羣眾意願,違反議事規則,拍腦袋決策。

  錯位的政績觀背後,實則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意識的缺失。而對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夠健全,在一些地方導致集體決策形同虛設,一把手權力不受約束,“一言堂”大行其道,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盲目造景的助推器。

  不少地方在財政資金使用上存在的違規使用、審批不嚴等問題,客觀上也為形象工程提供了可能。一些地方對政府投資項目建設資金來源缺乏審查和舉債問責機制,政府在投資項目上應該花多少錢、如何花錢缺乏有效監管,不僅為一些貧困地區舉債造景提供了可乘之機,也成為滋生腐敗的風險點。

  為走偏走急的工程找到合適出路,避免“一拆了之”

  近年來,黨中央加大力度整治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嚴肅查處了一批幹部,不少地方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被及時叫停。叫停之後,如何立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因地因時辨證施治,為這些走偏走急的工程找到合適出路,避免“一拆了之”,從而最大程度減少損失,同樣需要引起重視。

  記者在梳理部分地區對政績工程的整改措施後發現,轉建、市場化運作或改造為民生設施,成為常見的幾種處理方式。例如,獨山縣通過續建、緩建、轉建和壓縮建設規模等,分類分批推進整改。原毋斂古城大戲樓、三大廟項目通過轉建招引企業盤活資產。對社會關注的水司樓(淨心谷大酒店)項目,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簽訂合作協議。2018年2月,湖南省汝城縣被省委巡視組發現違反貧困縣約束機制,長期大規模舉債搞政績工程。汝城縣的巡視整改報告顯示,此前已建成的廣場、景觀大道等項目改造為全民健身、免費停車場等民生設施,用以緩解城區停車難、交通擁堵等問題。

  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往往牽連着鉅額的政府債務,儘快化解遺留的債務問題也成為當務之急。記者注意到,汝城縣在被巡視組通報後,出台了《汝城縣政府性債務風險化解五年行動方案(2018-2022年)》,計劃每年通過盤活資產資源、增收節支等措施籌措資金償還存量債務。2018年該縣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對現有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按“停、緩、調、撤”原則進行分類處置,壓減投資金額21.15億元。通過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剝離政府債務10億元。通過專項清理,核銷政府債務4.69億元。2020年該縣化解政府隱性債務28.23億元,債務風險等級由“一類地區”降為“二類地區”。

  圍繞動議、規劃、審批、建設等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加大問責力度

  在抓個案整改的同時,從中央到地方也在花大氣力進行系統整治。去年,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專門印發通知,要求整治“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其中強調,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圍繞動議、規劃、審批、建設等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從源頭上防止“政績工程”、“面子工程”。陝西、安徽、湖南、西藏等省區紀檢監察機關紛紛開展對此類問題的專項監督檢查。

  應該看到,近兩年,我國在通過健全制度來防止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上做出了不少探索,比如完善公共財政的預算監督機制、推動政府投資科學決策等。2018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提出力爭用3至5年時間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其中對重大項目的責任人實行績效終身責任追究制,體現了“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2019年7月,《政府投資條例》正式施行,政府投資項目審批制度進一步規範,明確了項目單位應當編制和報批的文件、投資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審批項目的依據和審查事項,並規定審批重大政府投資項目應當履行中介服務機構評估、公眾參與、專家評議、風險評估等程序。

  除了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合理使用財政資金外,發揮多種監督合力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加大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行為的問責力度,也是加強約束的重要方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多次強調嚴肅查處應景造勢等突出問題,修訂後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增加了針對盲目舉債“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處分規定,強化了對這一違紀行為的處分力度。

  日前,西藏自治區紀委監委駐自治區審計廳紀檢監察組督促審計廳將“景觀過度亮化工程”納入2020年78家單位預算執行審計的重點內容,通過加強審計監督提升約束力。近年來,國家明確將地方債務納入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範圍,通過發揮“績效審計”“離任審計”的作用,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和拍腦袋決策的領導幹部嚴肅追責。

  健全制度和監督機制旨在從外部加強制約,從源頭防止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最終要靠各級領導幹部牢記初心使命,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紮紮實實為羣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戳破面子、做實裏子,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政績,才是真正的政績。(本報記者 侯顆)